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 吳生齊 張征
【摘 要】目的:分析2018年廣東省藥品批發企業及零售連鎖企業總部申報GSP證書換發技術審評過程中出現的缺陷,為后續申報GSP認證的企業提供參考。方法:對415家藥品批發企業及零售連鎖企業總部申報GSP證書換發技術審評過程中發現的缺陷項目進行統計,分析藥品批發企業及零售連鎖企業總部存在的主要問題。結果與結論: 廣東省藥品批發企業及零售連鎖企業總部在總則、人員與機構、儲存與養護、設施與設備、收貨與驗收、采購、等方面還存在不足。企業應當申報GSP認證前,認真進行內審,制定符合GSP和企業實際的體系文件,強化文件管理,開展全員培訓,確保各崗位正確履行職責,堅持實事求是,展示真實情況。
【關鍵詞】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技術審評;缺陷項目;分類統計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38-01
1 檢查的總體情況
1.1 檢查企業數量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計技術審評415家次,其中技術審查415家次,現場檢查411家次,派出現場檢查組129個,檢查員387人次,對申報GSP證書換發的企業進行了現場檢查工作。
1.2 檢查結果
技術審評415家次中,技術審查不合格,退回企業申報資料4家;現場檢查不通過2家次,限期整改后復核檢查5家次。
2 缺陷項目構成情況
2.1 缺陷項目數量
對415家次藥品批發企業及零售連鎖企業總部技術審評的缺陷進行統計,技術審查發現嚴重缺陷2條次、主要缺陷1條次,現場檢查發現嚴重缺陷2條次,主要缺陷21條次,一般缺陷2321條次。
2.2 缺陷項目分布
依據《檢查指導原則》對缺陷項目進行分類,技術審評過程中發現嚴重缺陷存在總則(3條次)和計算機(1條次)的章節;主要缺陷存在人員與培訓(3條次)、質量管理體系文件(7條次)、設施與設備(1條次)、校準與驗證(1條次)、計算機系統(1條次)、采購(1條次)、收貨與驗收(1條次)、儲存與養護(4條次)、銷售(1條次)、出庫(1條次)、運輸與配送(1條次)的章節;一般缺陷質量管理體系(86條次)、機構和質量管理職責(93條次)、人員與培訓(391條次)、質量管理體系文件(191條次)、設施與設備(616條次)、校準與驗證(35條次)、計算機系統(4條次)、采購(182條次)、收貨與驗收(122條次)、儲存與養護(271條次)、銷售(17條次)、出庫(39條次)、運輸與配送(82條次)、售后管理(192條次)。
2.3 技術審評過程中嚴重缺陷、主要缺陷條款情況分析
嚴重缺陷具體分析:1)總則:**00401“藥品經營企業應當依法經營”,出現3次;2)計算機系統:**05805“企業計算機系統應當有符合《規范》要求及企業管理實際需要的應用軟件和相關數據庫”。
主要缺陷具體分析:1)人員與培訓:*02001“企業質量負責人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執業藥師資格和3年以上藥品經營質量管理工作經歷,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具備正確判斷和保障實施的能力”,出現1次;*02203“從事驗收工作的,應當具有藥學或者醫學、生物、化學等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或者具有藥學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出現1次;*02701“企業應當按照培訓管理制度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并開展培訓和考核,使相關人員能正確理解并履行職責”,出現1次。2)質量管理體系文件:*03201“文件的起草、修訂、審核、批準、分發、保管,以及修改、撤銷、替換、銷毀等應當按照文件管理操作規程進行,并保存相關記錄”,出現2次;*03601“質量管理制度應當包括以下內容:質量管理體系內審的規定;質量否決權的規定;質量管理文件的管理;質量信息的管理;供貨單位、購貨單位、供貨單位銷售人員及購貨單位采購人員等資格審核的規定;藥品采購、收貨、驗收、儲存、養護、銷售、出庫、運輸的管理;特殊管理的藥品的規定;藥品有效期的管理;不合格藥品、藥品銷毀的管理;藥品退貨的管理;藥品召回的管理;質量查詢的管理;質量事故、質量投訴的管理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規定;環境衛生、人員健康的規定;質量方面的教育、培訓及考核的規定;設施設備保管和維護的管理;設施設備驗證和校準的管理;記錄和憑證的管理;計算機系統的管理;藥品追溯的規定;其他應當規定的內容”, 出現2次;*03701“部門及崗位職責應當包括:質量管理、采購、儲存、銷售、運輸、財務和信息管理等部門職責;企業負責人、質量負責人及質量管理、采購、儲存、銷售、運輸、財務和信息管理等部門負責人的崗位職責;質量管理、采購、收貨、驗收、儲存、養護、銷售、出庫復核、運輸、財務、信息管理等崗位職責;與藥品經營相關的其他崗位職責”,出現1次;*03801“企業應當制定藥品采購、收貨、驗收、儲存、養護、銷售、出庫復核、運輸等環節及計算機系統的操作規程”,出現1次;*03902“記錄應當真實、完整、準確、有效和可追溯”,出現1次。