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峰平
[摘要]我國高校當前面臨著全面改革所帶來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挑戰,加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職院校更應開展多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實加強提升校園意識形態工作。面對互聯網這把“雙刃劍”,高職院校應狠抓校園網絡建設;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齊發力,共促校園意識形態教育;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做大做強正面宣傳。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4-005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4.026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意識形態是指一種觀念的集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處于前沿陣地尤需高度重視。高校必須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對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問題和立場要堅決予以引導糾正。新時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對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行意識形態的教育,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讓他們真正成為中國夢的踐行者,而不是旁觀者。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曾說過:大學培育的是變化的文化,這種變化的結果是無法控制的。人們通過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思想,改變了世界。高職院校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場所,當這些受教育者將所學到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他們將改變社會,使世界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在社會發展的任何階段,都不容忽視。高職院校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引領學生們樹立正確向上的、充滿正能量的意識形態,培養學生成為行業精英,社會棟梁,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成效將直接影響高校的發展與穩定。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受時間場地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是一種“面對面”的教育方式。而互聯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則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只要擁有連通的網絡,就可以隨時隨地全天候上網發布、獲取、交換各種信息。網絡突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從“線下”走向了“線上”。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如何有效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方能促進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一、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分析
高職院校一直以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為己任,并為社會建設培養了數百萬企業的基層骨干,都市藍領,但根據近年來對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生源素質和在校技能等方面進行的評價,數據表明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崗位適應程度以及對新技能的學習態度一直都很滿意,但對于畢業生的企業價值觀認同、責任心和擔當意識不強,相對理想淡泊,對于核心價值觀認同度不夠高,很多時候只是熟記內容,而不了解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和目標,容易被外界的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所迷惑,缺乏甄別能力。所以高職院校應引導學生在新時代明確自身新目標、新責任,書寫激揚的青春故事;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爭做時代楷模和行業的帶頭人;以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的積極滲透,為學生營造美好精神家園,增強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高職院校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路徑
(一)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狠抓校園網絡建設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意識形態斗爭呈現立體化局面,網絡成了“最大的變量”。由于網絡環境中信息資源的開放,同樣也不會禁止網絡主體對不同意識形態的內容的了解,任何個人只要有需要,就可以隨意進入網絡環境進行學習和交流。高職院校要強化網絡陣地意識,一方面,主動融人師生關注度高、使用頻繁的網絡社區,密切了解學生網絡需求;另一方面,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健康的網絡陣地,這樣才可能在豐富思想內涵、引領價值追求、提升審美品位、增強文化底蘊上下功夫。要主動走到學生課堂宿舍和深入學生社交平臺,以朋輩身份進入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話語為青年學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們滲透大學生意識形態;高度重視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類網絡平臺,建好網絡陣地,通過平等對話和高質量的發言,引導青年,贏得青年。高職院校應大力加強校園內涵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校園網絡文化,打造生態良好、風清氣正的校園網絡空間,將校園網絡打造成為師生共同進步的加油站,自由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園。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網絡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環境,在為大眾帶來全球最新資訊,體驗網上沖浪的同時也讓不良信息有了更多的傳播機會,而高職學生又缺乏自覺抵制的勇氣和能力,從而校園網絡犯罪、網絡詐騙等現象屢禁不絕,對于網絡空間信息辨識意識欠缺,往往無意識的充當了網絡推手、網絡噴子。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既有網絡這把雙刃劍,信息有健康的充滿正能量的,也有負面的,危害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有害的;也有高職學生防范意識差,思想體系還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的內因。高職院校要研究開發意識形態工作的新途徑,做到網絡意識形態實時管控,做到網絡輿情信息第一時間得到引導、解決及分析,積極在網絡自媒體平臺傳播正能量,建設文明網絡空間。高職院校務必將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將校園主頁及微信公眾號打造成“線上宣傳部”,真正做到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對于校園群體突發事件以及涉及到敏感的熱點問題時,學校領導、黨員要勇于擔當,積極發聲,第一時間亮出觀點、表明態度,切不可拖泥帶水、模棱兩可,并第一時間地告訴師生,把師生情緒引導到健康理性的軌道上來。
(二)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齊發力,共促校園意識形態教育
意識形態工作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只有以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一切為了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養,才能真正增強意識形態親和力。這就需要高校各部門機構形成合力,共同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既需要高職院校思政部的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意識形態教育的主渠道,高校開設的所有專業課程,都應圍繞“課程思政”展開,做到專業素質和思想修養全面提高,讓每一節課成為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要進一步發揮思政課堂的意識形態教育功能,加大對意識形態和價值導向的宣傳,讓思政課堂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也需要由學工戰線的輔導員們,在生活中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還需要宣傳部門積極健康的理論導向等,形成專業課教師、兩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等多方位全面育人的工作格局,形成意識形態工作強大合力。
(三)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做大做強正面宣傳
切實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引導管理。加強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在校園及門戶主頁上宣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加強對校園主頁、QQ群、微信群、公眾號的建設管理,以學生社團組織的開展內容豐富多彩的,充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活動為線下平臺,以校園網絡直播、公眾號為線上平臺,形成具有高職院校鮮明特色的品牌和活動,以此影響和滲透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鼓勵學校領導、教學名師、輔導員、優秀學生等進駐微博、創建微信公眾號等,正面回應師生困惑,凝聚學生情感,打造思想碰撞平臺和意見領袖,做好積極引導和正面宣傳。
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擔負著為社會培育高技能技術型人才的重任,在網絡時代的今天高職院校只有多渠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牢牢把握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才能勇擔社會重任,成為中國夢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