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琴
【摘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改革,讓初中語文教學逐漸地脫離了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從課內走向課外,讓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了拓展,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因此對于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訓練,教師應該突破教材的限制,引入大量的閱讀素材,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寶庫。課外閱讀可以有效地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這是學生通過自學拓展知識的非常有價值的閱讀活動。但是當前有很多青少年自發地進行課外閱讀時,往往會因為閱讀內容的良莠不齊以及閱讀方法使用的不夠恰當而導致課外閱讀的效果不好。所以,身為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方法指導。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方法;教學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理解和感知文學作品,從而受到其高尚情操的熏陶,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這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而因為教學中教師及學生的技巧存在一定的問題,也導致了課外閱讀教學并沒有能夠發揮其根本的作用。中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性格和素養的最佳時期,學生已經有了獨立的意識,并且能夠自覺判斷事物的好壞,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幫助學生規范身邊的文化氛圍,并且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增長學生的智力,幫助學生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每家每戶的經濟條件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物質文化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也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學生購買大量的書籍,讓他們閱讀。家長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條件,那么接下來就應該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推動學習的最主要的動力,這也是影響學習活動的一個最現實的因素。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有了興趣才能夠立足于課內,并且帶動課外的閱讀效率。因此在課堂之上,有了家長的鼎力支持,教師更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能夠讓學生愉快地進行閱讀,并且在一個愉悅的氛圍之下,培養自身的閱讀興趣,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
例如,初中語文有一篇非常經典的文章,來自于朱自清先生的《春》,對于這篇文章的教學,首先是要讓學生能夠對課本中描繪的景物在頭腦中繪制出一個畫面,從而掌握作者的描寫手法,把這種手法應用到寫作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寫作能力。與此同時,學生還應該學會理解文章的寫作技巧和寫作的順序。對于春天的描寫一定是生機勃勃的,學生通過對于文章的閱讀就能在頭腦中形成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所以,對于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文章的教學,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加強課外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去閱讀一些其他作者寫下來的關于春天的文章,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對于印象中的春天進行描述,并且把春天和其他三個季節進行比較,從而開闊視野,增強學生的品味能力,真正地做到把課內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加強學生個人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轉變培養理念,重視閱讀訓練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成績一直都是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所以在教師們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也往往注重的都是學生們的成績,所以在課堂上,只有能夠讓學生掌握考試中的知識,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才是教學的唯一目標,而考試的核心是教材,所以教師也就忽略了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訓練和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但從素質教育方面來講,僅僅局限在教材上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教學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地轉變教學理念,不能再采用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模式來讓學生學習閱讀,反而應該把課堂變成大家的發揮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想法更加勇敢地表達出來。
例如,四大名著對于學生的發展和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一部分內容就是在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四大名著。對于《水滸傳》的講評就可以讓學生來發揮,教師主要給學生做點評,學生可以對這本書中自己崇拜的任何一個人物進行解讀,從人物形象、武功、性格或者是個人能力,挑選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也能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真正地讓課堂變成學生們的天堂,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也能在課后的時間更加細致地閱讀《水滸傳》,才能對我國的優秀文化有更加深刻的領悟,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是很有作用的。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隨筆習慣
這里說到的隨筆,主要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記筆記,并且及時地把自己的讀后感記錄下來。閱讀的目的就是在于寫作,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的養成也是書寫習慣的基礎,而表現閱讀能力的方法就是以書寫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培養課外閱讀習慣,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感悟和學習到的東西用語言記錄下來。這個過程可以慢慢培養,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通過教師布置作業的方法來完成。
同樣以《水滸傳》舉例,學生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把其中的人物形象利用隨筆的方式記錄下來,還可以寫一篇文章,我最欣賞的水滸英雄。而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生就可以針對其中保爾·柯察金的精神來談一談自己的想法。讀《朝花夕拾》,就可以讓學生把魯迅的童年生活用自己的想法和表達方式總結出來。這樣就能促進學生更加仔細地對作品進行研讀,也能讓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有更加緊密的聯系。
四、把握正確的課外閱讀技巧
(一)抓住題目中心,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其實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主要就是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語言、表達風格和體裁習慣。但是無論是教材上的文章,還是學生課外閱讀的文章,作者都是通過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把中心思想表達出來。所以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學生也應該緊緊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內容,確定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之后,才能夠更好地領悟文章思想,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時而精讀,時而略讀
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學生應該學會抓住文章中的重點,可以先通過閱讀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梳理文章的整體脈絡,然后針對其中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閱讀內容進行精讀,這個環節可以帶著問題去文章中尋找答案,不僅能夠考查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理解能力也是很好的培養方法。通過精讀和略讀的穿插使用,能夠讓學生更加精準地把握文章想要表達的主旨含義,讓學生的閱讀訓練帶有更強的針對性。
(三)學會舉一反三
課外閱讀主要是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基礎當中學會更多的表達方式。所以進行課外閱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就是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很多文章都會帶有相似性,比如說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等等,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找到其中的相似之處,如果能夠抓住這類文章的表達技巧,那么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舉一反三能力的訓練需要學生平時做好大量的積累工作,而且在日常訓練的時候就應該把相應的解題方法、尋找主題的方法記錄下來,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語文是初中學習的必要課程之一,是我們中華民族母語的傳播載體,更是我們學習漢語、了解漢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希望通過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給予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技巧,才能夠讓課外閱讀的效力得以發揮,讓學生更加準確地判斷課外閱讀的內容質量,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并善于閱讀。
參考文獻
[1]李靜文.初中語文單篇課文主題閱讀教學設計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6.
[2]蔣夢雯.初中閱讀教學單元主題設計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6.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