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宇
[提要] 近年來,收益法已經成為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的重要方法。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購物以星火燎原之勢蓬勃發展,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便塑造了淘寶、京東、亞馬遜等網絡購物巨頭。隨著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網絡消費將會更加普及,甚至變成主流的購物方式。本文對網購平臺運用收益法評估進行探究,以便為我國網購平臺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收益法;網購平臺;評估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3月1日
網購平臺,就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實現買賣雙方的交易。與普通的購物方式進行比較,網上消費更加簡捷,省去了人們出行時間、商品瀏覽有限等不利因素,只需坐在家里的電腦旁,便可對全國乃至全球的商品進行瀏覽并選購。但通過相關研究分析發現,當前研究文獻多是從平臺盈利、體系構建及完善信譽方面為落腳點,很少有文獻為網購平臺將來的成長進行評估探索。合理地對網購平臺進行評估分析,正確認識網絡購物在我國社會消費中發揮的作用,更有利于我國網購市場的健康發展。
一、收益法的理論基礎
(一)收益法的概念界定。如今,在對企業資產評估的過程中,較為常用的是成本法、市場法與收益法這幾種模式,而收益法是三種模式最為常用的一種。收益法另稱為收益資本化法或收益還原法,最開始應用于房地產企業的評估中。在應用收益法的過程中,可分為收益資本化法、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是以公司的資金流量為依據,因而在對公司的價值進行評估時,得出的結果更加科學,也更加準確。當前我國在應用收益法得出公司價值時,主要方法便是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自由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1-稅率)+折舊-營運資本增加-總資本支出=息稅前利潤×(1-稅率)-營運資本投資-凈資本投資
收益法評估是對估價對象的未來正常收益進行預估,所以在進行評估過程中,首要環節是對預期收益額進行確定,這需要對公司的日常經營數據做細致分析,但也不僅僅限于公司的平常營業數據;在這種情況下,明確公司的未來收益額,最終明確折現率,完成對公司的資產評估。
(二)收益法的適用條件。根據收益法評估的基本概念,在應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時,關鍵點包括三個方面,即評估對象的客觀收益、預期收益、折現率。由此,在使用收益法對公司舉行評估時,必須要滿足一定的適用條件,以保障評估效果。在客戶收益方面,要求評估對象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具有持續性及穩定性,并能取得一定的客觀收益;而就預期收益方面,評估對象及其擁有者,他們所負擔的風險可以用數據進行量化。同時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企業才可以考慮采用收益法對其資產做評估。
(三)收益法的評估步驟
首先,要確認評估對象的客觀收益情況。在這一步驟中,通常會面臨選擇評估對象的實際收益還是客觀收益的問題。這里的實際收益指的是評估對象在當前環境下所取得的實際收益情況,而客觀收益則是在企業所取得的實際收益中,排除客觀原因、巧合等得出實際利益。所以,選擇客觀收益對于企業的收益法評估科學合理性更具有保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確定評估對象的客觀收益時,除了要考慮實際收益外,需要考慮評估對象的收益持續性、規律性以及安全性等,如確定具體的收益項目是否為國家法規允許,從而確認客觀收益。
其次,依照評估目標的客觀利益對將來利益進行預估。應用收益法評價通常會設定收益時間或者有效時間,這一時間主要指的是評價對象的價值在讓它有具體的盈利或超額盈利的時刻。盈利時間是在評價的基準日開始后的剩下的盈利時間,可分為有時間限期與無時間限期兩類。一般當對企業進行整體資產評估時,該企業若具有持續的經營能力,而且沒有法定的經營年限,那么可以將該企業的收益期視為是無限期。在我國,收益期為無限期的主要以國有企業為主。其他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等,則多為有限期。根據以往的評估實踐可以發現,企業收益期的基本前提是必須要持續穩定經營。
最后,確定評估對象折現率。折現率實際上指的是在特殊條件下的風險收益情況。在收益法評價中,折現率與資本化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資本化率指使企業趨于平緩化的盈利變為對應盈利資本化產值,多應用在永遠持續年金的還原中;折現率則指使將來短暫時間內的預計盈利變為當前的價值,多應用在有限期的預計盈利還原中。應用收益法評估中,折現率和評價目標所對應的風險具有正相關關系,所以確定折現率時,重點關注評價目標的風險情況。甚至我們可以認為,確定折現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評估對象的未來收益進行風險分析。
二、收益法評估網購平臺應用存在的不足
