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曹景晟
消費結構可以體現出我國的供求狀況,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我國市場經濟及社會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居民消費理念、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出現了較大變化,政府部門需要根據其變化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
從經濟學角度而言,消費結構主要是指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消費過程中不同類型消費占據的比例結構,主要分為實物形式與價值形式這兩種。其中,實物形式的消費結構是指消費品的內容和消費品的數量;價值形式是指不同消費品價格占據的比例。在日常生活中,消費結構最常見的表現為支出統計,在進行消費結構的研究時,主要參考消費者的個人總消費支出。較為典型的消費結構表現形式為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能夠體現出食品支出占據一個家庭總支出的比例。從宏觀角度而言,消費結構可以體現出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發展狀況。
產業升級主要是指國家產業結構的改善和升級。產業結構升級能夠有效提升高產素養和高產效率,產業升級的關鍵在于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通常情況下,產業升級主要通過不同產業的協調和結構完善得以體現。具體來說,技術水平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產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體現出不同產業的協調性和產業結構的完善性。從國家發展角度而言,產業升級的關鍵在于產業結構的優化,而產業結構主要是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的比例,這三大產業的升級將會從整體上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因此,產業結構也能夠體現出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及產業發展狀況[1]。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山東省共經歷了三次較為大型的消費結構變化,這三次消費結構變化均促進了產業升級。
第一次消費結構變化,山東省的第一次消費結構變化出現在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初期,在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背景下,山東省的市場經濟發展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城鎮居民的消費能力隨之增加,居民消費結構中縫紉機以及自行車等輕工產品占據比例較高,促進了山東省產業結構的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均由不同程度的增長,有助于產業升級。

表1 山東省面板變量DIS方差分解結果統計表
第二次消費結構變化,山東省的第二次消費結構變化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期間,城鎮居民的消費品主要集中于彩電、電冰箱和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在1981年,山東省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6臺彩電、6臺洗衣機、2臺電冰箱;在1998年,山東省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107臺彩電、91臺洗衣機和76臺電冰箱。這一數據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山東省的產業結構更為優化,三大產業占據比例更為均衡,標志著山東省逐漸步入小康社會。
第三次消費結構變化,山東省的第三次消費結構變化出現在2000年,居民消費結構將“住”和“行”作為主要消費特征。在這一階段,山東省居民消費在吃穿用等消費品方面占據的比例降低,在文教娛樂以及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消費支出增加。與此同時,山東省農村居民的消費類型從傳統的溫飽型消費,轉變為享受型消費,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引導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不斷促進產業升級[2]。
為了進一步明確山東省消費結構與其產業升級間的關系,本文對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進行了面板向量自回歸分析,通過方差分解,明確消費結構對產業升級的影響,樣本數據來自于山東省2015—2017年間政府部門出具的報告。其中,消費結構由城鎮消費結構熵數來表示;產業結構由山東省第二、第三產業之和占據GDP的比例來表示,技術水平由山東省專利授權的個數來表示。檢驗模型為。其中,yi,t=(DSCi,t,DISi,t,DTEi,t)是基于面板數據的3×1變量向量,分別表示消費結構、產業結構以及技術水平,t的取值范圍在1~9之間。具體的方差分解結果如表1所示。
優化消費結構,是社會經濟體系整合優化期間,從國家內需角度上進行經濟發展途徑探究的方法,它在促進資本循環,加強商品經濟鏈運行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筆者結合國內經濟產業升級的實際情況,將其實踐的價值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優化消費結構,從產業內部發展而言,就是要結合市場需求,實現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以及服務四大方面的要素創新,實現企業資本之間條件的協調規劃。
如,某企業主要進行服裝生產,企業進行行業產業消費結構優化后,生產企業為迎合大眾的消費需求,不僅在服裝設計樣式上進行創新,也在商品加工環節上,采取自動化、批量化生產方法。此外,在服裝產品營銷期間,更注重產品營銷服務、大眾服裝穿著上的舒適度等因素的考慮。
以上案例中提到,產品生產企業,在服裝產品設計、生產、以及銷售等領域中,逐步創新、服務項目綜合探索的過程,其動力就是源于外部消費結構的優化,企業為了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必須要進行現有條件的整合。
