石樂 王巍 姚玉環
摘 要 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輔導員—導師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實施途徑就是在醫學本科生的教學管理隊伍中,除了傳統單一的配備專職輔導員作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結合醫學生的培養目標,配備學業導師作為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重要力量,配備臨床導師作為提升醫學生臨床技能的突出力量,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素養教育、臨床技能培訓”三位一體的“輔導員—導師制”的雙重學生教育管理模式。通過專職輔導員、學業導師和臨床導師的積極引領,實現各路“育人縱隊”的“橫向銜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教育管理新模式,形成“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育人格局。
關鍵詞 導師制 輔導員 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 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32
Abstract The way to implement the "Counselor-Tutor System"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odel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is to equip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team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ith academic tutors as an important for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single full-time counselors as the backbon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medical students. As a prominent force to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skills, clinical tutors practice the dual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counselor-tutor system" which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literacy education and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Through the active guidance of full-time counselors, academic tutors and clinical tutors, we can realize the "horizontal convergence" of various "educating columns", form a new mode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ll-round, all-round and whole-process education in a real sense, and form a "division of labor, cooperation and joint management" education personality style.
Keywords tutor system; counsel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ways of implementation
在傳統單一的專職輔導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中,由于專職輔導員管理的學生人數眾多,工作內容繁雜,工作的有效性和深入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此外,一部分非醫學專業的輔導員由于欠缺醫學專業的相關知識,無法精準的解答學生的專業困惑,對學生進行專業認知的引導。
所謂醫學生“輔導員—導師制”教育管理模式是由學校搭建平臺形成的校方、教師方和學生方三方共同參與的一個完整的育人管理系統。在學生教學管理隊伍中,配備專職輔導員、學業導師和臨床導師三重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素養教育、臨床技能培訓”三位一體的“輔導員—導師制”的雙重學生教育管理模式。通過學業導師和臨床導師配合專職輔導員在不同階段的不同層面的引導助力,實現醫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該管理模式的精髓所在。
“輔導員—導師制”教育管理模式實施途徑的基本思路是: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入校后,結合醫學生培養目標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先后配備學業導師、臨床導師輔助輔導員的育人工作,形成“點面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專職輔導員的工作重點在“面”的管理,主要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活適應等方面的管理;學業導師的工作側重“點”的管理,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和專業認同。同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加強對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教育;臨床導師在醫學生見習、實習期間指導醫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病人溝通的方法,熟悉應有的職業道德,在理論與實踐中進一步提高醫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培養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為今后走上臨床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1 以專職輔導員作為骨干力量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為一名特殊復合型人才,醫學院輔導員,除具備與輔導員工作密切相關的教育、心理、管理等基礎知識外,還應基本了解一些與醫學專業相關的醫學概論知識和臨床概論知識以方便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
輔導員應加強與學業導師和臨床導師在學生日常管理中的溝通與合作。將德育與學業導師的專業教育和臨床導師的臨床技能培訓相結合。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此外,輔導員應豐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內涵,將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學生管理和教學管理相結合,彌補自身工作的不足。做好思想工作,將德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2 以學業導師作為重要力量培養醫學生的專業素養
2.1 引導學生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根據中國高等醫學院校的學生生源,大多數醫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沒有接觸過醫學知識,也無法理解醫學研究。有些學生選擇醫學專業是因為他們出生在一個醫學家庭,并且被家庭環境選擇來學習醫學;有的學生是單純憑借對醫生這一職業的向往與熱愛考取了醫學院校;而有一部分學生是“被學醫”,即自己不知道選擇什么專業,服從于家長的安排選擇了醫學專業。前兩類學生對醫學專業的學習有一定的興趣,而第三類學生對醫學專業的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醫學專業課程具有專業性強、專業課程繁重、學習周期長、精力消耗大的特點。引導醫學生形成專業認知、培養學生學習醫學專業的濃厚興趣,是學業導師在學生入學階段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