(一)收益期限的確定問題。應用收益法評估過程中,首先在收益期限的確定方面,一般對于期限的選擇主觀性選擇較大。當前,在應用收益法評估網購平臺時,期限普遍較短,基本沒有超過5年。其他一些公司在應用時,即便期限超過了5年,在實際計算過程中往往也都是以5年的期限為參照。收益期限預期時間較短,對于收益法在網購平臺中的應用造成了嚴重影響。有數據表明,詳細預測時,現金流量現值在評估值的比例中僅為32.7%,占比非常低,對于評估實際預期效果精準性具有較大波動。通常在預測期限的后一階段,若假設未來的現金流量穩定性實際上是按照某一個速度增長,那么對該階段的預測值誤差與詳細的預測期差異則會較大。但如果詳細預測的期限較短,其對應的詳細預測期限值所占的比值則相對較小,這會導致企業的評估值誤差范圍較大。所以,如何確定評估期限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收益額的確定問題。對于收益額方面,就當前的應用現狀來看,也存在較多問題。首先,當前企業在應用收益法評估過程中,在對收益額進行確定時,自由現金流量預測和折現率預測數據之間并不匹配,這就導致收益法評估的應用基礎不穩固,在這樣帶有明顯統計錯誤的數據基礎之上運行收益評估,必然對評估成果產生嚴重干擾,進而導致評估結果的不準確性。此外,很多評估機構在進行評估過程中都將網購平臺的債務成本考慮其中,這導致平臺的折現率低于實際值,因而與現金流量預測的數據不匹配;其次,國家稅收政策環境的變化對于企業的實際效益也具有顯著影響,進而影響到期收益評估結果。就當前我國的政策環境來看,網購平臺目前多數享受國家政策優惠,企業的所得稅一般為0,這便導致在應用評估法進行收益評估時,平臺的折現率與現金流量之間數據無法匹配。此外,再加上在詳細預測階段,對于平臺的現金流量持續增長預測缺乏合理性,導致平臺的收益額確定問題較為突出。
(三)折現率的確定問題。折現率是否明確,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統一明確標準。在實際應用中,往往都是通過凈現金流市價比指標確定,但在應用收益評估法模型中,對于折現率的明確,主要規定包括不小于無風險報酬率原則、行業平均報酬率基準原則、折現率與收益額匹配原則等。這些原則的應用,對于企業折現率的實際確定,增加了難度,也變得更加復雜。比如某類產業平均基準率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收益法評估時,要先統計該類產業的平均收益值。但就網購平臺而言,當前平臺數量較多、且規模不一,統計時缺乏明確的參考數據,這就導致折現率的確定難度較大。而在具體進行評估時,當前市場上應用較多則主要是通過風險累加法、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加權平均三種方法進行分析,但通過實踐發現,三種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三種評估方法之間缺乏互補性。由此,折現率問題的確定,對于網購平臺的評估準確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三、完善網購平臺中應用收益法評估的對策
(一)合理延長預測期年限。針對網購平臺應用收益法評估的預測期年限問題,評估人員可根據《價值評估準則——企業價值》,并結合網購平臺的現狀,在應用收益法對其評估時,可依據不同平臺的交易規模、特點等,適當合理地延長預測期年限。在應用收益法評估時,詳細預計時間內,對于平臺的現金流量預料要比持續增長期穩定時的現金流量更為準確。合理地延長預測期年限,對于平臺的預測期會更加詳細,尤其是會考慮到很多非長期性的因素影響,如平臺的經營費用減少、經營轉向等,這會避免詳細預測期較短時對于上述因素的考慮不足情況。結合其他行業的收益法評估應用情況,本文認為,在對網購平臺進行收益評估時,預測期限選擇5~10年是合理的。當然,這一數值只是一個參考數值,在具體應用時,根據各平臺的實際交易情況,合理地延長預測期的年限。
(二)注重收益額指標一致性,合理明確。針對網購平臺收益額的確定,以往取值確定中只對短期數值進行評估,導致進行收益法評估時,收益法評估的實際應用限制較大。對此,可通過加權年金法或分段方法加以完善。這兩種方法也是當前企業進行收益法評估時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企業加權年金法原理是預測企業未來n年的盈利后,采用相對應折現系數,1/(1+r)t為權數,對其加權后得到數據A,然后將A作年金收益,再通過永續年金法給該企業的價值進行評估。通過上述改進方式,以往收益評估中各指標的不一致性得到很好的改善,對于收益額的確定將更加合理。分段計算方法則是根據評估對象的收益規律,對其收益額進行合理劃分,以此為基礎對其進行分段收益評估,然后通過加權平均得到其最終的收益額。
(三)合理控制平臺風險,規范現金流動性。通過網購平臺進行收益法評估應用,可以發現,平臺折現率的大小與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具有密切關聯。而就觀察數據來看,通常,當風險大時,其折現率也高,而風險小時,其折現率也小。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折現率的本質實際上就是預期的報酬率。根據這一理念,我們又可以將企業的價值作為報酬,企業的價值看作投資。這樣一來,那么凈現金流市價比便是指報酬率。通過這一分析我們也看到平臺風險對于評估成果精準性的影響程度。因此,在評估過程中必須要合理控制網購平臺的風險性,對現金流動性加以規范,尤其是針對一些大的網購平臺,還要考慮流動性規范對平臺的股票價值及等價物的影響,將其對收益評估的影響降至最低,甚至完全消除其影響。這樣確定的網購平臺折現率更加合理,也更具實用性。
主要參考文獻:
[1]劉益陽.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收益法評估與利潤補償的矛盾性分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5(11).
[2]楊璐.基于上市公司并購的企業價值收益法評估問題與改進研究[J].商業會計,2015(19).
[3]陳栗剛,喻瑤,劉楚杰.收益法評估農用地長期流轉市場價格實證研究[J].中國物價,2015(9).
[4]郭明.基于SJ影視傳媒公司企業價值評估收益法的案例研究[D].遼寧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