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娟 崔潔
【摘要】目的 探究針對性護理干預在急診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價值。方法 選擇人民醫院急診內科接收的90例腦卒中患者,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5例與對照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比較組間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后總有效率95.6%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1.1%,觀察組與對照組數據相比,其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性護理干預運用于急診腦卒中,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急診;腦卒中;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2..01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發病率與致殘率[1]。一般發病于中老年人,腦卒中嚴重時可對患者神經造成永久性損傷,治療不及時會使患者產生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2],在治療工程中,相應的護理模式同樣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在對腦卒中患者實施護理過程中,運用常規護理模式,護理效果并不理想,而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基于此,本研究就腦卒中患者在護理過程中運用針對性護理效果進行討論,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人民醫院急診內科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9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組間患者各45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小年齡39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為(58.64±2.51)歲,腦梗死23例,腦出血患者22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最小年齡38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為(59.26±3.05)歲,腦出血患者21例,腦梗死患者2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臨床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服務,具體表現為:飲食護理、睡眠護理、運動護理等;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心率等生命指標變化,同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實施健康宣教。觀察組在上述護理基礎上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主要表現為:①腦出血患者針對性護理主要表現為:利用冰袋或涼毛巾放于患者頭部,使患者腦血管呈收縮狀態,降低出血量;及時清理患者痰液,保證患者呼吸順暢;對患者術后引流液顏色實施嚴密觀察,引流袋每兩小時更換一次,保證患者正常引流;②腦梗死患者針對性護理主要表現為:為患者實施吸氧護理;按照醫囑護理人員給予患者降壓治療,給予患者鼻飼營養支持;并對其實施溶栓治療,在此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溶栓藥量,并對患者反應進行嚴密觀察,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治療;對于意識清楚患者給予一定心理護理,依照患者文化水平、心理狀態等對其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降低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進而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比較組間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后有效率;無偏癱、運動與認知障礙等病發癥產生、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視為顯效;存在輕微并發癥現象、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視為有效,出現偏癱、運動與認知功能障礙、臨床癥狀無改善跡象甚至病情惡化視為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觀察組與對照組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后顯效患者26例,有效患者17例,無效患者2例,總有效率為95.6%,對照組顯效患者19例,有效患者13例,無效患者13例,總有效率為71.1%,觀察組與對照組數據相比,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X2 9.680 ,P =0.002<0.05)。
3 討 論
在急診腦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運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實施護理,可按照患者自身情況,為其進行適合其護理干預措施,進而提升臨床護理效果,針對性護理干預原則為“以人為中心”,有效填補常規護理不足之處[3],對患者進行全面、規范的護理服務,進而提升護理質量與護理效果,通過針對性護理干預,拉近患者與護理人員關系,進而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使患者得到滿足感,降低不良情緒,提升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對急診腦卒中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護理效果顯著,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紀美琴.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9):58,60.
[2] 許新梅.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32):146.
[3] 韓 笑,羅小婭.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8):18,20.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