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守宇 黃振鵬 劉瑞


摘要:目的? 通過對300例大學生進行中醫體質辨識調查分析,探討中醫體質分布特點,并且通過中醫體質辨識對受檢者進行健康教育。方法? 300例研究對象來源于2017年12月~2018年6月西安市高校大一和大二學生,采用中醫體質量表進行分析,觀察其體質類型,統計各種體質所占比例。結果? 在9種體質中,平和質69 例,占總人數的23.00% 。通過統計分析,偏頗體質中氣虛體質分布最多,為66例,占22.00%,其次是陽虛質54例,占18.00%,陰虛質30例,占10.00%,實性體質者9例,占3.00%,兼夾體質72例,占24.00%。結論? 300例大學生的虛性偏頗體質所占比例高,體質類型主要以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為主,探索中醫體質在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體質辨識;大學生;中醫體質
中圖分類號:R22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0.051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0-015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CM constitution by analyzing the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of 300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subjects through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Methods? A total of 300 subjects were enroll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yea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Xi'an from December 2017 to June 2018.The physical quality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hysical typ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various physical constitutions.Results? Among the 9 constitutions, 69 were peaceful, accounting for 23.00% of the total.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distribution of qi and dysfunction in the partial physique wa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66 cases,Accounted for 22.00%, followed by yang deficiency in 54 cases, accounting for 18.00%, yin deficiency in 30 cases, accounting for 10.00%, solid physical constitution in 9 cases, accounting for 3.00%, and 72 cases of physique, accounting for 24.00%.Conclusion The proportion of vaginal biased physique in 300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 The physique type is mainly qi deficiency, yang deficiency and yin deficiency. It explores the guiding role of TCM physique in enhancing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Key words: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College students;TCM constitution
中醫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是人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體特征。它具有個體差異性,群體趨同性,相對穩定性和動態可調性[1]。自從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中醫體質辨識標準》[2]以來,體質辨識系統作為可反映人體相對穩定的健康狀態的方法, 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表明體質研究為中醫基礎理論的發展和應用拓展了新的學術領域,得到了普遍重視。本次研究共做體質辨識300例,通過中醫體質辨識調查分析,探討其中醫體質分布特點,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西安市高校大一和大二學生共計300例做為調查對象,每個年級150例。其中男生109例,女生191例。所有調查對象均未患有心腦血管病、腫瘤、嚴重感染等重大疾病,且為自愿參與本項研究,參與研究前均已告知本研究詳細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辨體質方法
1.2.1辨體質過程? 由臨床醫生根據中醫診斷進行望聞問切四診,受檢者按要求填寫體質辨識量表,醫輔人員將患者的資料輸入體質辨識軟件,確定每個人的體質類型,得出各種體質的統計結果。
1.2.2中醫體質分類? 采用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1]教授編寫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將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9種體質[3]。
1.2.3體質的確定原則? 平和質的判定標準是轉化分須在70分以上。體質得分在30分以上可診斷為具有該種體質傾向,40分以上為有該種體質。兩種相近的體質,如氣虛和陽虛,痰濕和濕熱,氣郁和瘀血,不能同時診斷,選取其中之一。平和質的判定標準是轉化分≥70分,且其他8種體質轉化分均<30分。偏頗體質轉化分>40分可判定為有該種體質,轉化分30~39分可診斷為具有該種體質傾向。相近的體質,如氣虛和陽虛、痰濕和濕熱、氣郁和瘀血兼有之,選取其中之一。
