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美勤 曾兆慧
【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在降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后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的60例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患者,隨機分組,傳統護理組給予常規護理,品管圈護理組采取品管圈護理。比較兩組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分;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后住院的時間;護理前后QOL評分、zung焦慮量表測評分;術后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品管圈護理組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分、QOL評分、zung焦慮量表測評分、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后住院的時間、術后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傳統護理組有優勢,P<0.05。結論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患者實施品管圈護理效果確切,可減少術后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率,減輕患者焦慮和改善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
【關鍵詞】品管圈;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2..02
品管圈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 它的特點是自發發生,并強調尊重護理人員意愿,護理人員自愿參與,享受工作,發展共同進步,并使用最終提高護理質量的控制方法。品管圈通過所有合作,集思廣益,并根據這些,工作得到解決。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健康教育是一項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品管圈的實施可使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促使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患者提高遵醫行為,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風險因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2]。本研究將我院的60例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患者,本研究屬于回顧性分析,回顧2018年1月~2019年2月之間的病例,隨機分組,傳統護理組給予常規護理,品管圈護理組采取品管圈護理。比較兩組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分;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后住院的時間;護理前后QOL評分、zung焦慮量表測評分;術后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率,分析了品管圈在提高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患者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后住院的時間方面的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的60例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患者,進行隨機數字表分組品管圈護理組年齡21~74(45.47±2.89)歲。男20例,女10例。傳統護理組年齡22-73(45.46±2.18)歲。男18例,女12例。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
1.2 方法
傳統護理組給予常規護理,品管圈護理組采取品管圈護理。第一,建立品管圈:組織圈員學習品管圈方法和概念,使所有護士對品管圈有一定的了解。根據品管圈的特點,相關原則和應用方法,成員們采取自愿參與的原則,選出一名圈長,并確定品管圈主題為健康教育圈。小組成員每個人都表達自己的觀點,根據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患者的情況,制定品管圈護理措施。第二,確定護理主題后,根據品管圈步驟,規劃產品管理圈的制定,計劃,實施確認和處置,開展相關護理工作的改進。第三,措施落實。加強巡視,對于反應遲鈍或者煩躁的患者可用保護性手套預防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對患者和家屬說明意外拔管危害性,取得其配合。觀察敷料內側邊緣和外層有無血跡,輸液器接頭和導管部位容易松脫,巡視過程需要及時檢查,操作力度適宜,避免導致三通接頭裂開。第四,定期分析和改進。針對期間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對策。品管圈會議每周舉行兩次,每次1小時,并進行原因分析,相互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主要需求和意見。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分、護理前后QOL評分、zung焦慮量表測評分、住院情況、術后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SPSS 25.0進行數據的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 結 果
2.1 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分
品管圈護理組的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分更高,P<0.05。品管圈護理組的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分是94.46±3.21分,而傳統護理組的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分是60.79±2.80分。
2.2 QOL評分、zung焦慮量表測評分
護理前兩組QOL評分、zung焦慮量表測評分比較,P>0.05;護理后品管圈護理組QOL評分、zung焦慮量表測評分優于傳統護理組,P<0.05。
其中,護理之前傳統護理組QOL評分、zung焦慮量表測評分分別是64.21±3.21分和64.21±3.21分,護理之后分別是80.57±3.29分和40.21±1.02分。護理之前品管圈護理組QOL評分、zung焦慮量表測評分分別是64.68±3.78分和64.57±3.68分,護理之后分別是96.21±3.21分和23.25±1.21分。
2.3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后住院的時間
品管圈護理組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后住院的時間優于傳統護理組,P<0.05,品管圈護理組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后住院的時間是9.67±2.67天,而傳統護理組12.67±2.62天.
2.4 術后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率
品管圈護理組術后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率更少,P<0.05。品管圈護理組1例,而傳統護理組7例。
3 討 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外周血管疾病干預患者的護理要求不斷提高。除基本護理外,護理模式還增加了對質量控制護理的需求。質量控制圈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使護理人員可以自愿參與管理,通過適當愉快的管理方法,通過自我激勵和相互激勵進行頭腦風暴,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措施[3-4]。品管圈有效地解決了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病人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將品管圈應用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健康教育,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系統,合理,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認知,并通過加強巡視和護理,積極預防管道并發癥的出現[5-8]。
本研究中顯示品管圈護理組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分、QOL評分、zung焦慮量表測評分、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后住院的時間、術后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率和傳統護理組比較均更有優勢,P<0.05。
綜上,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患者實施品管圈護理效果確切。
參考文獻
[1] 王金林,周 緯,陸海林.ICU人工氣道護理中介入品管圈工作模式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9):229-230.
[2] 潘開菊,吳建芳,胡菊清.品管圈介入護理管理模式對急診科批量傷員救護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9,17(08):980-982.
[3] 荊 莉,王 晶.品管圈護理模式在神經介入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9,48(03):277-280.
[4] 王 修,李玉權,林 鶴.探討品管圈在降低肝癌介入術后并發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5):276-277.
[5] 賈 靜,肖 芹,張奕虹.品管圈活動在ACS患者啟動導管室后轉運至介入室時間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04):135-136.
[6] 郭軼敏.品管圈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01):156-157.
[7] 郁件康,秦 超,謝 誠,姚立軍,包健安.品管圈活動提高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用藥依從性的效果[J].醫藥導報,2019,38(01):126-129.
[8] 李 燕,葛靜萍.品管圈在降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術后溶栓管道并發癥發生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0):20-2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