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陳志強:
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激發了經濟活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制造大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大國,中國既是舉足輕重的“世界工廠”,也是向各國產品開放的“世界市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
正確的開放戰略是在全球化進程當中制勝的關鍵。我們要調整開放態勢,用高質量的開放服務高質量的發展,實現中國競爭力的升級,和世界形成互利共贏的新關系,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
科技革命引起價值革命與價值理論的創新。中國將順應科技革命的大潮,推動自主創新、科技興國、產業升級,使中國的經濟爆發巨大的增長潛力,推動中國的社會變革,立足國內,放眼全球!
全球并購專家、投資銀行家王世渝:
中國需要建立全球化的知識體系。充分理解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交替,把握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商機,能夠讓中國企業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走向世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
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防范化解風險的基礎。要半只眼看金融,一只半眼看實體經濟,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而增長在多數情況下是優先的。
量子基金創始人、國際投資家、
金融學家吉姆·羅杰斯:
21世紀可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正在改變世界。每一個國家都在發展金融行業,我并不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持樂觀態度,但我對中國的金融發展持樂觀態度。
元亨祥集團董事局主席、
“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程芳:
21世紀影響全球的兩件大事,一是美國的高科技,二是中國的新型城鎮化。未來30年到50年,新型城鎮化下的基礎設施和養老、養生、養智產業發展將會是一個主要趨勢。
京東集團副總裁蔡磊: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端、云計算、區塊鏈的發展,我認為在財稅領域將會產生一個巨大的變革,從事的基礎工作將慢慢被淘汰。
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
當下環境促使我們必須盡快突破核心零部件技術,甚至通過自己龐大市場的襯托使得我們在核心技術上率先實現自主發展。
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席總經理于浩:
不要把中國還當作世界的工廠,如果看好中國市場本身的發展,希望進入中國的養老、醫療,以及環保、健康等領域,目前環境的改變對中國來說可能是一個機會。
北京博雅方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張翼:
個人的投資要有所指,不能像過去那樣亂跑,要委托專業機構來滿足自己的理財、投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