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治
2018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公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教師資格條例〉細則(2018年修訂)》,其中關于申請教師資格人員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的認定標準引發了討論。筆者將其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200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教師資格條例〉細則》(新教師〔2002〕3號)進行了對比,發現變化聚焦在兩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評測考試上,即普通話水平測試和漢語水平測試。那么,這兩種考試是一回事兒嗎?本文將以兩者的測試大綱(考試大綱)為依據,從測試性質、方式、內容和范圍、試卷構成、等級標準(結果應用)等方面分析兩者的異同,以加深讀者對這兩個考試的了解。
一、申請教師資格人員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認定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4年)》中第十條闡明,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2000年)》第八條第二款中則進一步說明了申請認定教師應符合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要求:“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以上標準。少數方言復雜地區的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三級甲等以上標準;使用漢語和當地民族語言教學的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普通話水平,由省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規定標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結合自治區的實際,于2002年頒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教師資格條例〉細則》(新教師〔2002〕3號)。細則就各類人員申請認定教師作了明確要求:“母語為漢語的人員申請認定教師資格,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標準。母語為非漢語的人員申請認定教師資格,漢語水平應當達到的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等級標準為:申請幼兒園、小學教師資格的人員達到3級,申請初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人員達到4級,申請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的人員達到5級,申請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人員達到6級。”需要說明的是,201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出臺了相關政策,經2011~2012兩年的過渡,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被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代替,在教師資格認定中,HSK的等級要求轉化為MHK的相應等級。
2018年,為了全面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對《〈教師資格條例〉細則》進行了修訂,頒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教師資格條例〉細則(2018年修訂)》。在該細則中,取消了對各類人員的不同要求,統一要求為:“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人員,應當具有良好的應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的能力,普通話水平應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及以上標準。”
可見,新疆等省區在以往少數民族地區教師資格認定中,兼顧了少數民族國家通用語言的實際水平,采用了一些特定的過渡政策。由此,對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少數民族,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認定實際上是按兩個標準執行的,即“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和“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等級標準”。而這兩個標準分別由不同的考試實施,下面就分別介紹這兩個考試。
二、普通話水平測試
“普通話水平測試”(PUTONGHUA SHUIPING CESHI,縮寫為PSC,以下簡稱“PSC”),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教育部、廣播電視部三部委1994年10月聯合發布,正式開始實施。《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依據《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定》(教育部令第16號)和《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國語〔1997〕64號)制定,自2004年10月1日起試行。
(一)測試性質和方式
PSC主要測查應試人的普通話規范程度、熟練程度,認定其普通話水平等級,屬于標準參照性考試,以口試的方式進行。
(二)測試內容和范圍
PSC的測試內容包括普通話語音、詞匯和語法。測試范圍是國家測試機構編制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普通話詞語表》《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普通話與方言詞語對照表》《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普通話與方言常見語法差異對照表》《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朗讀作品》《普通話水平測試用話題》。其中,《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普通話詞語表》分為表一和表二,表一有6595個詞語,表二有10460個詞語,共計17055個詞語。《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普通話與方言常見語法差異對照表》共列了39項語法項目。《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朗讀作品》列了60篇作品。《普通話水平測試用話題》列了30項話題。
(三)試卷構成
PSC試卷包括5個組成部分,滿分為100分。具體如下:
1.讀單音節字詞(100個音節,不含輕聲、兒化音節),限時3.5分鐘,共10分。
2.讀多音節詞語(100個音節),限時2.5分鐘,共20分。
