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軍
【摘 要】目的:通過對血常規臨床檢測結果精確性和可靠性的分析研究,尋找其影響因素。方法:隨機抽出在本院門診2018年3月—2019年3月各年齡段的血常規檢測患者16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臨床血常規檢測結果的精確性和可靠性實施研究。結果:經過深入分析168例病患者,并對儀器的先進程度、采集血樣的規范性、采集血量的多少和部位不同、血樣在運送和保存以及采集血樣的時間不同也會對患者的血常規的檢測結果精確性有很大的影響。結論:要真正讓醫生做到對病患者病情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參考,還需要醫護人員在采集血樣時,除了使用比較先進的醫療檢測設備外,端正態度,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減小失誤,避免不該發生的問題。
【關鍵詞】血常規;可靠性;準確性;檢驗結果
【中圖分類號】 R84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67-02
針對病患者的身體的狀況,采用血液常規檢測測試的方法,就是血常規。經過病患者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數量和病變情況的分析研究,并對患者的病情能夠做出相應的測定和處理,所以,血常規檢測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是醫生對病情的了解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尤其是患者血液方面像骨髓造成功能異常、貧血、感染等存在的問題,使用血常規能更清楚、明白的展示出來。一個正常人的血液總量大約相當于體重的7%-8%,或者是每公斤體重70-80ML,這里面血漿的數量是40-50ML。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萬個紅細胞,5000-10000個白細胞,血小板的數量約是16-41萬個。這里面有一定數量的紅細胞可以把二氧化碳和氧氣通過呼吸進入血液,在人體的新陳代謝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就是血紅蛋白。然而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數量變化是相等的。如果人的身體內部的紅細胞數量過少,就會發生貧血,也會使血紅蛋白的數量逐漸降低,對血液中輸送氧合血紅蛋白的能力也會大大減低,造成嚴重的不良結果。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一旦發現貧血,一定要找出發生的原因,千萬不要聽之任之。白細胞對病患者免疫系統有增強作用,雖然數量不多,只是相當于紅細胞的0.2%~0.3%,但是它在人體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白細胞數量過少,人體的免疫能力就會顯著變低,就會使各種疾病發生。因此,通過血常規的檢測,看是否紅細胞還是白細胞數量過少,就指導醫生向哪一方面考慮,以便對癥下藥,盡快給患者解除痛苦。血小板在血液中其凝血和止血的作用,如果血小板中的很多止血因子過少,一旦流血,就會血流不止,很難控制。對于這些止血因子的研究,是開發多種止血藥依據[3]。
1 血常規的影響因素
在本院門診2018年3月—2019年3月各年齡段的血常規檢測患者168例作為研究對象,發現影響血常規的因素有很多。
1.1 儀器設備落后
隨著我國醫學技術水平的迅猛發展,醫療事業也面臨著巨大變革,一些老舊的醫療設備也越來越不能適應醫療事業改革的要求,很多醫療器械逐漸趨向于智能化、自動化,并且越來越精密、準確??墒窃谝话汜t院實行血常規檢查使用的儀器還非常滯后,致使檢查結果存在著不確定性,這就給醫生準確判斷病情帶來一定難度[4]。
1.2 采血操作不規范
醫護人員在給患者采集血樣時,經常出現操作不規范現象,這就直接造成血常規檢測結果不準確,有時候會使患者出現溶血,這樣采集出來的血樣紅細胞的數量會偏少,有可能給使醫生造成錯誤的判斷,給患者造成誤診以引發嚴重后果。
1.3 采血部位和采血量差異
對于患者來說,采血的部位和血量都對血常規的檢測有影響。如果在毛細血管采血和靜脈采血,靜脈采的血檢測結果更加準確、穩定,如果采集的血量過多,因為血液本身的凝固作用,在運送中很易出現這種現象,給血常規檢測有影響。
1.4 血樣運輸和保存
采集患者血樣以后并不能很快對患者實施血常規分析,而是要先運送保存,但是在運送過程中經常會發生血樣凝固狀況,必須在里面放入抗凝劑,這樣在運送和保存過程中就不會出現凝固,更不會使血量減少以破壞紅細胞的數量。
1.5 運動后進行采血
患者經過劇烈運動后,不能進行采血,因為這時候血液流速快,如果進行采血,有可能會采集的血量過多,對血常規檢測數據有很大影響,使血常規檢測的結果不準確,無法給醫生診斷病情提供準確的依據,甚至會出現錯誤的判斷。
1.6 服用藥物后進行采血
吃過藥的患者不能采集血樣,這是由于服過藥物以后,藥物進入血液之中,直接影響著血常規檢測結果,尤其是一些刺激性藥物,對檢查結果的準確程度影響更大[7]。
2 結論
在給病患者實施血常規檢測過程中,要細致分析造成血常規數據不準確的各種原因:醫護工作人員的采集血樣操作問題、患者自身因素,還是醫療設備問題等,針對上面的問題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對癥下藥,很好地改變血常規檢查的準確性。(1)跟上醫療技術改革的步伐,對一些老舊的醫療設備要及時更新換代。(2)加強醫護工作人員的業務理論培訓和學習,進一步提高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積極組織醫護人員操作技術交流,使操作水平有更大提高。(3)采血時要采用靜脈采血,以便使血樣更加穩定,并對采血的數量控制好,不能太多或者太少,還要把采集的血樣加入凝固劑,防止發生凝固而對紅細胞的數目的檢測產生影響。(4)要告訴患者不要劇烈運動后馬上去采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后再采血,以免造成血常規數值不準確。(5)對于服用藥物的患者要在6小時后再采血。
總之,通過血常規對患者進行檢測,醫護工作人員切實端正態度,提高自己的醫德素質,充分避免可能出現的各方面問題,提高檢查的精確性,使醫生診斷病情的準確性有更多提高,也為患者更好地治愈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閆杰.血常規臨床檢驗結果的可靠性與準確性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4):102-104.
[2] 李曉峰,常紅葉,齊力,等.臨床血常規檢驗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結果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6):1021-1022.
[3] 李毅堅,王堃成,周念,等.新型溶血素與傳統溶血素在臨床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6,18(4):368-370.
[4] 李斌.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的臨床應用研究[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2):2008-2009.
[5] 艾衛軍.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4):170-170.
[6] 李莉娟,俞香菊,高嵐.比較分析使用不同的采血方法-末梢血和靜脈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2017(2):25-25.
[7] 李潤媛.試分析血常規臨床檢驗結果的可靠性與準確性[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8):3495-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