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岑
[提要] 供應鏈金融作為普惠金融的創新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的普惠金融內涵,成為能夠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個新領域。本文通過不同企業業務流對應的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選擇分析,旨在探究如何搭建符合企業業務需求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真正讓供應鏈金融成為普惠金融的優選方案,進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痼疾。
關鍵詞:業務流程;供應鏈金融;模式選擇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2月20日
2017年7月“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快金融發展方式轉變,回歸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優化金融結構,對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配以更多的金融資源,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對金融的多樣化需求。普惠金融作為一個新概念,于2005年由聯合國“小額信貸年”活動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是小額信貸概念的延伸。其本意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旨在以多元化的金融供給讓所有對金融有需求的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務。當然,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為了幫助受益群體提升造血功能,普惠金融需要講究市場性原則,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既要滿足更多群體的需求,也要讓供給方合理受益。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經濟主體,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是推動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是增加就業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結構調整的重要推動力。然而,由于主流金融機構的信貸標準較高,惜貸現象沒有明顯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始終是銀行慎入的業務領域。中小企業一直都依靠內生積累來維持正常運營,甚至部分企業需要從其他機構拆借資金作為自身的運營資金。因此,如何利用普惠金融政策服務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拓展發展空間,同時保證自身獲得合理的利益,是金融界面臨的兩難選擇。隨著互聯網科技的應用發展,供應鏈金融的產生恰好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和資金風險不可控的難點,基于實體業務流而誕生的供應鏈金融無疑也是打破兩難的一種優化選擇。本文基于實際生產-供應過程的供應鏈金融的模式選擇進行分析。
一、供應鏈金融的概念
供應鏈金融,就是通過整個供應鏈來進行各種融資活動。其中,商業銀行對每個產業鏈中的每個單位企業,或者對多個企業提供全面專業的金融服務,從而促進整個產業鏈的供需平衡,使得產業鏈的運行能夠更加穩固和流暢,以達到該產業鏈所涵蓋的供應鏈有關企業、金融機構、物流公司,形成互利共存、持續發展的產業狀態。供應鏈金融基于真實的貿易背景,將銀行信用融入到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中,以大企業的信用優勢來彌補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能有效減輕供應鏈的融資風險,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的障礙,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優化了供應鏈上的資源配置,提升了整條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二、應收賬款管理模式與供應鏈金融方案的選擇
(一)基于采購商為核心的供應鏈金融模式。該模式主要以應收賬款反保理業務為主,依托核心企業履約信用和付款能力,風險相對可控。作為采購商的核心企業確認付款金額和日期,供應商將應收賬款出售給銀行和保理公司的一種融資服務,實現應收賬款出表,最終的回收資金流直接來自采購商。主要業務流程如下:首先作為核心企業多為大型的國有企業或者是國際品牌的生產集成商。該類采購商(核心企業)有著較好的商業信譽和規范的管理能力,是銀行機構授信的主要目標。該類企業能夠通過自身的積累和銀行的授信獲得較多資金渠道。
但為保證采購的質量,同時獲得額外的資金收益,往往采用一定的應付賬款賬期。主要業務流程如下:采購商(核心企業)從客戶處接單,確定產品各類質量參數,控制產品質量,簽訂銷售合同;同時,將相關產品的零配件分包給下游的中小企業訂立生產合同并確定賬期。下游中小企業接受訂單后與二級供應商訂立原材料及相關零部件的采購合同,進行生產,并按照約定的交易時間交付各類符合質量要求的零配件(產品),并按照合同約定的賬期收到貨款。該類型的企業核心企業面對的是大量的中小企業零配件供應商及二級原材料供應商,形成一對多的業務構架,其產品線較長、供應商規模小、賬期長、生產資金需求壓力大。(圖1)
