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麥冬
中醫認為,動物都會生氣,生氣是為打斗做準備,調動體內氣血使身體達到興奮狀態。然而君子動口不動手,最終氣雖生了,但架不會打。因此,大量的氣血資源也就成了廢物,堆積在體內。
怒發會沖冠易脫發
生氣不但浪費身體的氣血能量,更易造成人體各種疾病。從外表看,長期脾氣暴躁易造成禿頂,嚴重的還會使頭頂形狀改變,中線拱起形成尖頂的頭型。生氣的程度輕一點的,則會在額頭兩側形成雙尖的M形的微禿。
從中醫角度來分析,發脾氣時,氣血上沖至頭頂,所以會造成頭頂發熱,久而久之易形成禿頂。極度暴怒時易造成肝內出血,積壓一段時間易形成血瘤,甚至可能會吐血。
生悶氣則氣滯易造成潰瘍
生氣并不單指發出來的脾氣,有些悶氣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生悶氣會使氣在胸腹腔中形成中醫所謂“橫逆”的氣滯。婦女的小葉增生和乳腺癌很多就是生悶氣的結果。
生悶氣還易造成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嚴重時還會形成胃出血。
這類人可能額頭特別高,額頭上方呈半圓形的前禿。發病時鼻翼兩側會出現紅暈。氣血較差的人氣會往下沉,形成腹部脹痛。
越氣越傷肝? ?肝傷了更容易氣
生氣會造成肝熱,肝熱也會讓人很容易生氣。所謂怒傷肝,肝傷了更易怒,兩者會互為因果而形成惡性循環。這種惡化會愈來愈嚴重,臭脾氣也就愈來愈難改。
不生氣不是憋著? 重在養心
暴怒造成肝熱后,肺和脾也跟著熱起來,易出現嚴重的失眠、飲食失調等問題。由于生氣會給身體造成許多問題,因此日常保養應注意少生氣。所謂少生氣不是把氣憋著,而是面對人生不如意時,要用更寬廣的心胸去包容。
生氣時可按摩腳背上的太沖穴(在足背側,第一、二跖骨接合部之前凹陷處),讓上升的肝氣往下疏泄,此時按壓這個穴位會很痛,反復按摩直到不再疼痛為止。
還可吃一些疏泄肝氣的食物,如陳皮、山藥等,也可用熱水泡腳,水溫控制在40℃~42℃,泡到肩背微微出汗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