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光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自建黨建國以來,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治國的重要思想。為了做到創新,并使馬克思主義的運用更符合國情,一方面,應做好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改造工作,另一方面則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如何科學利用新時代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念,可謂當今時代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和挑戰。
[關鍵詞]新時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三次飛躍
[中圖分類號]D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4-009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4.042 [本刊網址]hup://www.hbxb.net
改革開放四十年后的當代中國,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社會思想開始呈多元化趨勢。20世紀80-90年代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馬克思主義是不是已經過時?市場經濟大潮下的中國還需不需要馬克思主義?而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滿足中國特色社會的發展與否更需要進一步分析。事實上,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已經形成了一個世紀之久,面對我國復雜的國情與社會發展情況,經過習近平同志的指引,能否再次發揮出馬克思主義思想對新時代下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指導任務,顯然變得異常關鍵且重要。
一、當代中國為什么還需要馬克思主義
(一)馬克思主義是歷史和中國人民經過艱難的實踐長期探索的選擇。馬克思主義是歷史的抉擇和中國人民長期探索的選擇。1840年以來,中國社會各階層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國家富強前赴后繼地奮斗著。從農民階級的代表洪秀全把基督教中國化救國,到鎮壓太平天國的洋務派器物救國,再到資產階級立憲派代表康有為的君主立憲制度救國以及新文化運動中知識分子的思想救國等探索與奮斗,最后都失敗了。雖然后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仍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失敗的根源除了以上自身階級的局限外,還缺乏一種更新更能代表大多數中國人民的理論指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使我國真正意義上迎來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洗禮,至此,我國中共黨員在革命的過程當中,牢牢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作為革命的重要根據,并且在此過程當中,經過毛主席的正確帶領,最終形成了舉世聞名的毛澤東思想,同時也構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的雛形。經過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本土化改造,最終獲取了革命的勝利,同時在民族復興道路上離民族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我國完成了百年民族屈辱到大國崛起的逆襲。正如習近平主席的論述:“在漫長的95年當中,中國共產黨依靠不同的政治力量作用,實現了對各類艱難問題的處理,主要歸結于一直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當成重要的實施方針,同時經過長期、反復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讓中國共產黨可以突破相應政治力量的限制性,不再一味以自身的利益為追求目標,從而利用相應的大無畏與科學品質,完成了我國的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等一系列任務。所以,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二)缺失或不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精神上會‘缺鈣,會得‘軟骨病。眾所周知,習近平主席曾經說明“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理想與信念可謂其精神方面的‘鈣,一旦缺失了相應的理想與信念之后或者不夠明確時,并產生了‘缺鈣的不良狀況,導致‘軟骨病的出現。實際上,當前很多中共黨員與干部均存在此種情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喪失相應的理想與信念所導致。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是沒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或不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
當前社會市場大潮下的中國出現種種的不良現象,歸根到底也就是沒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或不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為什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因為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真理,它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科學的預見了人類社會的最終社會形態,它代表了基層民眾的本質利益,針對的為一種為社會發展和生活質量改善提供正確方向的思想理念;同時其擁有對不同國家及人類社會發展予以推動的重要責任,它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
(三)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保持青春活力的源泉,也是其思想的核心內涵。從根本上而言,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為了做到與時俱進,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提出了與時代特征緊密融合的要求,必須本土化、時代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的活力與魅力出自于在實踐的基礎上創造性的發展。我們黨的發展歷史表明,我們每一次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的實際密切結合的結果,而每一次的曲折都是背離這一原則造成的。無論是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還是新時代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均表明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對于中國的發展是最為適用的,從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趨勢來看,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依然是至關重要的思想指導理論。
二、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思想屬于我國治國的重要理論依據。對于中國來說,馬克思主義思想一直屬于重要的治國理論依據。一方面是歷史的抉擇和中國人民長期探索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真理性的當代展現。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理論品格、價值取向具有超越時空的魅力,既適應于過去,也適用于當今和未來。例如:習近平主席曾指出:“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這是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保持堅定信心、對社會主義保持必勝信念的科學根據。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
(二)一切為了人民始終是我黨不變的初衷。馬克思主義是對事物和現實的認識的實踐基礎上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指南。它著重指出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人民是整個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的力量。馬克思主義不僅指出了無產階級的使命是消滅剝削階級,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還特別指出實現的根本保證即密切聯系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無論面臨的環境、形勢和任務有多大變化,永遠心里裝著人民,同人民永不分離,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要緊緊依靠人民,充分發揮人民主體作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為了人民干事創業,依靠人民干事創業。這是所有真正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和使命擔當,也是我黨建設的始終目標和方向。
顯然,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沒有被棄用,依然適用于當代社會,并且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提供正確的指引。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誕生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為依據。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作用影響,而經過本土化改造后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是符合我國國情要求的。對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來說,之所以能夠持續發揮出作用,筆者認為根本原因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與當代社會發展需求能夠密切融合,真正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本土化改造。實際上,在此過程當中,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先后與我國社會發展完成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并且形成了重要的毛澤東思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實現本土化改造可謂必然的發展趨勢,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領導與發展的全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則滿足了目前社會的發展需要。當今時代迫切需要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自從中共十九大會議召開之后,獲得了一系列的發展成績,由此說明,針對目前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任務來說,需要依靠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帶領,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仍然作為參考和依據,使其發揮出應有的功效與作用。
三、基于習近平領導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為當代發展風向標
中國社會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一直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當作主要的發展根據,并逐漸在本土化改造的過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等一系列思想理論,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面對全新的時代,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路線的過程當中,應該做到創新、務實,并密切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在不斷的實踐過程當中總結經驗與教訓,完成未來道路發展的探索與分析的任務。當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處于轉型的階段,并且存在諸多沖突的情況下,在2017年10月18日,我國召開了中共十九大會議,由習近平主席第一次說明了新時代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使得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加清晰。報告中用“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高度概括由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新時代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其中包含了諸多方面的內容:基于新時代下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總規劃與目標、發展方針與部署、發展的模式和力量、發展的流程與相關條件以及有關的政治保障等部分,其中融合了不同領域中的內容,比如:改革的平穩性、內政和外交以及治國方針等,由此構成了全新時代下的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
顯然,基于習近平領導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凝聚了整個共產黨人的智慧精髓,同時也凸顯出習近平主席的高瞻遠矚,表明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中蘊含的當代性、行動性以及發展性的特點,可謂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進步體現。通過有效利用新時代下的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徹底完成馬克思主義思想本土化的改造,為當代社會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指導。因此,積極落實新時代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變得異常必要,能夠為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指引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