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忠 趙全明 陳青 張曉霞 田磊 吳小凡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后患者的合理住院觀察時間(length of stay,LOS)一直缺乏一致的推薦意見。盡管既往部分歐美國家的研究[1-5]表明,成功進行PCI治療后,患者早期出院在降低醫療費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并不影響患者的預后。由于這些研究者所面臨的醫療環境與我國明顯不同,且患者篩選標準過嚴[6],因而這一推薦意見并未得到我國心血管醫師的廣泛采納和應用。近年來,隨著各種器械進步和治療經驗的積累,愈來愈多擇期PCI患者PCI治療后得以早期出院(<24 h)。但對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等高危患者,擔心過早出院會對患者帶來安全隱患[7-8],仍常規要求患者PCI術后觀察3~5 d后出院。目前對于NSTEMI患者PCI治療后能否早期出院仍存在較大爭議,而關于NSTEMI患者PCI術后早期出院的研究較少[9],本文將通過比較NSTEMI患者成功PCI治療后早期出院與常規時間出院患者近期不良事件發生率,以期評估NSTEMI患者PCI后早期出院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研究對象 對我院數據庫檢索發現,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間共有2 551例患者診斷為NSTEMI,其中2 108例(82.6%)患者在院期間進行了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而1 916例(75.1%)患者進行了PCI治療。對每例接受PCI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實驗室檢查、冠狀動脈造影及PCI治療相關影像進行回顧分析。本研究納入標準:進行成功PCI治療的NSTEMI患者,無并發癥PCI標準:無入路血管大出血;無血管閉塞;無長時段無復流;無圍術期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無持續的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無持續存在明顯的血管夾層;無重要邊支血管受累;無動脈穿孔;無持續或再發的胸痛;無明顯心電圖變化。排除標準:①因血流動力學或心電不穩定而需要緊急PCI治療(83例);②PCI術中需行機械支持的患者(32例);③不符合成功PCI標準的患者(171例),以上患者在PCI術后進行強化監護治療,住院時間均超過1周。最終1 424例患者納入本研究,其中432例患者PCI術后被安排早期(<24 h)出院,另992例患者PCI術后2~3 d出院。所有患者均簽署了臨床數據可被進行分析整理的同意書。
2.PCI治療 所有患者在進入導管室前均接受了充分的口服抗血小板治療,其包括阿司匹林300 mg、波立維300~600 mg或倍林達180 mg。經橈動脈入路被作為首選,如橈動脈入路失敗,可改行股動脈入路。動脈鞘管置入后,經動脈鞘管推注5 000 U肝素,需行PCI治療時可依據100 U/kg補充肝素。
橈動脈入路患者PCI完成后即刻拔除動脈鞘管,局部加壓器加壓4~6 h后撤除。股動脈入路患者常規采用專用血管封堵器封堵,局部加壓包扎6~8 h后下地活動。術后常規予以水化治療12 h,常規采集術后即刻及出院前心電圖。如術后患者未訴胸痛不適,無明顯心電圖改變及入路血管并發癥等,術者決定患者出院時機。早期出院組為術后24 h內出院,而常規組術后觀察2~3 d出院?;颊叱鲈汉笕缬胁贿m可與術者電話聯系,必要時安排診室復診。要求所有患者術后30 d診室復診,如未按期復診,則行電話隨診。
3.研究終點事件 本研究觀察終點事件為術后復合不良事件發生率,其包括不良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及入路血管并發癥。其中不良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腦卒中、再發心肌梗死、支架血栓等,再發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為患者再發嚴重胸痛、胸悶,合并再次心肌標記物升高及相應的心電圖變化。入路血管并發癥包括血腫、出血、假性動脈瘤、動靜脈瘺形成等。
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AS 9.4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百分比,比較采用χ2檢查。為降低兩組之間選擇性偏倚,對兩組進行了傾向性評分匹配,首先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樣本傾向評分值,然后采用1∶1最臨近配對,卡鉗值設為0.01,最后Han-sen and Bowers平衡檢驗,明確匹配后兩組基線參數具有良好平衡性。預后隨訪統計無事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患者的臨床特征比較見表1。
表1 配對前兩組基線臨床特征比較[s,n(%)]

