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明
[提要] 石化產業產城融合是指石化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相融合的過程,需要依托于綜合經濟實力較強、高科技人才密集、安全環保政策嚴格、公共基礎設施完善的城市(群)。休斯敦石化產業在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延伸石化產業鏈、發展化工生產性服務業、優化人居環境、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等經驗。上海可以借鑒休斯敦經驗,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石化人才引進、優化城市環境和建設智慧城市、發展化工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等舉措,實現石化產業產城融合。
關鍵詞:產城融合;休斯敦;石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F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2月22日
一、石化產業產城融合的內在需求
產城融合不是簡單的產城關系,石化產業產城融合更不是簡單的在城市中大力發展石化產業,而是要依據石化產業的內在需求發揮其在城市經濟中的促進作用。
(一)石化產業需要依托綜合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群)。我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在區域分布上均依托綜合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群。如:河北曹妃甸以唐山為城市載體,依托于京津冀城市群;江蘇連云港、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分別以連云港、上海、寧波為城市載體,依托于長三角城市群;廣東惠州以惠州為城市載體,依托于珠三角城市群。
(二)石化產業需要吸引高端人才、先進技術等要素。石化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特別是新材料和精細化工,需要依靠強大的研發實力和科研人才,用于研發化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大城市高等教育發達、高端人才集聚、技術研發實力強,為石化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
(三)石化產業需要配套安全環保政策和政府管理機構。石化產業由于涉及到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運輸、加工,對安全環保方面有苛刻的要求,既需要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出臺災害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污染排放治理等相關安全環保政策,也需要政府管理(派駐)機構駐扎在石化產業基地,嚴密監控安全環保。
(四)石化產業需要依靠完善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化學品生產過程是將原料集中在園區內部生產加工后將中間體或最終產品向園區外部輸出,因此需要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既包括港口、碼頭、管廊、倉庫等園區內部運輸體系,也包括高速公路、機場、鐵路、航道等園區外部運輸體系,這些運輸體系是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休斯敦石化產業產城融合的經驗
20世紀80年代初,石油相關產業在休斯敦產業結構中的比重高達60%。如今,休斯敦已建立了多元化的產業發展導向,從一座單一的以石化產業為支柱的城市向一座資本密集、知識密集和科技密集型的現代化大都市轉型。在這一進程中,石化產業逐漸與城市有機融合,成為該市現代產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延伸發展石化產業鏈,強化城市經濟實力。近年來,傳統能源產業相對過去有所衰退,但休斯敦并沒有放棄發展傳統能源產業,而是在此基礎上延伸發展石油產品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等產業鏈,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目前,休斯敦乙烯產量占全美總量的48%,環氧樹脂產量占全美總量的66%。此外,休斯敦還大力發展石油開采設備制造業,成為世界領先的采油設備制造中心。石油產品以及開采設備制造業合計約占全市出口量的2/3。
(二)多元發展高新技術,建設科創中心城市。休斯敦在發展石化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航空航天工業,向科創中心城市轉型。休斯敦設立了載人航空飛行中心,從業人員19,000人(包括近100名宇航員),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管轄的9個宇航中心之一。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電子信息產業、航空儀器和精密機械制造業等其他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集聚了上千家中小型高科技公司。
