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學生學習中的“眼高手低”與“高分低能”情況,教師應該強化生活化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融入生活,改變生活。尤其是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進行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具體可立足于生活情境,打造生活化數學知識學習模式;例題講解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習題中的生活特質;設計生活化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的真諦。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11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07
數學來自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將數學進行生活化的創新,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而如何使教學內容緊密貼近生活是每位一線工作者研究的重點。
一、立足于生活情境,打造生活化數學知識學習模式
相關調研結果顯示,學生處于何種教學情境之下,其學習效果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數學知識存在著一定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導致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遭遇理解困難的問題。因此,數學教師如何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考慮到數學知識并非是空洞的紙面知識,而是源自鮮活的現實生活場景之中,故而數學教師應將生活素材同數學知識點進行有機融合,以此來打造充滿生活氣息的數學課堂。當學生身處于此種課堂之中,便會意識到數學知識并非如想象的那般難以理解和消化,而是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充分學習,讓其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難題,這樣將會使學生因為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激發出努力學好數學知識的熱情。
如,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教師可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
師:假如我是新老師,不認識你們,也沒有花名冊,我想請某一位同學來回答問題,會如何說呢?
生:請穿XX衣服的那位同學來回答。
師:可是教室里穿某個顏色衣服的同學有很多啊。
生:請第幾排第幾列的同學來回答。
師:是的,這樣是比較科學的,這樣定位的學生只有一個。比如,請第3排第4列的同學,第5排第3列的同學,都是精確的定位某一名學生的位置,是不會有歧義的。這就像是我們去看電影,如何找自己的座位呢?看電影票上所表示的座位號。比如“8排7號”“7排9號”等。然后引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內容,和生活情景相關聯,數學知識不再抽象,難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例題講解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習題中的生活特質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當代的初中學生通常已經在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之中積累了相關的生活經驗,并且其正值青春期,故而對各類事物充滿新奇之感。不過當其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會因為教師所布置的大量習題而疲于應對,這些習題多數采取了應用題的形式,故而無法讓學生產生研習興致。考慮到這一情形,初中數學教師應實現對數學習題的生活化設計,即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具象的生活實例表現出來,以此來幫助學生產生研習興致。例如相遇問題是學生初步接觸的兩個物體運動的較復雜的應用題,其中涉及了“運動方向”“出發時間”“運動結果”等新的運動要素,給學生的思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綜合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學教師要將那些讓學生看上去就興味索然的應用題設計成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習題,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習題中所蘊含的生活特質,從而讓學生能夠更為主動地投身于數學知識的研習之中。
三、設計生活化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的真諦
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對數學課堂進行拓展,也就是說,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活動不應當僅僅停留在課堂之上,而是應當發揮第二課堂,即課外實踐活動的意義。這樣一來,將大大提升數學課堂的覆蓋范圍。同時,當初中數學教師為學生設計出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之后,將讓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時變得更為踴躍,如此也將幫助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之中領會到數學的真諦所在,從而使其意識到數學知識學習對于現實問題解決的意義。同時,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秉承數學思維去看待各種現實問題。
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與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在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指引學生學會應用所掌握的知識改進生活,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能夠讓數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將俗套的、封閉的數學小課堂轉變為自由的、和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大課堂,讓數學教學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關注數學的生活化特點,為學生設計生活化教學情境,以便使學生不再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畏難和排斥心理,這樣將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周鐵權.淺談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學教學參考,2012(20).
[2]陳亦勇.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意義及策略[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4(3).
[3]吳聚來.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及舉措[J].江西教育,2015(36).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李自忠(1981.12— ),男,漢族,甘肅通渭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