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君

【摘 要】目的:研究無創和有創呼吸機治療重癥哮喘的效果對比。方法:根據入院的先后順序,將2017年1月-2017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重癥哮喘患者43例作為無創組,對該組患者采取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再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重癥哮喘患者43例作為有創組,對該組患者采取有創呼吸機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變化、住院時間、癥狀消失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治療后,無創組患者的PH值以及動脈血氧分壓水平高于有創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低于有創組(p<0.05),住院時間以及各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有創組(p<0.05),且無創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有創組(p<0.05),差異顯著。結論:對重癥哮喘患者采取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項血氣指標變化,縮短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效果顯著,可供臨床推廣。
【關鍵詞】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重癥哮喘;臨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and 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sthma.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of January 2017 - December 2017 of our hospital between 43 patients with severe asthma, as no ChuangZu, o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then in January 2018,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9 and 43 patients with severe asthma as ChuangZu, o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have a breathing machine treatment,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blood gas index change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symptoms disappear tim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ith ChuangZu PH and arterial bloo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level is higher than ChuangZu, arterial blood levels of co2 partial pressure below a ChuangZu (p < 0.05),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all the symptoms disappear time are shorter than a ChuangZu (p < 0.05), and no ChuangZu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have ChuangZu (p < 0.05)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herapy for severe asthma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hanges of various blood and gas indicators, shorten the time of symptom disappearance and hospitaliza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can be used for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vasive ventilator; Severe asthma; Clinical effect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009-01
臨床上對于重癥哮喘患者主要采取的是呼吸機的治療方式[1],而呼吸機的治療包括:無創和有創,由于方式的不同,達到的治療效果也不一樣,其中,有創呼吸機在治療的過程中,會出現低血壓以及肺部感染等情況,加重治療的難度,影響治療的效果,而隨著無創呼吸機的推廣使用,有研究表明,其相比較有創呼吸機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明顯的改善了患者的病情狀況,所以本文以分組對比的方式,研究無創和有創呼吸機治療重癥哮喘的不同臨床效果。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選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重癥哮喘患者8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將2017年1月-2017年12月間收治的重癥哮喘患者43例作為無創組,采取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再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收治的重癥哮喘患者43例作為有創組,采取有創呼吸機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確診為重癥哮喘,且均無其他感染性的疾病,排除:肺心病、慢阻肺等疾病以及心、腎、肝功能嚴重不全者,且患者在30天內均為使用過糖皮質激素。無創組:女性患者18名,男性患者25名,患者年齡最小為29歲,年齡最大為66歲,平均年齡為(46.32±1.01)歲,病齡最短1.5年,最長5年,平均病齡為(2.7±0.6)年;有創組:女性患者19名,男性患者24名,患者年齡最小為28歲,年齡最大為67歲,平均年齡為(47.21±2.11)歲,病齡最短1年,最長4.5年,平均病齡為(2.5±0.2)年。所有的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自愿參與。使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24.0對本文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病齡、年齡以及性別等)進行對比后得出,(p>0.05),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有創組:該組患者進行有創呼吸機的治療方式,主要流程為:選取氣管插管式進行治療,建立人工氣道,并通過人工氣道進行正壓機械通氣治療。參數設置同無創組。
無創組:對患者進行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方式,將通氣模式設置為S/T,、以面罩式的治療代替氣管插管的方式[3],呼氣的壓力設置為5~9 cmH2O,將呼吸頻率設置為13次/min,將吸氣的壓力設置為13~23cmH2O,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節氧濃度,同時將血氧飽和度保持在90%以上,輔助通氣時間為180 min/次[2],每天的通氣次數為6~20次,以上參數均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直到患者的血氣指標恢復到正常,同時心率、血壓平穩以及其肺部無哮鳴音的情況后,將呼吸機撤掉。。