(三)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優化城市經濟結構。休斯敦不但重視石化產業的發展,也重視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以此優化城市經濟結構。金融業方面,休斯敦匯集了629家商業銀行、220家信貸機構、659家抵押業務機構以及905家證券交易機構,為石化產業提供融資等服務。文化教育業方面,休斯敦有40多所高等院校,為包括石化產業在內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裕的高素質勞動力資源。總部經濟方面,5,000多家與能源相關的公司以及全美油氣上市公司200強中45家公司總部位于休斯敦。
(四)著力優化人居環境,實現城市協調發展。休斯敦以建設宜居、宜業的城市為目標,融合優化衛生、文化、居住、體育等人居環境。衛生方面,休斯敦的德州醫學中心是美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醫學中心之一,癌癥和心臟病研究聞名于世。文化方面,休斯敦是全美為數不多的擁有自己的芭蕾舞團、歌劇院、交響樂團和話劇院的城市。休斯敦劇院觀眾席總數僅次于紐約,居全美第二。居住方面,據《福布斯》雜志公布的美國400名富豪榜顯示,休斯敦所在州——得克薩斯對億萬富豪安家的吸引力名列前茅。
(五)發揮石化產業外向作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休斯敦建有發達的海陸空交通網絡,成為本地區石化產品向全美以及全球輸送的重要通道。休斯敦擁有14條鐵路主干線和2條重要的州際公路,3個機場和1個港口,因此享有全美最繁忙的鐵路貨運中心、全美第四大機場所在地、全美進出口貿易第一大港等美譽。如,布什國際機場是美國南部地區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客運航線通往110個國內站點和50個國際站點;休斯敦港口總吞吐量位居全美第二位;等等。
三、休斯敦石化產業產城融合的啟示
通過幾十年的努力,休斯敦石化產業成功實現了產城融合。上海石化產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一環,有著輝煌的過去,目前正面臨著石化產業產城融合的機遇與挑戰。在總結休斯敦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得出了以下幾條重要啟示,值得上海學習與借鑒:
啟示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石化人才引進。休斯敦政府特別重視對交通、物流、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對大學、科研機構等智力資源的支持,它們在休斯敦產城融合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上海要進一步重視政府頂層設計作用。通過向國家有關部門要政策、要資金,來統籌石化產業與城市的融合發展,加強石化產業基地與周邊地區以及基地與市區的交通、物流、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以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為契機,鼓勵化工企業引進高端人才,加快石化產業基地研發中心建設。
啟示二:謀劃城市環境優化和智慧城市建設。休斯敦通過發展石化產業推動城市功能升級,在城市環境、智慧城市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對上海而言,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更多的國際化工巨頭大項目,成為外商投資的首選地;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為石化產業基地創造優美的人居環境,加快區域內優質教育、文化、衛生、商業配套建設。另外,還要進一步改善石化產業基地的生態環境,規劃設計生態公園、海洋公園和生態防護林帶等。同時,上海要致力于提升智慧城市水平,全面完善寬帶和無線網的覆蓋能力,在石化產業基地以及周邊地區建設智慧園區、智慧社區。
啟示三:持續發展化工先進制造業和化工生產性服務業。休斯敦石化產業在2000年左右完成了從單一的能源經濟向石化產業為主的多元化經濟轉型,成為全球競爭力排名前列的城市。上海應抓住在經濟轉型期發展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契機,一方面重點發展輻射能力強、附加值高的化工先進制造業,培育高端化、綠色化的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業和中下游特色化學品制造業,增加高端制造業在上海制造業中的比重;另一方面以創新活躍、融合度高的生產性服務業為導向,重點發展檢驗檢測、化工貿易、金融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上海城市結構持續優化。
啟示四:構建完整包容的城市現代化產業綜合體。休斯敦石化產業十分重視產業鏈的引領作用,通過石化大項目的落地,推動形成能源和化工中心,又進一步形成航天航空城、醫學城、鐵路航運中心,構建起完整的現代化產業綜合體。上海可以借鑒休斯敦經驗,進一步發揮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制造業對全市制造業的支撐作用,以完整的產業鏈和完善的產業配套為支撐,以完備的生活配套為保障,打造一個能使石化產業和城市共存共榮,帶動石化產業基地與周邊地區共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綜合體,實現石化產業促進城市發展的產城融合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勝毅.休斯敦產業轉型對濱海新區發展的啟示[J].港口經濟,2013(9).
[2]李征.美國得克薩斯州經濟發展帶給中國商家的機遇[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