表1 配對前兩組基線臨床特征比較[s,n(%)]
注:LM:左主干;LAD:左前降支;LCX:左回旋支;RCA:右側冠狀動脈
項目 早期出院組(n=432)常規出院組(n=992) P值年齡/歲 68±11 67±13 0.16男性 280(64.7) 653(65.8) 0.72糖尿病 172(39.7) 404(40.7) 0.77高血壓 270(62.4) 605(61.0) 0.59吸煙 137(31.8) 386(38.9) 0.04高脂血癥 270(62.4) 659(64.4) 0.16既往心肌梗死 30(6.9) 62(6.3) 0.64既往PCI 52(12.1) 116(11.7) 0.86既往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5(1.2) 8(0.8) 0.55腎功能不全 27(6.3) 62(6.6) 1.0 LVEF/% 43±11 45±13 0.01 LVEF<40% 38(21.9) 54(19.8) 0.03肌鈣蛋白峰值/(μg/L) 16.45±1.52 15.58±1.46 0.00 hs-CRP/(mg/L) 22.8±3.3 23.4±3.6 0.00 BNP/(ng/L) 232±24 268±33 0.00橈動脈入路 387(89.5) 827(83.4) 0.00靶血管LM 8(1.9) 21(2.1) 0.94 LAD 145(33.6) 351(35.4)LCX 108(25.0) 249(25.1)RCA 170(39.3) 369(37.2)橋血管 1(0.2) 2(0.2)病變類型A 81(18.7) 186(18.8) 0.91 B1 52(12.1) 128(12.9)B2 167(38.7) 365(36.7)C 132(30.5) 313(31.6)多支病變 91(21.1) 218(22.0) 0.73多支病變干預 83(19.2) 188(18.9) 1.00多個病變干預 124(28.7) 287(28.9) 0.94支架長度/mm 24.1±7.3 19.7±6.8≥2支架 188(43.5) 360(36.3) 0.01病變累及邊支 99(23.0) 249(25.1) 0.38鈣化病變 121(28) 272(27.4) 0.85完全閉塞病變 96(22.2) 229(23.1) 0.78 IIb/IIIa抑制劑的應用 135(31.1) 317(32.0) 0.80
相對于常規出院組,早期出院組患者吸煙率較低(38.9% vs.31.8%,P=0.004);早期出院組LVEF明顯低于常規出院組[(43±11)% vs.(45±13)%,P=0.01],且早期出院組中LVEF低于40%的患者高于常規出院組 (21.9% vs.19.8%,P=0.03)。相應的早期出院組的BNP及TnI值均高于常規出院組,分別為[(232±24)vs.(268±33)ng/L,P=0.00; (16.45±1.52)vs.(15.58±1.46)ng/L,P=0.00]。相較于對照組,在早期出院組,更多的選擇經橈動脈入路(87.3% vs.83.4%,P=0.00)。此外,早期出院組患者中置入2個以上支架的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39% vs.36%,P=0.01)。在進行傾向評分配對處理后,兩組上述差異消失(表2)。
表2 配對后兩組基線臨床特征比較[,n(%)]

表2 配對后兩組基線臨床特征比較[,n(%)]
項目 早期出院組(n=432)常規出院組(n=432) P值年齡/歲 68±11 67±13 0.22男性 280(64.7) 276(63.9) 0.89糖尿病 172(39.7) 174(40.3) 0.94高血壓 270(62.4) 272(63.0) 0.95吸煙 137(31.8) 135(31.3) 0.94高脂血癥 270(62.4) 276(63.8) 0.94既往心肌梗死 30(6.9) 28(6.5) 0.89既往PCI 52(12.1) 55(12.7) 0.84既往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5(1.2) 4(0.9) 1.00腎功能不全 27(6.3) 30(6.9) 0.78 LVEF/% 43±11 42±8 0.13 LVEF<40% 38(21.9) 38(21.9) 1.00肌鈣蛋白峰值/(μg/L) 16.45±1.52 16.28±1.82 0.14 hs-CRP/(mg/L) 22.8±3.3 22.9±3.1 0.64 BNP/(ng/L) 232±24 235±23 0.06橈動脈入路 387(89.5) 376(87.0) 0.29靶血管LM 8(1.9) 9(2.1) 0.99 LAD 145(33.6) 143(33.1)LCX 108(25.0) 110(25.0)RCA 170(39.3) 169(39.1)橋血管 1(0.2) 1(0.2)病變類型A 81(18.7) 83(19.3) 0.99 B1 52(12.1) 55(12.7)B2 167(38.7) 164(37.9)C 132(30.5) 130(30.1)多支病變 91(21.1) 93(21.5) 0.93多支病變干預 83(19.2) 78(18.1) 0.73多個病變干預 124(28.7) 122(28.2) 0.94支架長度/mm 24.1±7.3 24.2±8.1 0.85≥2支架 188(43.5) 173(40.0) 0.33病變累及邊支 99(23.0) 93(21.5) 0.94鈣化病變 121(28) 118(27.3) 0.88完全閉塞病變 96(22.2) 98(22.7) 0.94 IIb/IIIa抑制劑的應用 135(31.1) 138(31.9) 0.88
兩組間術后住院經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83.2±24.5)vs.(876.3±36.3)元,P=0.01],即使在進行傾向評分配對處理后,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83.2±24.5)vs.(843.3±39.6)元,P=0.01]。
2.在30 d隨訪期內,早期出院組中有3例患者死亡,而對照組中出現7例患者死亡(0.7% vs.0.7%,P=1.0)。兩組之間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支架血栓發生率及出血發生率均無明顯差別(表3)。但常規出院組復合不良事件發生率略高于早期出院組,盡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1.6% vs.8.6%,P=0.09),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入路血管并發癥發生率的差別所致,兩組入路血管并發癥分別為(7.8%vs.5.6%,P=0.15)。經傾向評分配對校正后,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4)。
3.兩組校正前、后無事件生存曲線 傾向評分配對前,早期出院組及常規出院組30 d無臨床不良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線,Log-rank生存分析發現,兩組間無事件生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69)。