2.2 培養學生學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
首先,學業導師應指導醫學生樹立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的學習理念。醫學專業的研究具有更多的專業性、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學業導師應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自學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廣泛涉獵相關知識,學會充分利用整合身邊的圖書館、人體科學館、資料室、網絡等學習資源,拓寬知識面,構建合理、完整的知識結構。其次,學業導師應幫助醫學生了解醫學學習的特點和規律、不同階段教學計劃的安排、各學科的知識結構和相互關系,培養醫學生的專業認知。最后,學業導師還應及時指導和幫助學生理性梳理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確保學生學習內容的系統性、完整性和科學性。
2.3 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培養科研意識。由于醫學本科生缺乏對學科或專業缺乏的系統知識儲備,對所選專業領域的科研動態了解不深,專業術語以及專業詞匯的缺乏限制了其對文獻尤其是英文文獻的閱讀和發掘能力,導致閱讀文獻數量及深度不夠。因此,學業導師應當采取有別于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嘗試從教科書中基礎、直觀的知識點切入,就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選擇相關領域的研究,并指導其拓展相關領域研究的進展,幫助學生發現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或者指導學生通過搜集其感興趣的相關數據庫,從直觀的數據中發現問題,歸納總結可能存在的共性或特殊性的規律,并結合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科研創新設計或實驗。
3 以臨床導師作為突出力量提升醫學生臨床技能
3.1 注重臨床人文教育,培養良好的醫德
臨床導師不僅僅傳授專業技能,更應在教學過程中將醫患溝通技巧、醫生職業道德、面對突發狀況的心理素質等展現出來。同時,設置情境教學模式,將道德、倫理、法律、政治等學科知識引入臨床教學中,抓住實習契機引導學生根據各種情境信息,科學分析,制定不同的處理治療方案,促使醫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解決醫療問題,提升面對突發緊急情況的應變能力和處理能力。
3.2 加強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操作能力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靠書本知識不可能成為醫生。醫學書籍僅為醫學知識的傳授提供手段和便利,對醫學技術人員有用。但對于沒有受過醫學培訓的人來說,這是無用的。真正的醫學教育在醫療實踐。”五年制本科醫學生在入學后的前三個學年的專業學習主要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主。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階段,由于缺乏接觸實際病理及臨床診療的機會,加之醫學專業知識本身抽象、分散的特點,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是機械僵化的,缺乏系統性。因此,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臨床導師要注重培養醫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在臨床操作過程中要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分析和比較。并結合臨床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去復習理論知識,回歸理論,發展理論,積極積累經驗,如此良性循環。
3.3 重視臨床思維培養和臨床技能培訓
臨床技能訓練是醫學生臨床工作的基礎,并且不熟悉臨床實踐的醫學生往往忽視臨床技能培訓的重要性,需要臨床導師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強調。首先,在示教典型病例的過程中,教師允許學生通過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進一步熟悉和鞏固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然后導師進行歸納總結,肯定學生正確的操作部分,糾正學生不規范的操作和行為,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印證在病人身上的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治療過程,加深理解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其次,臨床導師在病例討論過程中,應注重幫助學生整合教材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知識,比如結合病例中的知識點進行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的提問來擴展學生的橫向和縱向思維空間,加深學生對疾病的認識。最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臨床思維模式,提高學生識別疾病的能力。
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輔導員—導師制”教育管理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和專業認同為核心,以提升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科研創新能力、臨床實踐能力為中心內容,強調教師和學生的全面、全方位、全過程互動,創造了讓學生盡早接觸臨床,反復接觸臨床的條件。通過“名師”,“名家”,“名醫”的積極引領,實現各路“育人縱隊”的“橫向銜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教育管理新模式,形成“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育人格局。
參考文獻
[1] 尉建文,陸凝峰.默會知識與本科生導師制——基于大學生成長的視角[J].高等教育究,2012(11):78-84.
[2] 胡春貞.醫學本科生實施導師制的思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9.11(5):635-637.
[3] 王書峰,劉東,劉威,吳玉章.醫科院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思考[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6):940.
[4] 張博,張宏.構建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有效路徑[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37.
[5] 蔣喜鋒,劉小強.矛盾與出路:地方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5):64-67.
[6] 李燕,李紹青.青年教師在醫學院校本科生導師制中的作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3):426.
[7] 曹十芙,周清明.學分制下本科生導師制探析[J].高等農業教育,2006(9):45-47.
[8] 潘雅靜.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及導師工作的考核評價[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24(1):153-157.
[9] 張寶,郁昊斌,劉飛等.醫學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的必要性及過程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1):38.
[10] 趙萬紅,鄢紅春,于龍順.醫學院校本科生導師制探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