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屹
【摘 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漿BNP水平及相關發病因素。方法:選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患有冠心病或高血壓的患者97例,其中37例高血壓患者,29例冠心病患者,31例高血壓并冠心病患者,對患者的BNP水平影響因素的Logistic分析結果進行比較。結果:在對患者BNP水平的影響因素中,體重、吸煙、血糖、血壓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是幾個比較重要的危險因素(P<0.05)。結論:一些危險因素的存在會導致高血壓或者冠心病內的BNP水平發生明顯變化,而BNP水平對與疾病的預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高血壓; BNP水平;發病因素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17-02
近年來冠心病和高血壓病逐漸成為發病率較高的疾病類型,這兩種疾病都屬于心腦血管類的疾病,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最近有研究表明[1],神經內分泌會對上述疾病產生比較密切的影響,而BNP(即腦鈉肽)是神經內分泌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對患者心血管狀況進行反應在檢測過程中具有便捷快速的特點。為研究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漿BNP水平及相關發病因素,此次研究選取了部分患者,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患有冠心病或高血壓的患者97例,其中37例高血壓患者,29例冠心病患者,31例高血壓并冠心病患者。納入標準:入選研究的患者患有的疾病經診斷后滿足疾病判斷標準;對于收縮壓不低于140mmHg、舒張壓不小于90 mmHg這兩個標準滿足其一或都滿足;知情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標準:患有風濕疾病以及其他比較嚴重的疾病;重大臟器如肝腎等存在病變;存在意識障礙,不能進行正常交流溝通。其中高血壓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36-76歲,平均年齡(54.6±3.4)歲;冠心病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37-77歲,平均年齡(54.8±3.5)歲;高血壓并冠心病組男15例,女16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3.9±3.8)歲。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該方案。
1.2 方法
檢測BNP水平方法。三組中所有的患者在第2d清晨保證空腹,抽取1.5ml肘靜脈血,將采集到的血樣放置在試管內(試管內抗凝劑、EDTA相互混合),在低溫環境中進行離心,轉速設置在3000r/min,離心時間一般為10min,將離心后得到的分離血漿保存在冰箱中(溫度設置為-20℃)。最后對血漿采取放射免疫法檢測患者的BNP水平。
相關因素的觀察指標。利用普糖糖氧化酶測定法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檢測,采取酶生物法對患者的血脂進行測定,使用生化儀對患者肝腎功能相關指標進行檢測。
1.3 統計學分析
對于研究過程中,患者的統計資料進行量化,輸入到Excel表格中,并且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Wilcox檢驗來對三組患者的平均水平進行檢測;利用q檢驗進行兩兩之間的比較;計數資料以n(%)表示,使用(2檢驗進行檢測。利用了Logistic分析對于各影響因素中的危險系數OR進行計算;若檢測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則記為P<0.05。
2 結果
2.1 患者基本資料的比較
在血糖、體重、BNP水平等方面觀察患者的基本資料,詳情如表1。
2.2 患者Logistic分析數據表 在對患者BNP水平的影響因素中,體重、吸煙、血糖、血壓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是幾個比較重要的危險因素(P<0.05),詳情如表2。
3 討論
對于鈉尿肽后來講,BNP是一個重要的成員,其在人體內的分布范圍十分廣泛,包括脊髓、心肺以及腦部等全身組織,并且心臟中是BNP含量最高的部位[2]。心臟在BNP的分泌以及合成過程在心室中完成,其在臨床上的病理以及生理方面具有很多的意義,包括對排放鈉離子的過程有促進作用,促進排尿等,因此可利用BNP上述特性對患者的心力衰竭進行預判,對后期治療進行指導。
有相關的研究表明,BNP在冠心病并心臟病患者體內的含量水平最高,心臟病、冠心病患者體內的BNP含量水平無明顯差異,但三種類型患者的BNP均顯著高于正常人群。在本研究中,對于一些與BNP存在顯著關系的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分析,發現體重、吸煙、血糖、血壓等都是危險因素,因此在臨床中預判冠心病合并高血壓過程中要對這些因素加以重視[3]。
綜上所述,對于高血壓或者冠心病患者來講,一些危險因素的存在會導致其體內的BNP水平發生明顯的高低變化,而BNP水平對與疾病的預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俊強. 腦鈉肽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在高血壓病合并冠心病中的相關性研究[D].甘肅中醫藥大學,2016.
[2] 孫喜文,朱秀龍,莫觀海.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漿BNP水平及相關發病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02):212-214.
[3] 王立文,黃體鋼,浦奎,胡渝生,翟耀東,李冬.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86例血漿BNP濃度與發病危險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09):2148-2149+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