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梅
【摘 要】研究在骨科實施護理管理模式中加強風險管理的應用。方法:選取該院于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間30名在職骨科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從2014年1—12月期間起該科室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在2015年1—9月期間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上重點加強風險管理,觀察兩組相同時間段醫護人員護理能力的提升情況。選取80例同時間段骨科患者,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各40例,分別觀察兩組患者意外事故的發生率。得出常規組事故發生率為30%,研究組為10%,研究組事故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實際表明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加強風險管理模式后的骨科護理人員自身護理專業水平、患者與護理人員關系及對用藥知識的掌握情況、提供正確有效護理的責任感等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模式。結果:表明骨科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模式的基礎上要重點加強風險管理,明確科室潛在風險因素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模式,護理人員著重提高自身的護理能力及提前評估患者可能存在的潛質危險,并實施相應預防措施,可以使安全事故發生率有效降低并提高科室護理人員專業技能。
【關鍵詞】骨科;護理;風險管理;理念;應用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87-01
引言
由于骨骼疾病的特殊性,骨科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程度不一的行動不便及疼痛等癥狀,這是增加護理風險的發生幾率的主要原因。骨科護理的護理工作相對更難,時間場所的改變對不同患者有不同影響,輕者或許沒有明顯嚴重的后果,然而重者則可能會致使患者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本文通過分析骨科護理風險管理的意義和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希望能提出并運用可能更有效的骨科風險管理優化措施。
1 骨科護理風險管理的意義
對于骨科護理風險,必須要引起醫院的足夠的重視,如果護理風險演變成護理事故,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并且對病人會造成終身的傷害,也同樣對醫院的名譽和經濟效益有很大影響。通過結合掌握的現有材料的分析和實際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骨科風險管理的制定和采用相關措施可以使骨科護理風險事故發生率明顯減小,它不僅可以有效減少骨科護理意外事故的發生概率,避免患者二次傷害,給予患者更安全的護理,更對提高醫院業界聲譽和推動長遠發展有很大意義。
2 骨科護理風險因素
2.1 護理人員
骨科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量相對較大,護理人員大多數資歷較淺,經驗不足;護理人員自身的專業知識基礎不牢靠,對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有缺乏;未與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交流,執行相應護理操作時沒有做好解釋,言語不恰當,可能引發誤會;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沒有做好及時巡視,忽視疾病惡化征兆;執行護理操作時未嚴格按照標準流程進行,三查七對工作不認真;沒有及時擴充自身專業知識,護士對安全事故風險意識較薄弱,責任感不強,科室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備。
2.2 疾病原因
由于骨科疾病的特殊性,骨科護理人員所面對的大多數是截癱或者存在著多種多處骨損傷的患者,患者行動不便,從而長期臥床,容易發生壓瘡等情況,更加需要護理人員的照顧。由于患者病情較重,護理難度系數大以及骨科患者住院周期長,很容易給骨科護理帶來更多更大的風險。
2.3 患者及親屬原因
骨科患者在臥床過程中,由于身體的不適引發的不良情緒致使患者出現違反醫囑等不安全行為,很大程度上增大了護理難度,致使相應護理工作不全面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護理風險致使疾病恢復受限;或者部分患者及看護家屬對不同骨傷疾病日常護理過程中的不了解,做出不安全行為等。
3 骨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理念的應用
3.1 優化管理制度
醫院的管理制度從根本上決了整體的護理水平,所以首先應當先優化管理制度,將護理管理的流程進行細致化,避免分工不明確,保證責任到個人。護理人員之間可以通過常用的社交軟件,隨時保持交流和溝通,如果患者出現意外情況,及時通知到相應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操作。若發生了護理事故,必須及時上報醫院,詳細說明其病情,對其家屬耐心說明情況,不能與患者家屬有正面沖突。為對骨科危重患者的病情及護理風險時開展有效的評測,要盡快建立骨科患者的風險程度評測體系,積極做好康復期間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防范和宣傳教育任務;對于新任職的護理人員要做好教導、引領工作。
3.2 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
結合以往的護理風險事件,護理人員在學習、講解中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牢記專業知識,不斷學習新的護理操作方法,了解潛在風險因素。培養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可使護理人員在面對突發的護理事故及時做出處理,在日常的護理中減少觸發風險的可能。
3.3 消除各種不安全隱患
對于不同的骨科患者要有不同的看護重點,根據不同患者的作息習慣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在床邊設立護欄可以有交避免患者墜床等二次傷害,對沒有看護家屬的患者加以看護,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潛在風險,盡量做到細致化的護理;加強病房的巡視工作強度,及時發現不同病患的需求和不安全隱患。
3.4 加強疾病基礎護理
為免失血過多或者感染風險等因素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應對剛入院的骨科患者立即確定病情并采取止血等早期必要的措施,并且根據病人體質盡量提供更有效更溫和的藥物;針對病情嚴重的患者給予吸氧等措施,密切觀察患者身體的各項指標的變化;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日常護理中應注意的風險,避免在日常護理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意外;當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有問題時,護理人員應耐心向其解釋回答,積極與患者有密切地溝通與交流,建立良好關系。對患者與家屬的傾訴應溫和地聆聽,并對其提出的想法多加思考。;叮囑患者與家屬日常飲食方面的重要性,多攝取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盡可能少吃煎炸類的食物,禁止喝酒等,避免與藥物產生沖突而妨礙疾病恢復;同時,叮囑患者應當定期下床做適當的恢復運動,避免長時間臥床,出現不良情況,引導患者放松心態,愉悅的心情對病情好轉也有幫助。
結語
骨科疾病與其它疾病有很大區別,它的治療時間及疾病恢復周期相對較長,需要護理更細致化,同時,護理人員的經驗和實踐不到位也會造成不可逆傷害。因此,分析骨科護理管理中的多種風險因素,制定并運用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醫院對于骨科疾病的護理風險,必須要有足夠的重視和發展,針對已存在的風險因素及未明確的風險因素,制定并運用風險護理管理新模式和新方法,可明顯降低骨科護理風險事故發生率,同時還可讓骨科患者認同醫院相關的護理工作,對改善護理人員和患者關系、減少醫療事故糾紛和避免重大經濟損失均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穆納新,燕云,李麗紅,等.我國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及建議[J].護理管理雜志,2008,8(7):20-21.
[2] 王愛萍,趙樹蘭.護理高風險事件及成因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2007,11(7):45-46.
[3] 尤明蘭,任震晴.淺論創傷骨科護理風險管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