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摘 要】目的:研究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將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間經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顯示為異常的血液標本300份作為觀察組,將同期的300份正常血液標本作為對照組,對兩組的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血液標本中有96份血液細胞形態正常,對照組血液標本中有12份血液細胞形態異常(以紅細胞形態異常居多),假陽性率、假陰性率分別為32.00%、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79.675,P=0.001)。結論:在血常規檢驗中形態學檢查可使診斷準確率提高,其與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聯合應用可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更好地指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血常規檢驗;形態學檢查;全自動血液分析儀
【中圖分類號】? R969.4?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09-01
血常規檢驗主要是對血液的細胞部分進行檢驗,通過對血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細胞數量的變化、形態分布進行疾病判斷[1],在臨床診斷疾病時較為常用。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以及醫療器械設備的快速發展、更新,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在血常規檢驗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包括操作簡單、速度快、功能強大、精度高等[2],促進了醫院檢驗科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逐漸弱化了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的作用,導致疾病誤診、漏診發生情況增多,降低了血常規檢驗的準確性[3,4],影響臨床疾病的正確診斷和治療,本文擇取本院收集的血液標本600份開展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形態學檢查對于血常規檢測的應用價值,正文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研究對象:本院采集的血液標本600份(屬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間),根據血液標本是否異常分為觀察組(異常)、對照組(正常),300份/組。
觀察組血液標本對應的患者資料: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別為180例、120例;年齡范圍:下限值為18歲,上限值為78歲,年齡平均值(51.52±6.58)歲。
對照組血液標本對應的患者資料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別為185例、115例;年齡范圍:下限值為19歲,上限值為80歲,年齡平均值(51.60±6.63)歲。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XT-2000i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對兩組的血液標本進行檢測,檢測項目包括白細胞數目、紅細胞數目、中性粒細胞比例、淋巴細胞比例、嗜堿性粒細胞比例、單核細胞比例、血紅蛋白含量、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紅細胞平均體積、血小板計數等,采用瑞氏染液(由貝索公司生產)對所有標本進行制片及染色,采用光學顯微鏡(由奧林巴斯公司生產)進行人工鏡檢,對所有血液標本進行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血常規檢測結果的假陽性率、假陰性率進行檢測。判定標準: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結果為異常,血液細胞形態學結果為正常,則判定為假陽性,反之則為假陰性。
1.4 統計學處理
將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數據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21.0中進行處理,用[n(%)]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卡方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 結果
觀察組的300份血液標本中,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顯示有96份血液細胞形態正常,假陽性率為32.00%;對照組的300份血液標本中,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顯示為血液細胞形態異常的血液標本有12份,假陰性率為4.00%。觀察組的血液細胞形態異常率相較于對照組更高,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X2=79.675,P=0.001)。
對照組血液標本經過檢查分析發現,12份血液細胞形態異常的血液標本中主要包括紅細胞形態異常6例(50.00%)、白細胞形態異常4例(33.33%)、血小板數量異常2例(16.67%)。
3 討論
血常規檢驗是血液檢驗中的基本項目,在臨床疾病診斷及治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及患病人數的增加,到醫院就醫和健康體檢的人數呈逐漸增長的趨勢,給臨床檢驗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4],臨床檢驗工作效率的提高能夠促使臨床醫療需求得到滿足。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以其操作便捷、功能強大、檢測時間短等優勢廣泛應用在各級醫院中[5,6],在提高醫院整體工作效率和檢驗質量的同時,也有效簡化了臨床繁雜的檢驗工作。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是通過將血液吸入到混勻腔中與稀釋液通道進入至轉換器中,再分析血液中的各項參數,其具有獨立的血紅蛋白測量系統、體積計量管直接定量技術,能夠將干擾源消除,使診斷準確性提高;另外全新高精密度微量血液處理技術u電阻抗法、離子導向技術、細胞信號全數字化處理技術的應用可保證運行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及檢測結果的準確性[7],進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也有不足之處存在,其主要是對白細胞、紅細胞等血液細胞的數量及分布情況進行檢測,無法準確給出細胞核形態、細胞核仁缺失情況的檢測結果[8],且很難檢測出異常形態的細胞,而放射性損傷、寄生蟲、瘧疾、血液疾病等會改變血細胞形態,單純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的誤診率、漏診率較高,會耽誤患者的治療,另外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不能對計數正常但形態異常的血小板進行識別[9],因此對血小板相關性疾病無法給出準確的診斷結果,故此在部分臨床疾病診斷中,細胞形態學檢查十分重要。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能夠將傳統的血細胞染色涂片檢查中存在的操作繁瑣、檢測效率不高、準確性低等不足進行改善,隨著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臨床越來越忽視血細胞染色涂片檢查在血常規檢驗中的作用。形態學檢查包括血液細胞、骨髓細胞、骨髓活檢組織印片的形態學檢查,其中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通過對血液中有核細胞數量、構成比、形態改變情況進行分析,來對血細胞功能狀態、異常改變情況進行了解,主要包括制片、染色及鏡檢三個步驟,通過染色鏡檢能夠在直視下確定細胞數量,并能夠對細胞形態、比例、是否存在異常改變進行觀察,還可將紅細胞、白細胞、中心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血小板等細胞的內部結構進行清晰地顯示,將是否存在血小板異常情況進行直接地顯示,對血細胞形態學改變進行更加細微和直觀的觀察和了解,有助于更加精確的診斷臨床各種疾病,能夠將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假陽性率為32.00%,對照組的假陰性率為4.00%,說明了觀察組的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異常率更高;另外能夠對明確對照組中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異常具體情況,以紅細胞形態異常的比例最高,其次為白細胞異常、血小板數量異常,而不能對觀察組的血細胞形態異常情況進行有效檢測,說明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同血液細胞形態學進行比較仍有較多的缺陷存在。通過分析上述數據可以發現,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在血常規檢驗中有助于檢測效率的提高,但存在一定的不足,會導致誤診、漏診情況的發生,因此應對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測在血常規檢驗中的作用進行重視,并將其聯合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檢測,以促進血常規檢測結果準確性的提高。
總而言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具有易操作、檢測效率快、功能強大的特點,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的檢測精度高且準確度高,在血常規檢驗中應用價值高,在臨床實際操作中可將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與形態學檢查聯合檢測。
參考文獻
[1] 張忠原.分析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用于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中外醫療,2018,37(28):22-24.
[2] 郭月鋒,吳強,吉冰.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聯合檢測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2018,38(05):64-65.
[3] 邸宇峰.淺談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應用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06):90-91.
[4] 張淑媛,姚海琴.探討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2):101.
[5] 王曉娟.血細胞形態檢查在血常規檢測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6):111-112.
[6] 張瑜.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應用中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療,2017,36(06):98-99+102.
[7] 郭艷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14):1-2.
[8] 李瑞珍.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5):3546-3547.
[9] 劉五香.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07):1293-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