3)設施與設備*04704“庫房應當配備自動監測、記錄庫房溫濕度的設備”,出現1次。4)校準與驗證:*05302“企業應當對冷庫進行使用前驗證、定期驗證及停用時間超過規定時限的驗證”, 出現1次。5)計算機系統:*05701“企業應當建立能夠符合經營全過程管理及質量控制要求的計算機系統,實現藥品可追溯”,出現1次。6)采購:*06301“采購首營品種應當審核藥品的合法性,索取加蓋供貨單位公章原印章的藥品生產或者進口批準證明文件復印件并予以審核,審核無誤的方可采購”,出現1次。7)收貨與驗收:*07701“企業應當按照驗收規定,對每次到貨藥品進行逐批抽樣驗收”,出現1次;8)儲存與養護:*08302“企業應當按包裝標示的溫度要求儲存藥品,包裝上沒有標示具體溫度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的貯藏要求進行儲存”,出現1次;*08309“藥品與非藥品、外用藥與其他藥品分開存放”,出現1次;*08404“養護人員應當對庫房溫濕度進行有效監測、調控”,出現2次。9)銷售:*08901“企業應當將藥品銷售給合法的購貨單位,并對購貨單位的證明文件、采購人員及提貨人員的身份證明進行核實,保證藥品銷售流向真實、合法”,出現1次。10)出庫:*09701“藥品拼箱發貨的代用包裝箱應當有醒目的拼箱標志”,出現1次。11)運輸與配送:*10701“企業委托其他單位運輸藥品的,應當對承運方運輸藥品的質量保障能力進行審計,索取運輸車輛的相關資料,符合《規范》運輸設施設備條件和要求的方可委托”,出現1次。
2.4 出現較為頻繁的一般缺陷項目分析 在技術審評過程中共計發現的2312條次一般缺陷項目中,對出現60次以上的缺陷項目進行統計共計15項,1022條次。1)質量管理體系:01001“企業應當采用前瞻或者回顧的方式,對藥品流通過程中的質量風險進行評估、控制、溝通和審核”,53次。2)機構和質量管理職責:01704“質量管理部門應當負責質量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并建立藥品質量檔案”,51次。3)人員與培訓:02601“培訓內容應當包括相關法律法規、藥品專業知識及技能、質量管理制度、職責及崗位操作規程等”,170次;02702“培訓工作應當做好記錄并建立檔案”,62次;03001“質量管理、驗收、養護、儲存等直接接觸藥品崗位的人員應當進行崗前及年度健康檢查,并建立健康檔案”,81次。4)質量管理系統文件:03501“企業應當保證各崗位獲得與其工作內容相對應的必要文件,并嚴格按照規定開展工作”,53次。5)設施與設備:04602“庫房內外環境整潔,無污染源,庫區地面硬化或者綠化”,48次;04603“庫房內墻、頂光潔,地面平整,門窗結構嚴密”,98次;04702“庫房應當配備避光、通風、防潮、防蟲、防鼠等設備”,123次;04706“庫房應當有用于零貨揀選、拼箱發貨操作及復核的作業區域和設備”,94次;05201“儲存、運輸設施設備的定期檢查、清潔和維護應當由專人負責,并建立記錄和檔案”,134次。6)采購:06501“企業與供貨單位簽訂的質量保證協議至少包括以下內容:明確雙方質量責任;供貨單位應當提供符合規定的資料且對其真實性、有效性負責;供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開具發票;藥品質量符合藥品標準等有關要求;藥品包裝、標簽、說明書符合有關規定;藥品運輸的質量保證及責任;質量保證協議的有效期限”,77次。7)儲存與養護:08312“拆除外包裝的零貨藥品應當集中存放”,43次。8)售后管理:11501“企業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人員負責售后投訴管理”,62次;11901“企業質量管理部門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報告工作”,73次。