在過去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下核心企業除需要控制產品質量的同時,還將擔負其資金服務的功能。一般采用核心企業、指定銀行等資金提供方簽訂合作協議,利用供應鏈金融模式盤活大企業閑置銀行授信,通過大企業信用流轉,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但該方式中合作銀行為保障資金的安全,主要是通過給予核心企業一定的信用額度,核心企業利用資金額度開出銀行承兌匯票,供應商等上游中小企業利用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盤活資金,擴大生產。但就目前國家一再要求大企業去杠桿、降負債的情況下,核心企業的積極性和融資額度受到較大的挑戰。如何利用已成熟的互聯網技術,通過“互聯網+”的模式進行大膽的創新,搭建供應鏈金融平臺,拓展供應鏈金融的實現空間。既不占用核心企業的授信額度,同時又能利用供應鏈金融的方式,完成信用共享,資金流通,助力中小企業的發展,其供應鏈金融的平臺搭建可采用以下模式,如圖2所示。(圖2)
該模式由合作銀行、財務公司、核心企業等合作建立資金池,提供供應鏈金融的整體需求資金,并據此提供授信額度給核心企業,核心企業在授信額度內根據采購需求開出信用單據給直接供應商,該信用單據交付供應商后可分拆,可持有到期,可在封閉的融資平臺中多級流轉,信用單據到期核心企業支付資金給資金方結清款項,以此來保證資金的安全,同時也可滿足中小企業供應商的現金需求。
供應鏈融資的本質是信用融資,在創新的“互聯網+”的模式中,平臺將企業信用作為了破解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的關鍵,核心企業開立的信用單證就是將企業信用的價值化,用互聯網思維變革企業結算方式,共享優質企業信用價值有效降低供應鏈綜合融資成本,打造協同一體的產業鏈并打通信用鏈條享受經濟紅利。核心企業本身的資金回收穩定性成為了供應鏈金融安全性的主要保障。
(二)基于采購商、供應商雙核心企業模式
1、業務流程。該類型的業務鏈條通常作為核心企業依然為大型的國有企業或者是國際品牌的生產集成商。該類企業同樣需要將產品各加工零配件分包給下游的中小企業訂立生產合同并確定賬期。下游中小企業接受訂單后與二級供應商訂立原材料及相關零部件的采購合同,進行生產,并按照約定的時間交付各類零配件。
但該類企業涉及的產品存在原材料同質性并且在產品中所占比重及金額較大,例如衛浴產品的的銅制品等。這里作為原材料供應的二級供應商相對單一,形成一對多,多對一業務模型。盡管終極供應商的資金能力相對較強,但中間環節的多為融資能力弱、資金需求較強的中小加工企業。由于中間環節的融資能力弱、原材料資金成本占用大等原因,又傳遞性地造成核心材料供應商的資金占用時間長、資金周轉效率不高的情況,使得整體業務資金周轉緩慢。(圖3)
2、供應鏈金融模式選擇。該模式由合作銀行、財務公司、核心企業等合作建立資金池,提供供應鏈金融的整體需求資金,并據此提供授信額度給核心企業,核心企業在授信額度內根據采購需求開出信用單據給二級供應商,該信用單據交付二級供應商后可折現,可持有到期。同時,二級供應商按照合同約定交付原材料給中間加工企業,經過加工后交付核心企業(終極采購商),信用單據到期,核心企業支付資金給資金方結清款項,在這種模式下,由于原材料的同質性,由核心企業統一采購不僅可以降低采購成本,保證材料質量。同時,更重要的是作為中間的加工企業材料成本不再是企業的主要資金占用核心,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占用大、融資難的主要問題,滿足中小企業供應商的資金需求。(圖4)
三、建立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意義
(一)建立信用監督體系,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供應鏈金融將企業的信用作為企業的價值體現,不僅成為能夠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個新領域,同時也成為構建良好企業信用的新模式。在這種新模式下供應鏈上的每個企業相互協調、相互監督、互利共贏,實現供應鏈的高效運行,使社會資金得到有效利用。
(二)增加銀行拓客空間,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持。通過供應鏈金融的實施,將以核心企業為依托的產業群納入拓客的范圍,不僅可以盤活大企業控制的銀行授信,同時可以安全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狀況,并獲得供應鏈范圍內的中小企業批量融資利潤。
(三)深度掌控產業鏈,打造利益共享模式。作為供應鏈金融的核心企業,利用自身信用通過與銀行及財務公司打造供應鏈資金池,不僅創新了應收應付款的清算方式,同時增加了財務收益,更重要的是可深度掌控產業鏈,打造利益共享的供應鏈管理生態圈。
總之,基于實際業務流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的選擇是金融業“脫虛向實”服務中小企業的優選方式,也是實現普惠金融的理想選擇,通過對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選擇的分析,擬提供一種思路,提供一種建立不同行業、產業群供應鏈金融的選擇。
主要參考文獻:
[1]馬佳.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分析及風險控制[D].天津: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王一統.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博弈分析[J].經營與管理,2018.5.
[3]宋華,陳思潔.供應鏈金融的演進與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一個理論框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30(5).
[4]宋遠方,黃千員.國內供應鏈金融研究進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8.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