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目的:評價探究探討績效優化管理與崗位個體化在門診護理中的價值。方法:選擇來我院門診部中就診的患者134例進行研究觀察,按照就診時間的不同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7例,對照組中的患者接受門診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中的患者接受績效優化管理與崗位個體化的門診護理,對比兩組的工作質量評分、患者的滿意度評分以及服務素質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質量的評分、滿意評分和服務素質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門診護理中實施探討績效優化管理與崗位個體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更突出,有助于優化臨床護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滿意評價。
【關鍵詞】績效優化管理;崗位個體化;門診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and explore the value of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and post individualization in outpatient nursing. Methods:134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outpatient department for study and observation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ime of consultation. Each group had 67 patients.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and post individualized outpatient nursing. The work quality scores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 and service quality score. Results:The scores of nursing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servic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exploring the mode of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and post individualization management in outpatient nursing is more prominent, which is helpful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service and further improve patients'satisfac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post individualization; outpatient nursing
【中圖分類號】 R2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85-02
醫院環境特殊,工作復雜,每天接收的患者不計其數,特別是醫院門診部,該部門是醫院服務的重要窗口,是醫院的影響代表窗口,其特點是人流量多,病情復雜,若不實施良好的管理,會導致門診環境混亂,進而出現各種工作差錯,引發不良安全事故。加強管理可從醫院門診護理入手,積極引進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績效優化管理和崗位管理,可進一步提升門診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下文將重點探討在門診護理中實施績效優化管理和崗位個體化的影響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的研究時間段為2018年3月~2019年3月,隨機選擇此期間來我院門診科就診的患者134例進行研究調查,按照實施的管理模式不同分成兩組,分別為對照組67例,男性40例,女性27例,年齡是21~66歲,平均(43.88±5.36)歲;觀察組67例,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齡是22~68歲,平均(45.75±5.78)歲。門診患者的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本次門診實施護理的服務人員共20人,年齡在20~48歲,門診區域有導醫服務臺、門診輸液、門診采血、門診手術、門診取藥口等。
1.2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來門診就醫時,指揮患者排隊掛號,向其介紹就診科室位置,對尋診的患者提供幫助,保證患者良好就醫治病。觀察組則實施績效優化管理與崗位個體化的門診護理,詳細的管理措施為(1)崗位劃分。對從事門診服務管理的人員進行評估,根據工作人員的特點、優勢、按職責和工作能力分配崗位,保證每位護理人員能夠在對應崗位上發揮最大的個人價值。將門診崗位劃分為四層,分別是N1~N4,每個崗位有各自的工作要求和內容,N1層主要在門診大廳內負責引導患者就診、咨詢,維持門診內的秩序[1],加強巡視為患者提供及時幫助;N2層安排的護理人員主要的服務內容是運送物品設備及藥品,參與門診設備管理,輔助門診醫生就診。N3層的護理人員要求工作經驗豐富,服務態度熱情,主要涉及的工作是門診招待,分診,引導患者到對應科室治療等,提供的工作比較全面系統,在就診過程中能夠為患者提供可借鑒的疾病知識指導,進一步獲取患者的信任度。N4層主要安排在具體的門診部門中,如采血化檢、輸液、住院取藥窗口等,此部門安排的人員必須具備專業技能,熟練相關的操作,具有一定的管理經驗,能保證患者舒心、順利的完成就診[2]。(2)績效優化管理。為提供會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每期對工作者的工作進行質量考評,提供績效獎勵,考核中還需要借鑒患者的意見,獎勵可分為職位晉升、加班補貼、社保福利、提高底薪、獎勵年終獎金、公開表彰獎勵、提供外出學習培訓、增加輪休機會等,此項管理必須公開透明,相關監督、公平競爭,評價可參考日常的工作態度、服務的積極性、患者的滿意度、工作時長及強度、崗位風險等進行評估,進一步提升門診服務質量[3]。
1.3 觀察指標
由入選的患者對本次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評價,評分內容包括服務態度、工作質量和滿意評分,分值為100分,評分結果與工作情況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的計算和分析運用SPSS2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對比行卡方檢驗,P<0.05對比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管理結果對比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本次護理工作質量、滿意評價以及服務態度的評分值明顯更高,研究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門診護理是醫院服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為門診是醫院接待患者的首要窗口,其護理服務質量的優劣決定醫院的整體形象和服務水平,對患者的生命安危也有一定的影響。門診接收的患者數量多,病情緩急不同,展開的護理工作包括接診、分診、診斷、治療[4],要想保證患者能夠在最佳時間內接受到良好的治療,需要加強門診護理工作,不斷優化服務質量。
崗位個性化設置是針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崗位設置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劃分,既能夠發揮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還能保證門診工作質量穩步提升,在崗位設置中在配合績效管理可帶動工作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醫院門診整體服務質量得到最優化[5]。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工作質量、滿意評價以及服務態度的評分顯著較高于對照組。
綜合上述,在門診護理中實施績效優化管理和崗位個性化設置可保證醫院資源配置最優化,促進護理工作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 蔣萍, 熊楚梅, 李進娥,等. 崗位設置與績效管理在門診護理管理中的實施[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4, 31(15):53-55.
[2] 呂青. 崗位設置聯合績效管理在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25):3059-3061.
[3] 孫桂珍. 崗位分級設置與績效管理對骨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 20(16):1990-1992.
[4] 侯桂紅, 顏萍. 績效考核在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 山西醫藥雜志, 2017, 46(4):474-476.
[5] 王愛平. 基于崗位評價的護士崗位管理和績效獎金分配[J]. 中國護理管理, 2014, 14(9):9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