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欣
摘要:作為一種新的內部審計模式,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無論是審計理念、審計內容、審計方法都較傳統的內部審計模式做出來更大的革新與變化。本文闡述了風險導向審計的涵義,分析了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特點,探討了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銀行內部審計創新應用。
關鍵詞:風險導向;銀行;審計;內部控制
銀行承擔著客戶存貸款業務辦理的重任,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金融產品的不斷豐富,極大地帶動了銀行業的繁榮。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外部市場經濟因素給銀行運營資本也給銀行內部審計引入了更多的潛在風險。面對這一金融形勢,在銀行財會核算工作中大力推廣風險導向審計制度,有助于強化銀行運營資金的風險管理,提高銀行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市場經濟因素給銀行帶來的潛在風險,從而保證銀行內部業務安全穩定地運行。本文將圍繞風險導向的審計發展創新這一話題,以風險導向的銀行內部審計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風險導向模式下的審計特點、風險導向模式下銀行內部審計工作變化,并給出了一些風險導向模式下銀行內部審計的創新應用。
一、風險導向審計概述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新經濟態勢下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趨勢。作為一種新的內部審計模式,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無論是審計理念、審計內容、審計方法都較傳統的內部審計模式做出來更大的革新與變化。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最早是由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面臨大量的關于注冊會計師申訴威脅情況下提出的。風險導向審計以審計風險評價為核心內容,倡導任何審計業務都務必盡最大限度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這對審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創新舉措一改傳統的審計工作模式,革新了傳統的審計工作理念,豐富了傳統的審計工作內容,優化了傳統的審計工作方法,使審計工作更加高效、穩妥、低風險。
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特點分析
(一)內部控制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基礎。首先,就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關系來看,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一環,內部審計實際上就是對內部控制中其他各個環節的再控制,如果缺少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將淪為無稽之談。再者,內部控制始終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基本內容。現行的《內部審計實物標準框架》已經將內部審計工作范疇延展至風險管理和治理程序部分,但是內部控制的評估和改善工作依然是內部審計三大核心內容之一。除此之外,對企業或其他組織的資金運營風險管理工作的評估和改善,首先要著眼于企業或組織內部控制中的風險。由此可見,內部控制工作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石,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模式下預測、治理、評估、檢測企業或組織內部資金運營風險的根基。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首要目的是評估及預防風險。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準則要求內部審計工作要盡最大可能地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這決定了內部審計工作的首要目的是評估及預防風險。具體而言,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要涵蓋一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企業或組織的內部審計職能部門要善于充分利用自身在審計風險內部控制領域中的權威地位,在企業或組織的審計工作目標指導下,通過分析內部審計工作中現存的風險,生成相應的審計報告,上報至管理層。第二,企業或組織的內部審計職能部門要主動協助管理層進行發展戰略的決策與部署,以確保組織內部重大決策的正確性與合理性。要善于挖掘并總結審計報告中價值數據反饋出來的有用信息,盡最大肯能避免因組織內部決策失誤招致的不必要的經濟風險與損失。第三,企業或組織內部的審計職能部門要主動發揮自身在風險預測與管控中的領導作用,積極和組織內部風險管理部門打造風險預測管控信息高度共享平臺,將自己對組織內部的全面了解和對經濟風險的直觀認知及時準確地傳遞給風險管理部門,用以決定采取何種風險管控措施的參考依據。
三、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銀行內部審計創新應用分析
(一)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實現對風險及時有效的預測防控。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將各項審計工作的開展都圍繞“風險”展開部署,這就要求內審項目在執行時需要從分析風險入手,結合企業或組織的實際運營情況,對被審計單位現存風險和潛在做出全面評估,確保及時發現業務運營中存有的財會違法、經濟犯罪等問題,從而實現風險有效預防。
(二)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準確定位審計重點和范圍。以風險預測及管理為首要目的的風險導向銀行內部審計工作模式在審計內容的重心和范圍上,較之傳統的銀行資產運營審計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進與革新。風險導向銀行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囊括了以下要點。第一,對銀行內部控制和風險管控制度的完整性與有效性做出評價。銀行行業作為資金運營的樞紐,在金融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業務特點呈現出規模大、范圍廣、分支多、風險不穩定等特征。鑒于這種行業特征,在銀行內部實施風險導向審計工作模式,要以內部控制和風險管控制度作為切入點,通過調查銀行內部控制工作環境、審查銀行內部風險管理的執行、組織機構的劃分、業務審批的流程,以及內部資產保全措施是否得到合理運用。對完善和改進銀行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制度建言獻策。第二,重視資產質量。傳統銀行審計工作“重量輕質”,致使銀行在信用貸款方面,存在大量的呆賬、壞賬,這對銀行內部資產的保全造成了巨大的阻力,嚴重妨礙了銀行自身的轉型升級。風險導向銀行內部審計模式重點審查銀行資產質量,對其作出合理評估,并根據審計結果分析其帶來的隱患和風險,并給出有效的風險預防和管控建議。以銀行信用貸款中呆壞賬的處理為例,呆壞賬的存在嚴重拉低了銀行資產的資金質量,通過風險導向審計,能夠對呆壞賬給銀行帶來的資產保全風險做出預測及評估。銀行根據審計結果,結合呆壞賬審理情況,對客戶進行分級管理。將客戶群體劃分為重點類、適度進入類、謹慎類、退出類四種。對于重點類企業客戶群,應保證其信貸的正常運行;對于適度進入類,要綜合考量,旨在保證商業銀行自身的市場份額不滑坡,提高市場競爭力;對于謹慎類客戶要采取限額信貸管理,或者逐步壓降信貸額度,直至其出清市場;對于退出類客戶,要堅決執行退出收縮策略,并及時地核銷其不良信貸記錄。如此一來,在風險審計模式的協助下,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呆壞賬給銀行資產保全帶來的威脅。
(三)發揮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程序的協同增效作用。銀行在具體執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模式時,需要注重將風險管理工作和內部審計程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發揮二者之間的協同增效作用。具體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準確評估機構風險的前提下,制定內部審計工作具體執行計劃;第二,審計范圍要服從于銀行總體運營部署,要以服務于組織戰略性計劃為準則;第三,在全面綜合地對銀行內部資產管理進行風險評估后,再結合銀行現實情況和發展升級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審計計劃;第四,在實施執行審計工作計劃的過程中,要善于對銀行組織內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漏洞與薄弱環節采取有效的彌補措施;第五,選擇運用證實風險的技術和方法時,要注重區分性,要能夠反映出銀行資產管理現存風險的重大性和潛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另外,要在劃定的風險大小基礎之上,準確定位追蹤下一步風險導向審計工作范圍,要秉承著“風險越大,追蹤審查范圍就越廣”的審計工作理念;第六,在審計報告中,需要能夠體現出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到位的情況,并給出一些建設性的改進意見或執行方案。
我國高度重視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各項審計工作中的應用,并借助于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審計準則、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險導向審計工作模式,對各個企業或組織機構內部審計工作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各個企業或組織機構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引入這一創新審計模式時,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情況,使之更好地服務于自身的發展,幫助自身規避審計風險,以求在變幻萬千的外界市場環境下占據競爭優勢,實現自身良好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劉冰.商業銀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 (16).
[2]李學光.商業銀行提升內部審計價值的路徑[J].商訊,2018 (20).
[3]胡波.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風險和對策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