1.3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1.0統計分析軟件分類整理數據,計數資料使用(n,%)進行描述。
2結果
2.1虛實體質比例? 300例中,平和質69例,占總人數的23.00%。單純一種體質者159例,占總人數的53.00%;含有實性體質者9 例,占總人數的3.00%,其中濕熱質8例,氣郁質1例;含有虛性體質者161例(包括陰陽兩虛質,氣陰兩虛質),占總人數的53.70% ,所有虛性體質中,氣虛占比最大,其次為陽虛,見表1。
2.2體質兼夾分布? 氣虛兼各種實性體質18例,占總人數的6.00% ,氣虛質兼氣郁質的比例最高。其次為氣虛兼濕熱質;陽虛兼各種實性體質23例,占總人數的7.70%。陽虛兼氣郁質的比例最高,見表2。陰虛兼夾實性體質者中,陰虛兼濕熱質3例,占總人數的1.00%;虛實兼夾3種或以上體質的部分:氣陰兩虛兼濕熱 4例,氣陰兩虛兼氣郁 1例,氣虛濕熱兼氣郁 1例,氣虛痰濕兼血瘀 1例,陰陽兩虛兼血瘀 2例,陰陽兩虛兼濕熱2 例,陰陽兩虛兼氣郁1 例,陽虛濕熱兼氣郁 2例,陽虛濕熱兼血瘀2 例,陰虛濕熱兼氣郁1 例。
3討論
體質現象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它與疾病和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4]。它是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靈樞·壽夭剛柔》云“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強有弱,有短有長,有陰有陽”,指出人的先天稟賦造就體質的差異[5]。先天因素對體質起決定性作用,后天因素也對體質產生一定影響。傳統醫學認為體質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有密切關系。
本研究300例體質辨識者中,平和質占69例(23.00%)。平和質是正常的體質,平和質的人相對健康、不易得病。平和質體質特征:這類人體形均稱健壯,膚色潤澤,目光有神,唇舌紅潤,頭發稠密有光澤。精力充沛,不易疲勞,睡眠,飲食,二便正常,性格隨和開朗,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力較強,平素病少,即使患病也易痊愈。其他8種體質均為體內氣血陰陽失調的表現,統稱為偏頗體質。大量數據表明,偏頗體質是某些疾病的易感因素[6],易患不同類型的疾病。本研究中體質偏頗占絕大多數,其中虛性體質為161例(包括陰陽兩虛質,氣陰兩虛質),占總人數的53.70%,實性體質者9例,占總人數的3.00%。表明虛是就診者中體質偏頗最主要的表現。排列前3位的偏頗體質依次為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而兼夾體質以陽虛兼氣郁質為主。
在所有偏頗體質中,氣虛質所占比例最大,為22.00%。氣虛體質的特點: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勞,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總體特征:元氣不足,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心理特征:性格內向,不喜冒險。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
借助個人體質的辨證結果[7],氣虛體質的調理方法應夏避暑、冬避寒、防過勞。體育鍛煉宜柔緩,不宜劇烈運動,宜散步、慢跑、打太極等。精神調適應清凈養藏,祛除雜念,不躁動,少思慮。提升自信心和精氣神。飲食調理應常食益氣健脾食物[8],如粳米、糯米、小米、大麥、山藥、土豆、大棗、香菇、雞肉、鵝肉、兔肉、鵪鶉、牛肉、青魚、鰱魚,少吃耗氣食物如生蘿卜、空心菜等。中醫方藥其偏性大對人體的體質變化影響能力強[9],藥物調養可用甘溫補氣之品,如人參、山藥、黃芪等。代表中成藥玉屏風散。
20歲左右,本應該屬于氣血充足,腎氣旺盛的青年時期,體質也是屬于較強健的階段[10]。青年人即使生病,也易治療,預后良好,所以單純一種體質者多見,占總人數的53.00%。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描述的:“(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概括了青年時期生機蓬勃的生理特征[11]。
中醫體質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黃帝內經》奠定了體質學說的理論基礎。至今,中醫體質學者們仍繼續研究中醫體質學,結合傳統理論與現代科技手段。通過中醫體質辨識掌握自身體質特點,為個體化診斷、治療、調養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王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3]王琦,朱燕波.中國一般人群中醫體質流行病學調查-基于全國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24(1):7-12.
[4]宋曙霞.2820例產褥期婦女中醫體質調查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7,9(29):15-17.
[5]張靜,唐毅,黃思斯,等.437例廣州居民中醫體質與高脂血癥關系初探[J].中國中醫急癥,2015(4):622-623.
[6]邱男,徐瑩.中醫藥院校大學生中醫體質與抑郁情緒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4):614-618.
[7]文樂兮,嚴秀梅,魏一葦."辨體施膳"論女性藥膳食療[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5(12):36-39.
[8]范文昌,梅全喜.辨體質藥膳養生[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3):43-45.
[9]葛志毅.中國古代醫藥及導引養生諸術考論[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10):1279-1281.
[10]胡夢奕,楊新艷,葉海勇.中醫體質學研究進展[J].國醫論壇,2015,30(6):67-70.
[11]王文銳,王琦.中醫體質學說“體病相關”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11):2501-2503.
收稿日期:2019-3-4;修回日期:2019-3-20
編輯/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