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錄英 高麗
【摘 要】目的:探討保護性約束在神經外科非計劃拔管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神經外科206例預防非計劃拔管采取約束的患者,依據不同的就診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n=103)與試驗組(n=103),對照組施以常規的肢體約束,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以保護性約束,觀察兩組患者的非計劃拔管率情況。結果:試驗組的非計劃拔管率明顯較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保護性約束在神經外科非計劃拔管中的應用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有效的降低非計劃拔管率。
【關鍵詞】保護性約束;神經外科;非計劃拔管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tective restraint in unscheduled extubation of neurosurgery. Methods:A total of 206 patients with neurosurgical unplanned extub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103)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103)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order.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limb restrai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protective constrain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s: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tective restraint in neurosurgical unplanned extuba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Key words: Protective constraints; Neurosurgery; Unplanned extubation
【中圖分類號】 R248.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62-01
所謂“非計劃性拔管”是指為患者治療需要而留置在患者體內的各種導管,未經醫護人員同意,患者將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醫護人員操作不當)造成的插管脫落,也被稱為“意外拔管”[1]。此種方式將會對患者造成機體組織損傷、增加患者痛苦、延長住院天數、引發醫護矛盾,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特別是對于神經外科患者而言,更易造成嚴重的不良損傷,因此為避免上述不良情況的發生,則需要采取及時有效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以往所采用的常規護理將無法獲得良好的護理與約束效果,因而無法降低對患者造成的不良損傷[2];隨著臨床護理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臨床中多采用保護性約束模式,能夠獲得良好效果[3]。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神經外科206例預防非計劃拔管采取約束的患者,依據不同的就診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103例,男61例,女42例,年齡為49-65歲,平均年齡為(57.1±4.9)歲,其中35例患者為腦出血,48例患者為創傷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腫,20例患者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試驗組103例,男72例,女31例,年齡為50-65歲,平均年齡為(57.5±5.1)歲,其中,58例患者為腦出血,25例為蛛網膜下腔出血,20例患者為創傷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腫。
1.2 納入標準 ①均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②均為在未獲得護理人員同意下拔管。
1.3 排除標準 ①產生嚴重的躁動;②意識障礙為淺昏迷和深昏迷。
家屬了解相應的護理方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1.4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由護理人員進行時刻觀察。
試驗組予以保護性約束:①由護士長組成保護性約束小組,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以往的護理不良事件為依據制定保護性約束方案,之后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以便提升其護理技能。②小組成員需要依據方案開展護理。護理工作者先行躁動等級專項評估,評定為Ⅰ級的護理對象不實施約束,評定為Ⅱ級的護理對象,以約束帶為工具對四肢實施約束;若評定為Ⅲ級的護理對象,則需要使用床單與約束帶對其四肢與胸部進行約束;若評定為Ⅳ級的護理對象,則需要使用手套床單與約束帶聯用。
1.5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非計劃拔管率情況。
1.6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患者的非計劃拔管率為計數資料,采用例或例(%)表示,兩組間的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非參數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非計劃拔管率比較
試驗組的非計劃拔管率為3.88%(4/10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56%(15/103),差異顯著(x2=7.016,P=0.008)。
3 討論
對于神經外科患者而言,若發生非計劃性拔管事件,則將對患者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需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以往由于缺少有效的護理技術,僅能夠對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即由護理人員進行時刻觀察,但由于患者例數較多,加之護理人員的精力有限,因而無法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4]。
綜上所述,本研究為保護性約束在神經外科非計劃拔管中的應用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有效的降低非計劃拔管率,可作為降低神經外科非計劃拔管率的首選方式。
參考文獻
[1] 封蘇平,鄭紅,姜國英,葉霞.保護性約束對腦損傷躁動患者意外拔管的預防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05):343-347.
[2] 于成琦.風險評估結合保護性約束在預防呼吸科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體會[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6):2672-3672.
[3] 李曼,王軍.非計劃性拔管標準預防流程在神經外科留置管路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4):191-192.
[4] 季艷,甄云,曾云香.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降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率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6):450-453.
[5] 王愛鳳,王正梅,王芳,等.保護性約束臨床路徑在神經外科躁動患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6):2303-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