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摘 要】論文旨在比較循環經濟和產業生態化的內涵特點,提出在區域經濟建設中,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 ”目標的合理化建議。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pare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industrial ecologicalization,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關鍵詞】 循環經濟;產業生態化;區域經濟
【Keywords】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ecologicalization; regional economy
【中圖分類號】F124.5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2-0057-02
產經視點
1 研究背景
在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我們親歷了經濟的騰飛,也領略了資源減少、環境破壞給現實帶來的災難。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八大也已把生態文明建設明確納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也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這說明黨和國家已經把循環經濟和產業生態化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手段。
2 循環經濟與產業生態化的聯系與區別
2.1 循環經濟的概念和內涵
對于循環經濟的研究,國內外若干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得出許多成熟的見解。國內學者馮之浚認為,循環經濟的內涵是“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資源化(resource)”,這也是循環經濟運行的最基本原則,稱為“3R”原則。馬凱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這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延展,將生態系統與經濟發展聯系起來。就是指在經濟發展時,應考慮如何將資源的消耗降到最低,通過再利用來實現經濟最大化發展,是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而從資源經濟學出發,節約資源和循環再利用成為了循環經濟的基本特點,更多考慮了經濟增長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提出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生產模式。
循環經濟側重從經濟生產的輸入端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通過產業結構的合理布局,創新科技的運用,達到對原材料使用的減量化;通過對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重復使用,加上技術手段改造達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并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廢棄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2.2 產業生態化的內涵
產業生態化是經濟發展和環境資源發生巨大沖突的產物,是為解決經濟發展中如何保護環境和進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而產生的。
學者研究表明,產業生態化的內涵是指生產活動必須在經濟的發展中兼顧生態規律,從而實現資源利用和減少環境破壞。從實際操作看,就是在生產中廣泛應用資源節約型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和輸出,形成綠色消費的理念。
而產業生態系統可視為在一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由產業群及其周邊環境構成的整體。這個整體有著與生物系統類似的組成部分,彼此之間相互關聯形成一個具有自組織和自調節功能的系統。
產業生態系統的基本特點是循環性。在系統內部形成“物質——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指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都可通過系統轉化為下一生產中的原料,減少污染排量;二是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產業生態系統的另一特點是群落性。不同類型的企業群構成產業體系,能源和資源相互運用,彼此協作共生。核心企業穩定發揮經濟優勢,調控產業生態系統平衡,帶領整個系統向更高級別進化;系統與外部環境彼此影響,共同進化。
產業生態系統既要推動各基礎企業自身作用,推進技術改造研發,更重要的是使各企業群之間的生產產品—廢棄物相互利用與循環。
2.3 循環經濟與產業生態化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從本質上看,循環經濟與產業生態化均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提出了新生產方式和生活模式,都是為實現廣義生態效率的目標。但兩者關注角度各異,因此區別顯著。首先從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角度上看,循環經濟側重從經濟系統輸入端實現可持續發展,而產業生態要素集聚則側重從經濟系統輸出端——著重在對外部環境的影響;第二,從核心內涵上看,前者的核心是資源的高效利用,后者是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第三,從實現途徑上看,前者的理念是物盡其用、變廢為寶,而后者則是通過形成互補共生的企業群緩解環境污染的壓力。
3 基于循環經濟的產業生態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十三五”時期,我國仍將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更加嚴峻,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走生態建設之路。
①建立循環經濟的保障制度,大力提倡綠色環保,使資源利用和環境價值納入到市場體系,得到市場的保護。
②要在經濟增長、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發展循環經濟。只有適度的、環境容量許可的循環模式才是可持續的,一味追求零排放會導致企業負擔增加,從而降低社會整體福利,最終也不能實現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
③產業生態化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最終成果和體現。要在循環經濟指導思想的引領下,加大政府的干預力度,靠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安排來制造市場需求,促進和引導發展。
發展循環經濟可提高能源的產出率,減少資源消耗總量,為生態經濟發展提供基礎;發展生態經濟能夠促進循環經濟向縱深發展,有利于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完善,二者互為因果,共同促進區域經濟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