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亮
【摘 要】目的:觀察內固定術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治療中的效果,并評價患者預后。方法:選擇2016.4~2017.4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50例予以長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甲組),另30例進行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乙組),對比兩組療效。結果:圍術期乙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3%,較低于甲組20.0%(P<0.05)。術后6個月時,乙組Cobb角小于甲組、患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大于甲組、運動功能評分高于甲組,差異較為明顯(P<0.05);結論: 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過程相對安全可靠,能更有效維持椎體高度,恢復運動功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胸腰段脊柱骨折;弓根釘內固定;長節段;短節段;效果觀察;預后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074-02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臨床中一類較為常見的脊柱骨折類型,通常是由間接外力造成的,骨折發生后患者腰背部會形成強烈的疼痛感,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活動,且致殘率較高。針對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及時予以有效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與生活質量的關鍵[1]。外科手術是當下臨床治療本病的常用手段,本文選擇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資料,比較不同術式的應用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集2016.4~2017.4期間60例行內固定治療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資料,所有病例對本病研究知情參與,且均經MRI或CT檢查確診,受傷時間>3周,排除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凝血機制異常、病理性或開放性骨折者等。按內固定方式的不同分為甲、乙兩組,甲組(n=75)男46例,女29例;年齡23~68,均(46.1±8.2)歲。乙組(n=75)男41例,女34例;年齡24~70,均(47.2±8.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分布情況經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甲組 予以長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全麻,術中患者取俯臥位,在骨折椎中間處做切口,充分外顯椎板、橫突、關節突等脊椎結構。將椎弓根螺釘置入與骨折椎鄰近椎體內,在橫突中間水平線和上關節銜接的橫突外側垂線點交匯處進針,繼而進行鉆孔與擴孔操作,在C型臂X線機引導下植進弓根螺釘。術中為減輕壓力,可切除局部關節突,復位脫位椎體,將鈦合金棒安設在椎弓根螺釘,以優化骨折結構的復位與固定效果,復位滿意后在關節突與橫突之間植入骨。
1.2.2 乙組 進行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術中麻醉方法與體位同甲組。將傷椎設為中心,做一個長度約為椎體長度的切口,充分暴露椎體板。在透視儀協助下,明確傷椎具體位置,確定進釘位點,繼而朝著椎體兩側方向開口,疫病進針,同時放置克氏針。在透視引導下實現良好定位,繼而植入椎弓根螺釘。為減少椎管的壓力,接觸脊髓進行壓迫處理。用連接棒由兩側縱向撐開復位,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的椎體高度,隨后植入骨,用0.9%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腹腔,常規關閉與縫合切口。所有患者術后均予以抗感染治療,24h后可視情況拔除引流管,拔除后進行CT增強或X線檢查。術后12d拆線,并盡早進行功能鍛煉。術前、術后6個月進行X線檢查,觀察患者恢復情況,利用 ASIA2000 標準評估患者運動功能。并分別記錄兩組患者圍術期并發癥發生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本實驗使用SPSS22.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x2檢驗計數資料,兩兩比較采用LAD-t檢驗。差異檢測標準:P=0.05。
2 結果
2.1 圍術期并發癥 圍術期,乙組有1例患者出現并發癥,甲組有6例患者出現并發癥。乙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于甲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3 影像學指標檢測與運動功能評價情況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Cobb角、患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及運動功能評分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6個月時,兩組患者以上指標均有改善,乙組改善效果更優于甲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胸腰段脊柱骨折始終是骨科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本病的觀點,且在臨床實踐中取得較好效果。伴隨著內固定技術的發展與成熟,該療法的適用范圍不斷拓展,和前后路椎間植骨等方法相比較,椎弓根螺釘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學的需求,椎間植骨后進行生物力學支持的椎弓根固定能協助脊柱獲得三柱固定,明顯提升穩定性[2]。
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能有效規避短釘斷棒的情況,且傷椎椎弓根置釘能明顯增加傷椎的固定點,骨組織與內固定器械間銜接有效性增加,融合關節段見的活動度降低,進而有效減少或規避應力集中與懸吊效應,合理分散脊柱所承擔的負荷;此外,該內固定術能借助前、后縱韌帶及椎間盤的牽拉促進骨折復位,明顯減輕脊髓所受的壓迫,增加椎弓根系統的軸向負荷力[3]。與長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術相比較,該術式在恢復椎體原本高度、生理弧度等方面占據明顯的優勢。
在本次研究中,乙組術后Cobb角低于甲組,患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及運動功能評分高于甲組,且為術期并發癥發生率低于甲組。由此可見,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過程相對安全可靠,能更有效維持椎體高度,恢復運動功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曉.內固定配合活血益骨湯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9,35(01):13-14.
[2] 鄭有鑫.短節段內固定術治療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臨床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08):1201-1204.
[3] 陳國周,向少華,李雁,姜兆偉,趙興海,王雄磊.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1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