3 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3.1 直接影響GSP認證結果缺陷 直接影響GSP認證結果缺陷主要表現為:1) 企業未依法經營:零售連鎖企業總部未按照《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管理辦法》進行整改,2019年1月1日起申報時,下屬門店不足10家或下屬門店的依舊是單體門店,為對其進行連鎖化改造。2)人員資質與培訓管理不符合要求:如企業質量負責人不具備本科學歷,驗收員只具備高中學歷;人員經過培訓后但未能有效履責。3)文件的管理及內容不符合要求:文件的起草、修訂缺少相關人員的簽名;企業增加了中藥材、中藥飲片經營范圍,但體系文件內容未進行相應修訂。4)溫濕度自動監測系統在倉庫超溫時,未能發送報警短信。5)未按照驗證計劃開展驗證,無法提供驗證記錄。6)企業不具備經營冷藏冷凍藥品的資質,首營品種審核和計算系統均未能對采購的冷藏藥品進行識別和控制。7)收貨、驗收管理不到位:合格區的藥品未能提供相應的收貨和驗收記錄。8)庫區管理不到位,將需要陰涼儲存的藥品存放在常溫庫內,冷庫存在溫度超標的情況,發貨區藥品與非藥品未能分開存放。9)收集了購貨單位的證明文件,但缺少對其審核的記錄。10)存在拼箱發貨行為,但是缺少拼箱標志。11)存在委托運輸的情況但是缺少對運輸車輛行駛證的搜集。
3.2 較為集中的一般缺陷 1)在質量管理體系方面:缺少對企業經營藥品質量風險評估、控制、溝通和審核的記錄。2)機構和質量管理職責:企業未收集藥品質量信息或未對信息進行分析評估。3)人員與培訓:培訓的內容不足或與實際經營情況不符;缺少培訓檔案的建立;直接接觸藥品的人員未進行崗前體檢或年度體檢。4)質量管理系統文件:要求倉管人員如養護員、出庫復核員提供其崗位職責,現場檢查時無法提供。5)設施與設備:遮光設施不足;庫區內發現霉斑的情況;空調拆卸后,留下的孔洞未封閉;存在零貨揀選的行為,但是缺少相應的設施設備;設施設備未進行定期檢查、清潔和維護。6)采購:藥品質量保證協議內容不全,缺少雙方簽字、蓋章或缺少 “供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開具發票”的內容。7)儲存與養護:藥品拆除外包裝后,整件與散件一起堆放。8)售后管理:未能提供負責售后投訴管理工作人員的任職文件;未能提供專職或兼職人員承擔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報告工作的任職文件;未向客戶發放經營藥品不良反應有關的調查表格工作。
4 措施和建議
4.1 申報GSP認證前,認真進行內審
當前很多企業在申報GSP認證前未開展內審工作或內審工作流于形式,對企業實際實施GSP的情況缺少了解,導致在申報GSP認證過程中頻頻出錯。因此企業在申報GSP認證前,必須進行內審,對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現場檢查指導原則》,對公司開展的質量管理工作進行逐項目開展自查,并根據自查的情況,進行整改,確保申報GSP認證前將存在問題整改完畢。
4.2 制定符合GSP和企業實際的體系文件,強化文件管理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是企業實施GSP的最根本的保障,企業歷經五年后重新申報GSP證書的換發,在此期間企業經營的關鍵要素如經營范圍、人員、設施設備、計算機管理系統以及驗證等方面均可能會發生變化,但與其對應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的內容是否進行相對應的修訂或修訂后是否具備可操作性,以及修訂完成后是否保證全員均能得到本職崗位文件均需要重視。
4.3 開展全員培訓,確保各崗位正確履行職責
人作為企業中最活躍的組成部分,管理的難度最大,而目前中小型企業面對各項成本的增加,在招工用人方面存在種種局限,導致人員水平不高、流動性大,而質量管理工作涉及各個崗位的人員,其中任何一個崗位職責的缺失或是履行不到位,均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在企業申報GSP認證前,必須對全員進行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全面培訓,使得其熟悉各崗位職責、操作規程等,確保質量工作扎實開展。
參考文獻
[1]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轉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修訂印發《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現場檢查指導原則》有關事宜的通知: 粵食藥監辦藥通〔2017〕35 號[S].2017.
[2]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8 號[S].2015.
[3]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關于印發〈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管理辦法〉的通知》:粵食藥監局藥通〔2018〕24號[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