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
【摘要】高中語文語法教學,是語言單位的結構規律 ,是學習語言的基礎。語文語法知識的學習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意識,提升語言表達規范化,并且還能夠切實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新課改理念深入教學的當下,我們應該重視到語文的人文性,語文語法教學的淡化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語言水平的整體下降。所以說,我們要想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素養,就必須意識到語法學習的重要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法弱化;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高中語文語法的教學,可謂是經歷坎坷,從“強化 ”到 “淡化 ”一直到如今。語法教學歷來都備受爭議。關于到底應該強化還是淡化語文語法,是語文教育界一直探討的問題。90年代之前,語文教學比較注重語法,升入高中后,更是讓學生進行復雜的語法學習,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句子理解、病句修改等能力。90年代以后,許多學者對語法學習提出質疑,認為枯燥乏味的語法學習脫離了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學習實際是一種高耗低效的學習過程,將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全部強加在語法教學的失誤。最終結果是,淡化了語法教學,有關語法的教學內容不斷縮減。
一、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我們在實踐教學中可以看到,有關語法的教學部分很少,從初中語文來說十去六七,高一、高二更是沒有系統的語法銜接教育,最終導致許多學生的語法知識成為語文教學的盲區,導致學生們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出現一些嚴重問題。
問題一:語法淡化后,大多數學生無法有效分辨和修改病句。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文體范文,其中的句子必須符合語法規范,才能夠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從高考或者其他測試試題來看,辨析并修改病句一直都是必考的項目,可學生并沒有完整系統地學習和掌握語法知識,導致大家在答題過程中,只能憑借語感來進行辨析,出錯率一直很高。所以說,我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系統講授句子成分的構成,培養學生病句分辨時,首先應該將已知句子中的主干和附加部分找出來,然后再去分析句子的結構是否合理、搭配是否符合邏輯。
問題二:十分不利于文言文的學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直接的傳輸手段,閱讀經典古文古詩詞,可以讓我們以及學生更好地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在新課改理念下,需要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夠通過閱讀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并且可以掌握定量的通假字、古詞解讀、詞類活用等要求。可由于我們沒有教給學生完整系統的語法知識技巧,導致許多學生花費大把時間也很難理解搞清一些文言文句式的運用方法,學生自信心受損,學習積極性也受到嚴重制約,教學效率十分低下。
問題三:對學生寫作水平的影響。
語文的學習過程包括聽說讀寫,寫放在最后也是對語文教學學習最終極的考量,對于高考來說,從不會缺少作文這一大分值內容,可以說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它考查學生的自我思想表達,寫作技巧的運用,以及深厚的語言功底。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由于學生們語法知識的匱乏,導致作文中的語句不通,語意更不通,致使作文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回到現實,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語法更是受到從未遭遇過的強力沖擊,各種各樣不規范的信息爆炸式地充斥于網絡語言當中,由于學生們沒有掌握規范系統的語法知識,因而受到許多不良影響。
二、從實踐教學中論述語法的作用與價值
再多的理論,都不如實踐成果更具備說服力,筆者通過對一個班一個學期的實驗教學,來解讀語法教學的價值。通過對一個實驗班多加入了每課五分鐘的語法知識講授,尤其是在文言文部分,一個學期后年級考核中,實驗班平均成績要高出其他班級,若是只拿文言文部分與作文進行成績對比,實驗班要高出23%。為什么他們會取得好的成績呢?重點就在于他們能夠靈活運用語法知識,雖然一個學期無法讓學生們將語法知識全部掌握融會貫通,可一些基礎能力的提升,就可以帶來實質的成績提高。實驗教學過程中,從課堂取材 ,給學生講句子成分的劃分和詞性辨析,以及特殊句式辨析等。為了不耽誤正常課時以及教學任務,筆者將所要訓練的題在課后通過微信群發給學生,讓大家抽空練習辨析詞性、劃分句子成分等等語法知識的練習。學生不僅不反感這樣的輔助教學模式,甚至有學生主動通過微信聯系筆者,提出一些他們不理解的問題。學生學得有興趣,筆者教得有樂趣。
通過一段時間的語法學習,學生再學習其他文言文時就可以舉一反三,降低了理解障礙,文字語言的運用能力逐步提升。因此,筆者得出這樣的結論:語文語法知識的學習,是語文學科不可或缺的基礎,更是學生走向文字輝煌的基石,寫作水平境界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與語法相關。對于語法的學習,筆者認為可以從四個方向考量:其一,我們要讓學生意識到語法學習的意義與重要性;其二,能夠教授學生活學活用語法知識,掌握文言文基礎知識,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古典文化;其三,對病句判斷的難點借助語法知識來簡化;其四,對學生語言感知 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
老師能否駕馭語文課堂,解析句式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語法知識的運籌帷幄。反過來講,學生要想很好地學習語 文,掌握了語法那將是如虎添翼,通過語法知識的教學,我們也可以向更寬更深的領域拓展,讓大家的深入學習沒有障礙,進一步提高大家的語文素養。語文語法也并非很多學者口中所說的枯燥乏味,只要方法得當,能夠與時俱進尤其是借助信息技術,我們也可以讓它樂趣橫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網絡語言橫行的今天,一些網絡流行語都是年輕人津津樂道的口頭禪,我們可以讓大家課下搜集一些自己覺得好的流行語,拿到課上大家一起分享,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出質疑,這些句子若是出現在考試中,它們的問題在哪?若是讓你們找,能發現它們的問題嗎?如何改會更合理呢?通過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讓大家帶著質疑探究問題,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主積極性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
三、高中語文語法教學對策
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根據各自學校的具體情況,全體語文教學從業者一同參與編制完整系統全面的三年制語法教學大綱。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語法知識,尤其是閱讀與寫作過程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觸語法,認知語法,習慣語法。語法知識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按以下原則來貫徹。
第一,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注重語法的隨文點撥,讓大家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實踐掌握語法知識的運用。
例如我們在教授《紀念劉和珍君》這一課時,“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損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 遭陰謀詭計,壓抑至數千年……”對于這一復雜句子來說,其特殊成分與附加成分明顯很多,且不好理解,我們就可以讓大家分析句子的主干部分,從而輕松理解大意。
第二,比較教學原則。比較法主要運用在語文與英語兩課之間的語法對比。通過英漢對比歸納,來解決一些語法問題。
第三,作文與語法教學結合。作文要想寫得好,離不開大量閱讀與寫作實踐。當然,前提是具備一定語法規則才能運用自如。
四、總結
中學語文語法教學弱化現象,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一些問題,也給學生學習帶來了許多問題。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到語法學習的作用與價值,更應該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實踐語法教學活動,我們快樂教學,學生輕松學習,最終達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春媚.高中語文課堂生命教育弱化現象透視及對策[J].教學研究,2014(10).
[2]陳波.淺談高中現代漢語語法教學的必要性及對策[J].教學研究,2016(3).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