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媛
【摘 要】VSD是一種由國外引進的新型引流技術,近年來在治療感染創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一種設計思維獨特的新型引流技術,VSD顯著改善了引流效果,不過其應用護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綜述了VSD治療感染創面的護理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綜述;感染創面;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應用前景;護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95-01
負壓封閉引流 (VSD)是機體皮膚及軟組織創傷處理的一項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技術,該技術首先采用特殊的泡沫敷料對暴露的大面積感染創面進行填充或覆蓋,并利用生物半透膜對創面進行封閉,然后引流管與負壓源接通,利用負壓控制進行有效引流,從而促進感染創面的快速愈合[1]。本文對近年來VSD在治療感染創面中的護理應用進展進行綜述,淺談護理體會。
1 VSD技術特點分析
20世紀90年代,德國的Wim Fleischmann博士結合臨床實踐經驗率先提出VSD技術,該技術在骨科主要用于開放性骨折合并大面積感染創面的治療,同時其在嚴重軟組織損傷的治療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VSD技術通過全方位負壓控制為主動引流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且使得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對組織的再生功能產生刺激作用,提高組織修復速度。同時,采用的生物半透膜使得創面形成一個完全密閉的空間,不但可有效防止外部細菌入侵,而且并不影響創面皮膚水散出的蒸氣及時透出。
VSD在治療感染創面中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VSD可大大縮短治療時間,顯著減少患者痛苦,而且也使得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大大減少;VSD技術引流徹底且引流效率高,無膿液積聚;與傳統療法相比,該技術換藥次數明顯減少,大大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抗生素應用顯著減少甚至不用抗生素,有利于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提高,而且降低其經濟負擔;此外,VSD可縮小創面,避免形成死腔。VSD以其顯著的優勢在骨科領域尤其在治療骨科感染創面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并顯示出其強大的應用前景。
2 VSD技術在治療感染創面護理中的應用現狀
VSD技術出現后,其在各種感染創面的治療中獲得應用、改良和完善,使得其技術水平越來越成熟。有國外學者采用動物模型比較分析了鹽水紗布敷料與VSD技術對慢性軟組織創面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相比于鹽水紗布敷料,后者可顯著增強創面肉芽組織及纖維細胞的生長,并有效降低創面細菌數量[3]。目前,VSD技術已在歐美被廣泛推廣,多數歐美外科研究者認為,VSD技術是一項新穎的、日趨成熟的治療感染創面的有效手段,其以獨有的優勢促進小創面快速自行愈合,而且可促進大面積感染創面修復,從而減少全身或局部并發癥的發生,是顯微創傷外科的重大發展成果之一。
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初引進該項技術,并進行了實踐、改良和發展,目前,VSD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普外科、骨科中,而在創傷領域的應用尚需做進一步的推廣和普及,有研究資料顯示,VSD技術在慢性感染創面的應用中取得滿意效果,而在急性創面的臨床應用中還處于探索階段,其基礎研究也還無法與國際水平媲美,尚需醫護人員進一步實踐探索。
3 VSD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3.1 VSD引流裝置的護理問題及對策
在VSD治療中,確保有效的負壓引流是重中之重,但目前VSD應用中時常出現引流管堵塞現象。有研究者發現,作為VSD的重要并發癥,引流管阻塞通常出現于術后2h-3h,一旦發生阻塞,則導致VSD輔料鼓起、管形不存在等。護理人員一旦發現引流管阻塞,則要立即逆行向引流管內注入適量生理鹽水,對引起引流管阻塞的血凝塊、滲出物進行浸泡,待其變軟后負壓吸出,同時,采用肝素鈉生理鹽水進行引流管沖洗也是有效的解決方法。
合適的負壓壓力是確保VSD有效治療的保障,因此,成功引流的關鍵在于負壓壓力既不能過大或過小,更不能中斷,通常來講,有效引流的負壓范圍在-125~-450mmHg之間為宜。研究文獻顯示[4],創面輔料呈現明顯塌陷、VSD創面有明顯管形可判定負壓引流處于有效狀態。需要強調的是,如果VSD管道連接處未給予嚴密封閉,則易發生漏氣,臨床應用中應密切觀察VSD敷料的覆蓋情況,要及時發現并清除血液滲出物,防止管路堵塞而引起負壓變動。
3.2 創面疼痛的護理問題及對策
在VSD治療護理過程中,創面疼痛較為常見,這給患者帶來嚴重不適,因此,護理中應給予高度關注。在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動作要輕柔、緩慢,操作時態度要和善,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以使其主動配合,有利于減少其疼痛感,囑患者術后抬高患肢以利于其靜脈血液回流,緩解肢體疼痛和腫脹;操作前后要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監測其有無脫水;定時拍背、翻身,增強患肢末梢血液循環,減輕創面疼痛;積極的心理疏導也是減輕患者不適感、降低其對疼痛注意力的有效方法,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溝通,充分了解其心理精神狀態及感受,并給予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樹立積極、堅定地信念,對疼痛不嚴重者,可通過播放音樂、講解等方法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其疼痛感;針對難以忍受的疼痛,則要給予相應藥物處理,以緩解其疼痛。
3.3 創面出血的護理問題及對策
VSD的絕對禁忌癥即活動性出血,因此,要密切關注患者術后創面狀況,定時觀察引流量、引流液顏色及其性質等,盡可能減少或避免抗凝劑的應用,最大程度避免活動性出血的發生。
4 前景展望
VSD作為一種新型感染創面治療技術,其操作簡單、性價比高、適用范圍廣,已成為處理感染創面的標準化治療手段,其在外科尤其是骨科
中的應用價值備受關注。同時,目前我國在VSD的應用護理中仍存在一些欠缺,護理操作尚需進一步規范,護理技術還需進一步提高,醫護人員應以臨床實踐為基礎,努力探索VSD操作規范及其質量標準,為感染創面患者的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治療護理。
參考文獻
[1] 常曉旭,宋藝儒,付沖.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損傷感染創面的護理效果觀察[J].黑龍江科學,2018,9(9):14-15.
[2] 章月紅,朱承科,張云蘭,等.VSD負壓引流技術在軟組織缺損感染創面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5):169-170.
[3] 陳少華.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骨科創傷及感染創面的護理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2(9):1386-1387.
[4] 張曉峰,李曉林,羅軼,等.手型與傳統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手部軟組織缺損傷的療效比較[J].海南醫學,2016,27(10):1681-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