1.3 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變化、住院時間、癥狀消失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
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變化: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氧分壓、PH值。
不良反應:肺部感染、低血壓以及腸道脹氣。不良反應發生幾率=肺部感染、低血壓以及腸道脹氣發生的人數想加之和/該組總例數*100%。
癥狀消失時間:肺啰音消失時間、發紺消失時間、發汗消失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的軟件為SPSS24.0,文中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變化、住院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均屬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進行計算,并以(x±s)進行表示,而不良反應發生率屬計數資料,采取卡方進行檢驗,并以n、%進行表示,最后觀察各自的P值,以0.05為劃分點,當得出的結果為p<0.05時,證明,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顯著,反之則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經過治療后,兩組均優于治療前,且無創組患者的PH值以及動脈血氧分壓水平高于有創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低于有創組(p<0.05),差異顯著,如下表一所示。
2.2 肺啰音消失時間、發紺消失時間、發汗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如下表二所示,無創組患者的肺啰音消失時間、發紺消失時間、發汗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有創組,(p<0.05),統計學意義顯著。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經對比,無創組患者:發生腸道脹氣患者1名,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有創組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患者2名,發生低血壓的患者2名,發生腸道脹氣的患者3名,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28%,可見,無創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有創組,(p<0.05),統計學意義顯著,見表三。
3 討論
隨著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工業的不斷發展,使得環境的污染也較為嚴重,導致患有呼吸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而呼吸系統是人體組織重要的組成部分,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會嚴重的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的生活質量,而哮喘作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處于發病率高[4],治療時間長以及死亡率較高的地位,其主要的發病原因是由于T 淋巴細胞、肥大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共同作用于氣道內,導致氣道出現慢性的炎癥反應而引起的癥狀,該疾病治療時間較長,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而重癥哮喘相對于普通的哮喘病人來講,起病急,治療難度增加,病癥加重,發病時間延長等,患者通常的臨床癥狀為:氣短、氣促[5]、呼吸困難以及咳嗽等情況,重癥哮喘是哮喘中的一種類型,并占有較大的比例,該類患者的發病時長較普通哮喘患者的時間要長,除了以上的基本臨床癥狀外,還存在發汗、肺啰音等情況,并且患者大部分會出現心悸、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對于治療的過程也有著一定的影響,該疾病在臨床上通過治療雖然能穩定病情,但是易復發,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對患者的家庭經濟帶來嚴重的負擔,在臨床上使用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并不顯著,會導致患者的疾病持續惡化,最后變成呼吸衰竭,還會因為長期的藥物服用,加大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所以臨床上對于該疾病的有效治療手段卓為關注,經過不斷的研究,機械通氣治療的方式應運而生,該治療方式里包括有創和無創呼吸機的治療。而有創呼吸機需要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長時間的使用該治療方式,會加重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例如:會出現低血壓以及肺部感染等情況,加重治療的難度,影響治療的效果,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使得患者易出現肺部損傷、肺炎等情況[6],而無創呼吸機主要以面罩代替氣管插管,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缺氧情況,減少酮酸中毒和低氧血癥的發生率,有效的輔助患者進行順暢的呼吸,改善呼吸機疲勞,增加通氣量。并且操作簡單、易學,不影響患者的正常飲食和生活,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煩躁情緒,有研究指出,無創呼吸機相比較有創呼吸機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癥狀,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具有臨床推廣使用的意義,所以本文為證實這一研究結果進行了以上的研究,通過以上的分組對比研究發現,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經過治療后,兩組均優于治療前,且無創組患者的PH值以及動脈血氧分壓水平高于有創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低于有創組(p<0.05),差異顯著,且無創組患者的肺啰音消失時間、發紺消失時間、發汗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有創組,(p<0.05),同時,無創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有創組,(p<0.05),統計學意義顯著。以上結果均與其他研究報道的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重癥哮喘患者采取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項血氣指標變化,縮短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效果顯著,可供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皓剛.無創呼吸機和有創呼吸機治療重癥哮喘臨床對比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4):127-128.
[2] 李佩娥,李先志.無創呼吸機治療重癥哮喘23例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4):4798-4800.
[3] 朱向陽,劉芳.無創呼吸機治療重癥哮喘合并急性呼吸衰竭44例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22):275.
[4] 賴盈盈.對比分析用無創呼吸機和有創呼吸機治療重癥哮喘的臨床效果[J].保健文匯,2017(12):236-237.
[5] 安春榮.無創呼吸機治療重癥哮喘的臨床護理體會[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8):200-201.
[6] 羅惠玲,黃祥云,趙靜山,等.無創呼吸機聯合藥物治療對重癥哮喘患者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