優化消費結構,也可以加強消費群體與產業開發之間的聯系。當代產業的開發,已經逐步擺脫了模式化產業生產結構,向著需求性、多元化的方向轉變。而優化消費結構后,企業為了在產品銷售期間,贏得更大的銷售市場,就必須要從消費者的消費趨向上,尋求產業創新點。
如,某食品加工企業,進行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先進行產品銷售大眾需求情況調查,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商品研發的推陳出新。這一案例,也是優化消費結構在產業升級趨向上實踐的體現。
不論當代產業如何進行升級優化,都必須要遵守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商品經濟運行的規律。而優化消費結構,正是從“價值與價格”的關系上,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由此,社會中各行各業產業升級過程中,都要合理把握優化消費結構的條件,也是確保當代產業升級同時,實現行業發展周期性循環的價值。
在優化消費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方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顯著作用。尤其是針對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的提升能夠增加其消費需求,從而顯著擴大國內需求,提升居民最終消費率。通常來說,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高,其人均消費額也相對較高,消費需求及消費水平提升的空間受到局限,而中低收入人群具備較為廣闊的消費水平提升空間。因此,政府部門需要重點發展與中低收入人群相關的產業,為其收入水平的提升提供幫助。對于城鎮家庭居民來說,可以通過工資制度的創新改革,將其工資提升水平和經濟增長速度保持一致,這就要求政府部門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為下崗職工和失業人群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對于農村居民來說,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增加農民補貼的方式緩解農民負擔,為農村的產業結構優化與調整奠定基礎,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發展,實現第一產業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構建完善農村信貸制度,引導農村居民樹立正確的消費習慣與消費理念。
就目前的狀況看來,山東省的農村居民在消費要求相對較低,只需要滿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求即可,所以山東省農村居民的消費領域主要集中于第一產業。但是在實際的企業生產過程中,大部分山東省的當地企業為了提升企業產品的銷量,會將城鎮居民的生活消費需求作為基礎,并沒有考慮到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居民對第二三產業的消費,不利于我國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因此,在農村居民消費水平逐漸提升的當下,山東省的企業需要認識到農村市場的廣闊發展前景,根據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及采購特點,進行企業產品的設計與生產,將城鎮中難以生存的產業安置于農村地區,不僅可以促進農村居民對第二三產業消費,還提升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促進第二三產業良好發展的同時,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3]。
對消費品價格的管控主要是指降低消費品價格,這一措施是優化消費結構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我國可以采用政府部門宏觀政策引導以及企業行業市場競爭方式實現消費品價格的有效管控。比如,對于肉類等食品行業,政府部門可以引導企業進行自由競爭,根據消費者的實時供求狀況進行消費品價格的調整,必要時政府部門可以發放適量的補貼,以此提升我國消費者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質量;對于房地產等行業,政府部門需要明確房地產價格過高問題出現的原因,規范房價構成,從而提升政府部門政策的宏觀調控效果,避免房地產泡沫的出現,實現消費品價格的有效管控,以此提升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有助于消費結構的優化及產業結構的升級。
為了促進產業升級,山東省需要構建多元化的消費結構,通過消費結構優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具體而言,多元化的消費結構涵蓋以下幾方面。
服務消費,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用于電子商務、文教娛樂以及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服務消費支出逐年增多,為產業升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此消費結構優化要求下,政府部門需要加強文化、旅游以及醫療建設,建設完善的服務市場,并在服務行業中推廣應用PPP模式,為服務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通過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促進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
信息消費,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網絡消費在居民消費結構中占據的比例逐漸增大,這一消費結構變化能夠促進電子商務以及互聯網等信息產業的轉型升級。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加強信息建設,在人們生產生活中推廣先進技術,提升居民的信息消費需求,促進信息相關產業的升級[4]。
綜上所述,消費結構可以有效促進產業升級,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政府部門需要提高對農村居民、中低收入人群的重視,為其提供更多的收入來源,提升其收入水平,從整體上提升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