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學院 鄧明曦 祁淼 徐彥清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了外商許多的優惠政策,大力吸引外資注入到國內。同樣,在長江經濟帶上的各省市,外商也不斷增加投資,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資,為長江經濟帶上的省市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支持。為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因此,下面用FDI、外商投資企業數和稅收收入說明外商投資和財政收入的關系。
1.1.1 橫向比較
2016年各省稅收收入總共29762.35億元。從各省稅收收入的絕對數量來看,其中最少的3個省份是貴州(1120.44億元),云南(1173.52億元)和重慶(1438.45億元);最多的3個省份是江蘇(6531.83億元),上海(5625.9億元)和浙江(4540.09億元)。最多的3個省份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697.82億元)是最少的3個省份(3732.41億元)的4.47倍。
1.1.2 縱向比較
2007—2016年各省稅收收入總體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2007—2016年江西稅收收入平均增長率為20.15%;貴州為20. 33%;湖北19.29%;重慶19.27%;安徽18.54%;四川15.66%;湖南15.91%;云南13.39%;江蘇14.74%;上海12.33%;浙江12.28%。但近兩年來各省的稅收收入上漲速度有所減緩。
1.2.1 外商實際直接投資FDI
橫向比較。2016年各省FDI總計8051.85億元。其中最少的3個省分別為云南(57.57億元)、貴州(64.24億元)、重慶(174.39億元),總計296.2億元,為各省總額的3.68%,僅為各省平均值的0.405倍;其中最多的三省分別為江蘇(1629.68億元)、上海(1229.35億元)、江蘇(1167.17億元),總計4026.2億元,占各省總額的50%,為平均值的5.5倍,為最少三省總額的13.6倍。
縱向比較。由圖1可知,2007—2016年上海、安徽、江西、貴州、湖北、湖南6個省市FDI總體均穩定上漲。其中江蘇的數據波動較大,2007—2009年基本持平,2009—2012穩步上升,平均增長率為9.277%,2012—2015年持續下降,平均下降率為12.511%,直至2016年稍有回升;浙江的FDI在2007—2009年持續下降,平均下降速度為7.209%,2009—2016年穩步上升,平均增長速度為6.204%;四川的FDI在2007—2011年持續上漲,平均增長率為52.393%,但2011—2016年基本持平甚至有下降趨勢;重慶的FDI在2007—2009年持續上漲,2008年同比增長117.74%,2009年同比增長35.36%,在2011年達到最大值376.43億元,同比增長82.733%,到2012年同比下降40.903%,2012—2016年基本持平但有下降趨勢;云南的FDI在2010—2015年穩步上漲,平均增長率為5.669%,但到2016年陡然下降,同比下降69.100%。

圖1 長江經濟帶各省2007-2016年FDI(億元)
1.2.2 外商投資企業
橫向比較。2016年各省外商投資企業數總計219433家。其中最多的3個省市分別為上海(79410家)、江蘇(55938家)、浙江(34442家),總計169790家,為各省總數的77.38%,為各省平均數的8.5倍;其中最少的是貴州(1511家),僅占各省總數的0.6%,其次為云南(4087家);湖北、安徽、四川、湖南、重慶、江西外商投資企業數均在5000~10000家,僅四川省外商投資企業稍稍過萬家。
縱向比較。如圖2所示,各省的外商投資企業數從2007—2008年均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其中上海2008年外商投資企業數同比增長50.599%;江蘇28.027%;浙江29.349%;四川121.286%;貴州26 5.008%;湖北90.716%;安徽28.154%;云南98.735%;湖南71.559%;重慶185.253%;江西46.191%;2008—2016年各省外商投資企業數基本持平,上下波動幅度不大。其中上海外商投資企業數在調查期穩步上漲,平均增長率為5.554%。

圖2 長江經濟帶各省2007—2016年外商投資企業(戶)
總體來看,2007—2016年各省的稅收收入穩步增長,各省的外商投資企業數也呈現出上漲趨勢只是增長速度較為緩慢,雖然各省的FDI波動情況不同,但整體還是處于上漲趨勢。其中上海、浙江、江蘇歷年的三項指標都處于較高水平;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西歷年三項指標均處于中等水平;貴州、云南、重慶歷年三項指標都處于較低水平。
本文以國家統計年鑒及長江經濟帶各省的統計年鑒中2007—2016年的FDI、外商投資企業及稅收收入年度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在處理換算過程中,采用2007—2016年年平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當年的美元均換算成以億元為單位人民幣。
本文運用線性回歸的方法,利用Eviews軟件,將稅收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在查閱國家統計年鑒及各種文獻中,發現外商投資企業數和FDI作為外商投資中十分重要的指標,故在本文中將其二者作為解釋變量,通過建立計量經濟模型, 研究兩者對長江經濟帶各省稅收收入的影響。
這里將y為稅收收入,F DI設為X1,外商企業數為X2。假設長江經濟帶各省FDI、外商投資企業數與稅收收入滿足線性約束,則將計量模型設為y=α+βx1+γx2+μ,μ為隨機誤差項。
利用Eviews軟件,根據OLS法得估計方程:

其中R2=0.789,調整 的R2=0.785,說明FDIx1和外商企業數x2聯合起來解釋了y總變差中的78.5%,擬合程度良好。F=200.0605,對應的P值為0.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回歸方程整體線性關系是顯著的;x1的t=6.188,對應的P值為0.0000;x2的t=6.7,對應的P值為0.0000,都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說明FDIx1和外商企業數x2是稅收收入y的重要影響因素。而x1的參數為1.28,說明FDIx1每增加1億元,稅收收入y平均增加1.28億元;x2的參數為0.035,說明外商企業數x2每增加1戶,稅收收入y平均增加0.035億元。
由模型可知,外商投資是長江經濟帶各省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為中國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現如今,“一帶一路”的發展,連接中國與世界各地,而長江沿岸的各省也應借勢而為,吸引優良外資,為各省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發展綠色經濟。
加強法制建設,修訂法案,保護知識產權等法律法規,與國際慣例接軌,實現外商直接投資的透明性,消除跨國公司對技術泄露的擔憂,增強他們的投資信心。對外資政策加以不斷的改革和完善,重新審視已有的外資政策,對不合理的政策進行撤銷或調整,不斷優化外資政策,使其對外資的發展起到成效,同時要嚴格禁止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公共利益、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
對于發展較慢的長江中上游的省市應該加大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交通運輸建設,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硬條件。國家應扶持長江上游地區建設工業園,加大對這些地區外商投資的設備關稅、海關代繳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減免,當地政府也應該加大對外政策的宣傳力度,為招商引資進行宣傳,主動與外商接觸,解決他們的問題。同時要加強自身的人才培養、儲備。
長江中上游地區要結合自身資源、勞動力優勢和市場潛力,鼓勵和支持外商投資于資源開發項目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支持外商投資于高質量的勞動力密集產業、農業、基礎設施、基礎工業等。對于長江下游發展迅速的地區應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第三產業,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管理方法、高素質人才等,引資重點應從數量轉移到質量,最終實現外商投資產業比例合理的目的。
總之,吸引外資要針對不同地區采取不同措施,因地制宜,帶動長江經濟帶不同地區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