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一:
中國目前的投資機會在哪些領域?
王文:
機會現在還是非常多的,整體上“一帶一路”兩年來有幾個可喜的現象:一是傳統的西方強國對“一帶一路”的興趣越來越大,比如意大利、盧森堡加入“一帶一路”,法國、英國、美國華爾街很多金融家實際上對“一帶一路”也非常感興趣。
二是“一帶一路”目前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呈現出了很多可喜的現象,比如我們5G領先,在很多港口、鐵路、交通上優勢非常明顯,像在肯尼亞的蒙內鐵路470多公里就非常不錯。
三是目前中國社會和中國企業界在“一帶一路”的踴躍度越來越強了,大家紛紛投身到“一帶一路”中,經過將近6年時間的建設,“一帶一路”越來越呈現出巨大的潛力和未來的趨勢。
程芳:
21世紀影響世界的兩件大事:美國的高科技、中國的新型城鎮化。中國當下乃至未來30年到50年的發展機遇在新型城鎮化,當下的投資機遇是新型城鎮化帶來的基礎設施和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養老、養生、養智產業的發展。
蔡磊:
中國的機會比較多,我們近期比較關注的是大健康產業,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包括經濟水平的提高,老齡化時代來臨,健康醫療產業將是一個非常大的需求市場。
其他行業我們一直關注電子商務、網上零售等,這是京東的立身之本,我們從2004年開始一直做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中國領軍的電子商務企業之一,從營收來看,中國排第一,全世界排第三。電子商務市場現在來看依然非常廣,下沉渠道的市場也非常大,三線到六線包括農村都是非常廣闊的領域。
其他在積極關注和投入的項目是物流,我們2007年開始大力發展物流,2017年實現首次融資對外發展。我們依然覺得中國物流、基礎設施、效率、成本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比較關注的還有新一代技術發展,我們成立了京東數科,智慧城市研究院,前期在互聯網消費領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還不夠,我們在生產領域、政務領域還有非常廣闊的空間,有短板也有機遇,對于數字科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會持續發力,也堅定看好。
王世渝:
最好的投資機會是醫療健康,包括制藥里又可細分出藥品、器械、材料、遠程醫療等多領域。
趙豐于桐:
人工智能、新能源、大數據等領域都在蓬勃發展。另外,現在有一些投資人還開始關注心理行業,市場需求比較大,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焦點二:
國家積極政策調控下的影響有哪些?
程芳: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首先在去杠桿這一塊金融監管查得更嚴了,專業化經營的要求更高了。因為工業處于轉型時期,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層面來講,企業的基本面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國家政策把控嚴格之后,對資質好的或者體量大的企業是有好處的,刷掉一些不合格的,相當于洗凈這個行業,讓行業的生態變得更加完善。
蔡磊:
感知比較深切的是,中國政府惠民政策力度是空前的,比如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很多具體操作方面大力減讓,比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很多行業受到了很大的鼓勵,效益提升,投入更多的生產經營,這是一個螺旋式互惠發展的過程。
王世渝:
現在中國不是在做一個很大的調控,應該說核心是金融的調控,避免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保證金融安全,這是一個國家經濟健康的基礎。現在還在可控范圍內,接下來應該根據世界環境的變化,尤其是中美貿易沖突變化可能帶來的一些問題,做好應對。
焦點三:
國內外最大的增長機會在哪里?
王世渝:
可能就是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帶來的國際生態下的一些增長機會,比如從大數據到物聯網,萬物互聯、人工智能這些領域的誕生,和傳統的產業之間相互融合,在新的融合甚至顛覆、提升、改善中會有很多機會。
程芳:
其中,我國金融增長的機會一定是要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如果不服務實體經濟就是空中樓閣,樓閣就是泡沫,最后泡沫是要破的。我們基于每一個行業都有一個產業鏈,現在供應鏈金融處于重要的發展期。
蔡磊:
我們堅定地認為,從整個品質、品商、品牌的角度去看中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工廠,但是中國很多生產制造的附加值不是太高。所以想真正把中國品牌打造出去,把附加值打造出來,不能只做世界工廠,要做相對來說價值鏈最短的那一塊。整個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供應鏈管理的本質,從內到外提升效益是打造一個品牌的重要措施。長期、健康去發展電子商務、互聯網經濟,回歸到商業本質,是我們一直在著眼和堅持的。
(譚冉 劉曉樺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