3.選擇判斷(詞語判斷10組、量詞和名詞搭配10組、語序或表達形式判斷5組),限時3分鐘,共10分。
4.朗讀短文(1篇,400個音節),限時4分鐘,共30分。
5.命題說話,限時3分鐘,共30分。
(四)等級標準(應用結果)
PSC測試結果劃分三個級別,每個級別內劃分兩個等次。一級可稱為標準的普通話,二級可稱為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三級可稱為一般水平的普通話。劃分等級主要依據語音是否標準、詞匯語法是否正確、語調是否自然、表達是否流暢等。
三、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
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以下簡稱“MHK”),是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組織研發的專門用于測試國內母語非漢語少數民族漢語學習者漢語水平的國家級標準化考試,于2001年4月開始立項研制。從2002年至2004年,先后頒布了《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大綱》一至四級。2015年,依據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MHK考試大綱進行了修訂。
(一)測試性質和方式
MHK主要考查應考者實際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考查應考者運用漢語工具完成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任務的能力,屬于標準化考試。MHK以筆試和口試兩種方式進行。
(二)測試內容和范圍
MHK的測試內容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考試等級從低到高分為一、二、三、四共四個級別,考試項目包括聽力理解、閱讀理解、書面表達、口語表達四個部分。考試依據《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標準》(一至四級)、《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一至四級)、《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制定,其中,新修訂的MHK大綱中包括一級漢字1500個、二級漢字1000個;MHK一級詞匯3067個、二級詞匯2182,共5249個。目前,新MHK三級和四級大綱正在修訂中,按照舊版考試大綱,MHK四個級別共需掌握2905個漢字、8822個詞匯、1168個語法項。
(三)試卷構成
MHK考試包括筆試和口試兩部分,筆試部分包括聽力理解、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三個分測驗。聽力理解與閱讀理解采用客觀性試題。書面表達包含客觀性試題和主觀性試題。口試為主觀性考試,在筆試考試之外單獨進行。四個級別的試卷結構如下:
(四)等級標準(應用結果)
MHK從低到高分為一、二、三、四共四個級別,一級要求接受400~800學時正規學習,能適應初級民族中學用漢語授課課程,二級要求接受800~1200學時正規學習,能適應高級民族中學用漢語授課課程,三級要求接受1200~1600學時正規學習,能適應普通高等學校用漢語授課課程,四級要求接受1600~2000學時正規學習,基本上與母語為漢語者沒有明顯差距。
四、PSC與MHK的異同
(一)相同點
1. PSC與MHK均為國家級考試,是面向全國的社會化考試,主管機構均為政府行政部門。
2.從考試性質來說,PSC和MHK均屬于標準參照的等級考試,重在考查考生是否達標,而不是側重考生之間的排名。
3.從考試的類型來說,PSC和MHK均屬于能力考試,重在考查考生的能力水平,而不僅是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某些知識。
4.從考試內容和試卷結構來說,PSC和MHK均涉及對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等)的考查,都包括口語測試。
(二)不同點
1.就測試對象來說,PSC是面向全國各類人員,主要針對母語為漢語者;MHK則面向國內少數民族漢語學習者,且以在校生為主體。后者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的重要受眾,關乎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規劃發展目標“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實現國家語言能力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實現。
2.就測試考查性質來說,PSC側重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口語層面的掌握和熟練程度;MHK側重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考查,既有對書面、口頭輸出能力的考查,也有對書面、口頭輸入能力的考查。從語言測試角度看,MHK是較為全面的語言能力水平測試,教育測量評價的重要功能是改進學習和教學,如果測試不全面,則影響后續學習和教學指揮棒作用的發揮。
在語言運用中,口語與書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形式。口語是在語音/音素層面上進行,而書面語在字符/字素層面上進行;口語較短暫,書面語較持久;口語有較多的重復和羨余,書面語則較少;口語一般較為隨意,書面語則較為連貫、完整、簡練、條理性強。若忽視對書面語的考查,則可能使學習者,包括教師,不重視書面語的輸出,這不僅僅是考試形式的缺少,深層還會影響到學習者思維方式、邏輯表達的養成與培養。
3.就測試的內容和范圍來看,PSC是一個度量刻度比較大的測量工具,比較適應母語者;而MHK因包含四個級別,每個級別之間有梯度,相對而言是度量刻度比較精細的測量工具,能適應各個層級水平的受測者,區分度較好。
4.從試卷結構來看,PSC受測試形式及時長限制,卷面輸入信息有限,約1000~1200字,而MHK的文字量則數倍于PSC。從對語音、詞匯、語法的考查來看,MHK的樣本覆蓋率遠遠高于PSC,故信度和效度也高。正因如此,內蒙古、吉林、四川、青海等省區都將MHK成績作為高考成績之一,足以證明其權威性。
5.就等級標準來說,PSC是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語音標準化程度的評價,MHK的研發初衷就是為各層級教學服務,因此其等級標準也是跟中小學、高等學校教育相匹配和適應的,對有效評價教育質量有積極作用。
五、以PSC作為教師資格認定標準的意義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中指出:“提升民族教育質量的目標任務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縮小民族地區與全國教育水平之間的差距,不斷提升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能力”“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和語言資源科學保護的目標任務是樹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認同感,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大語言資源科學保護力度”。
新疆2018年修訂的教師資格認定條件,為新疆教師群體向國家目標靠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也為今后新疆教師教育發展和培訓培養指明了努力方向。同時,也為正在推進的《教師法》修訂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