表3 傾向評分配對處理前兩組30 d不良臨床事件發生率

表4 傾向評分配對處理后兩組30 d不良臨床事件發生率

圖1 傾向評分配對前生存曲線圖
本研究發現,對于NSTEMI患者接受成功PCI治療后,早期出院并不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及入路血管相關并發癥。表明早期出院(<24 h)對于接受成功PCI治療的NSTEMI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圖2 傾向評分配對后生存曲線圖
NSTEMI患者約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70%,其1年的致死率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當[10-11]。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早期PCI治療可明顯降低NSTEMI患者死亡率[12-14]。對于這類高?;颊?,能否縮短住院時間一直富有爭議。有少量的隨機對照研究亞組分析曾涉及NSTEMI患者PCI術后最佳住院時間的探索。EASY研究[9]入組患者中約20%患者入院TnI增高,該研究發現,在接受成功PCI治療后,早期出院組NSTE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并不高于常規出院組。但需要指出的是,EASY研究入選標準過嚴,入選患者數量有限,且并非專門針對NSTEMI設計的研究,其亞組分析結果是否能在真實世界應用尚不明確。本研究所納入的NSTEMI患者僅排除少量心電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涵蓋有各種不同復雜臨床及病變特征的NSTEMI患者,能代表NSTEMI患者的真實臨床狀況。本研究發現,NSTEMI患者在接受成功PCI治療后,早期出院組患者30天內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僅3%,且與常規住院組相當(3.8%)。表明經過認真篩選和評估,NSTEMI患者PCI術后早期出院是安全的。
NSTEMI是一組涵蓋多種特質的高?;颊?,其臨床特征、病變特點及轉歸呈現明顯的多樣性,且研究發現不同的臨床及病變特點與患者的預后相關,既往已有多種預測模型對NSTEMI患者進行危險分層[15-16]。盡管NSTEMI患者預后與各危險因素相關,一旦其接受了成功的PCI治療,其短期預后將明顯改善,而潛在危險因素對短期預后的影響明顯降低。在本研究中,大量老年、合并多種復雜臨床危險因素的高?;颊?,其病變復雜程度涵蓋左主干、分叉、CTO、鈣化復雜病變。一旦成功進行PCI治療后,早期出院并沒有增加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這一結果提示,對于類似NSTEMI患者的高?;颊撸浣邮躊CI治療后的殘余危險度可能更取決于PCI治療質量[17]。因而對于NSTEMI患者,如果接受了成功的PCI治療,其同樣可以安全的早期出院。
當然,鑒于NSTEMI患者的臨床特點,其急性支架血栓發生率高于普通擇期PCI患者,本研究中即5例患者分別在術后4~18 h內發生支架血栓;此外,作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NSTEMI患者術后出現對比劑腎病的可能性較高,因而最短6~12 h的水化治療應成為常規;出血同樣是NSTEMI患者PCI治療后的常見并發癥,尤其是入路血管局部出血,最易發生于局部加壓解除后出現后數小時內。適當延長NSTEMI患者術后觀察時間至術后24 h是一個更為安全的選擇,而術后當天出院[18]對于NSTEMI患者是否可行,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明確。
作為回顧性研究,雖然本研究已經做了傾向評分配對處理,仍無法避免一些選擇性偏倚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因而上述研究結果尚待大型的前瞻對照研究證實;此外,作為單中心研究,所有資料來自大型心血管病中心,其是否能向其他醫學中心推廣尚待進一步探索。盡管如此,本研究結果表明,對于NSTEMI患者接受成功PCI治療后,經過仔細的甄別與評估,部分患者是可以安全早期出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