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琳 許亞嵐 李雪嬌
2019年5月25日,由經濟日報社(集團)《經濟》雜志社主辦、中經互聯智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與杭州睿恒智庫文化策劃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世界經濟與中國機會”之2019經濟高峰會議在北京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本次會議旨在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健康發展。
在本次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量子基金創始人、國際投資家、金融學家吉姆·羅杰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全球并購專家、投資銀行家王世渝等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共聚一堂,洞悉金融市場脈絡,把脈金融體制改革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挖掘價值與機會,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挖掘發展的機遇。
《經濟》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陳志強致歡迎辭。在發言中,陳志強表示,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很多方面變幻莫測、撲朔迷離,市場信心不穩,困難和挑戰確實不容低估,但也不應悲觀失望。世界經濟中還有很多積極因素,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尤其是在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激發了經濟活力,推動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升了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從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來看,亮眼的成績單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更驗證了本輪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
“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今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雖然外部環境充滿很大的不確定性,但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擁有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和不斷迸發的創新活力,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望強烈,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陳志強表示。
中國的開放會給世界帶來新機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過去40年,中國從一個經貿小國變成最重要的經貿大國之一,40年的改革開放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開放對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上,中國開放新戰略,首先會給世界貢獻巨大的機遇;其次,中國給世界提供投資機會;第三,中國為世界提供產能合作的機會;第四,中國主動提出開展合作的倡議,為全球的合作帶來了新機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帶一路”,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到政策的對接,經貿合作、投資合作、技術合作,對發展中國家以及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都是一個重大的機遇。
“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我們要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同的國家生活在地球村里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這就是中國的開放給世界帶來的新機遇。”隆國強說。
量子基金創始人、國際投資家、金融學家吉姆·羅杰斯在發言中表示,看全球歷史,21世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帶一路”,這個倡議會改變全世界的地理情況,可能是21世紀最重要的一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同600年前發現新大陸一樣。“一帶一路”繼續推進,如果找到正確的地方投資也會有收益。總之,“一帶一路”在改變世界。
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下,中國也呈現出很多新的特點。在中國的實體經濟下行的壓力下,金融改革的重點將會如何?
國家金融與發展研究室理事長李揚表示,全球危機已進入下半場,要解決的問題有四方面:一是繼續解決造成此次百年不遇全球危機的各類問題,特別是實體經濟層面的結構性問題,關鍵是要提高潛在增長率;二是消除危機以來“超常規”宏觀調控政策帶來的副作用;三是將使用更多的政策資源,用于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等社會問題;四是尋求多重意義的全球“再平衡”。在他看來,金融防風險尤為重要。
而科技金融將廣泛應用于資本市場的改革。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在主題演講中表示,科技金融將廣泛地應用于資本市場,無論是股票市場還是金融監管制度都將發生重大的變化。全球競爭中的資本市場,未來將是整個金融的主戰場,在全球競爭方面會顯示出科技對于資本市場及其監管的重要意義,將來會有一些大型券商、投資公司在全球發揮作用。
那么企業是如何尋找市場中的機會的?京東集團副總裁蔡磊在智慧財稅引領行業變革主題演講中表示,智慧財稅有很大的發展機會。“每年1000萬從事基礎財務的工作人員,每人平均綜合人力成本為5萬元,當智慧財稅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全方位滲透到財務工作中,將節省成本5000億元。隨著互聯網行業與財稅領域的深度融合,替代效率將提高5倍,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達5萬億元。”
而元亨祥集團董事局主席、“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程芳在發言中表示,中國經濟正處于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的轉型時期,工業化向工業智能化轉型,城市化向新型城鎮化轉型,住宅商品化向生活品質化轉型,這些領域都有可挖掘的價值。
會議中,全球并購專家、投資銀行家王世渝給大家分享一個特別新的觀點,叫做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與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織下的中國機會與戰略。在他看來,全球化不僅僅是并購,全球化有很多種方式,解讀全球化必須對全球化的劣勢、過去和今天有一個系統的梳理。在第三次全球化過程中,每個企業都有發展的機會。“‘一帶一路是機會,但是我們不要僅僅把‘一帶一路理解為我們就是做基建,中國中小企業全球化的機會存在于‘一帶一路中。”
參會嘉賓大通全球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蔡燕輝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今世界無論外界發生怎樣的復雜變化,中國機會依舊存在。通過近年來政府宏觀政策的積極調控,作為企業,能夠真真切切收獲到滿滿福利。蔡燕輝認為,企業的轉型發展要跟隨時代的腳步。“在全球化視角下,未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環保等產業會有很多投資機會,可以關注國家相關政策,進行積極調整。”
在本次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文,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投資銀行家、富國富民資本董事長王世渝,量子基金創始人吉姆·羅杰斯,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席總經理于浩,北京博雅方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張翼圍繞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和熱點話題進行了觀點碰撞和頭腦風暴。
本次論壇公布了“2019年度金融服務杰出貢獻獎”入圍機構名單,獲獎機構將入編《2019年度財富管理行業調查報告》。同時,《經濟》雜志社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中央級媒體,攜手研究機構以及金融行業的從業者,宣讀“自律宣言”,共同踐諾行業責任。人臉識別技術服務商——北京盛開互動科技有限公司對本次會議給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