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丹 莫燕虹 林姍姍


[摘要]目的 研究無保護會陰接生聯合會陰阻滯麻醉對自然分娩的臨床價值,為產婦分娩的方式選取提供參考。方法 隨機選擇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4803例產婦,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方式生產,于宮口開全后平臥位,用常規的保護會陰方法接產;觀察組采取無保護會陰接生配合會陰阻滯麻醉的方法生產。比較兩組的產程、出血量、產婦會陰和新生兒的情況等,統計觀察組體位的選取種類。結果兩組第一產程和出血量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第二產程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要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會陰疼痛、會陰側切者比例較少,而會陰完整、I度撕裂者的比例較多,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會陰III度撕裂傷,在會陰II度撕裂傷的比例上也相近(P>0.05)。觀察組采取半坐位1123例(46.8%),側臥位641例(26.7%),中途有體位更換480例(20.0%),站位31例(1.3%),蹲位127例(5.3%)。結論 對足月單胎行自然分娩的產婦,無保護的會陰接生聯合會陰阻滯麻醉可以減少分娩不適及產后出血,減少會陰損傷,值得推廣。
[關鍵詞]分娩;無保護;會陰;第二產程;會陰阻滯麻醉
[中圖分類號]R7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9)02-100-04
目前,我國產婦分娩的主要體位是半臥截石位。平臥位接生和仰臥位的分娩方式會影響到子宮的血供,增加第二產程的時間[1]。有研究認為平臥位分娩容易引起胎兒的宮內缺氧,影響到胎先露的下降,增加了難產以及會陰側切等風險[2]。會陰側切術這一助產手術是為了加快第二產程,從而防止產婦的會陰出現嚴重撕裂傷等。因而,盡量減少平臥位的接產,而采取非平臥體位的分娩方式,如半臥位、坐位、俯臥位以及蹲位等是提高分娩效果的有效途徑。會陰阻滯麻醉下的無保護會陰接生則可方便胎位的旋轉、下降,提高順產率,減少新生兒因缺氧帶來的各種并發癥,對產婦則可減少其會陰疼痛、損傷等不適帶來的難產,減少會陰側切的概率[3],本研究應用該方法于產婦的自然分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分娩的4803例產婦,入選者均為初產婦,經過超聲影像學檢查為單胎妊娠,排除有胎方位、胎心音異常,排除有經陰道分娩的禁忌癥,有嚴重基礎疾病以及其他高危因素者,產婦會陰部位無炎癥、瘢痕等可能影響會陰接生的情形。在與產婦和其家屬簽署了分娩的知情同意書后,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2402例,年齡20~28歲,平均(26.1±1.5)歲,孕37~42周,平均(37.98±1.20)周,對照組2401例,年齡21~29歲,平均(26.9±1.1)歲,孕37~42周,平均(39.26±1.27)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生產方式,于產婦宮口開全之后讓其平臥在產床上,采用傳統保護會陰的方法對其接生。觀察組則應用無保護會陰接生配合會陰阻滯麻醉的方式生產,具體操作如下。待產婦子宮口開全開始行會陰神經阻滯麻醉。注射器抽取濃度2%的利多卡因(河北天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13022313)10mL,將其與生理鹽水10mL稀釋至20mL,以食指、中指進陰道,觸到坐骨棘后取9號穿刺針,沿手指方向引導穿入,刺入距坐骨棘內側約0.5cm的部位,確認回抽無血,對其注射利多卡因5mL,一邊退針,一邊同時緩慢均勻地注射,余下的5mL利多卡因行會陰的局部浸潤麻醉,應用相同處理對側。采用的無保護會陰接生大致操作為:產婦取非平臥位,待宮口開全后變為半臥位。在胎頭撥露約2~3cm時,準備接生,當產婦的會陰后聯合緊張時注意減緩胎頭的娩出速率,助產士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引導其配合呼吸,將胎兒緩慢娩出。
1.3 觀察指標
記錄好產婦的產程用時、出血量,比較兩組產婦產后的會陰狀況、體位選擇情況等。新生兒的Apgar評分標準參考《實用新生兒學》。產婦的疼痛分級標準參照五指疼痛評分法,以拇指代表無法忍受的疼痛,計5分;示指代表劇烈疼痛,計4分;中指代表明顯的疼痛,計3分;環指代表輕度疼痛,計2分;小指代表稍微的不適,計1分[4]。會陰撕裂的程度分為三度[5],其中I度撕裂傷表現為產婦會陰部的表皮與陰道黏膜的輕微裂傷,但未傷及肌肉層;II度撕裂傷表現為撕裂傷已至會陰皮膚、陰道黏膜的肌肉層和陰道后壁黏膜;III度撕裂傷較為嚴重,傷口向下擴展,有肛門外括約肌的斷裂,更有陰道、肛門及直腸貫通,直腸外露等情形。
1.4 統計學方法
本臨床統計所獲得的數據結果采用SPSS18.0的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母嬰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的第一產程、產后出血量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新生兒平均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新生兒Apgar評分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觀察組產婦體位的選擇情況
觀察組沒有行平臥位分娩的產婦,其中采取半坐體位者1123例(46.8%),取側臥位者641例自然分娩(26.7%),中途有體位更換者480例(20.0%),取站位者31例(1.3%),取蹲位者127例(5.3%)。
2.3 兩組產婦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疼痛評分在1~2分的比例要顯著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3分的比例為6.0%,要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9.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均未出現無法忍受的疼痛;觀察組無4分者,而對照組有2.5%的產婦為劇烈疼痛者。因而觀察組產婦的疼痛情況要顯著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產婦會陰狀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會陰側切的比例較低,而會陰完整者、I度撕裂的比例較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發生會陰的III度撕裂傷。兩組在會陰II度撕裂傷的發生率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自然分娩的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新生兒可以受到產道的擠壓,因而其肺部可以得到良好的發育[6]。產婦的產后恢復也較為迅速,遠期生活質量較剖宮產者更好[7]。比較分析不同的分娩體位的優缺點,根據產婦的自身實際,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十分重要。有研究認為[8],蹲位聯合半臥的體位更符合生理解剖,可以降低產婦的難產率,縮短第二產程[9]。孕晚期的女性骨盆傾斜在55~60°之間[10],合適的體位可以幫助產軸、胎軸方向一致,提高胎兒在產道中的順應性,降低分娩的阻力[11]。而仰臥位的分娩使骨盆可動性受限制,重力的正性作用也減少了,最終延長了產程[12]。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第二產程有了明顯的縮短,與之相符。產婦生產時的體位也會影響到胎兒的血氧分壓和動脈血壓[13]。取仰臥位者,其胎兒發生低血壓綜合征、血氧分壓下降的幾率上升,而取側臥位者[14],這一情況可以好轉。平臥位分娩時,產婦的腰椎曲度增加,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髂動脈,影響到腹主動脈[15],使得子宮血流變少,下腔靜脈回流受阻,回心血量降低[16],增加新生兒窒息的風險[17]。本研究觀察組未出現新生兒窒息的情況,而對照組的2例經處理平安出院。因而在正常生產中,需盡量避免平臥位。本研究中,產婦在胎頭撥露后體位轉變為半臥位,行無保護會陰接生輔以會陰阻滯麻醉,可減少會陰損傷的程度。例如觀察組會陰I度撕裂的比例超過了60%,而對照組僅為40%左右,觀察組會陰完整的例數也比對照組高出數倍,且會陰側切、疼痛的比例均較少。無保護會陰接生可降低會陰的壓迫程度,聯合助產士的指導,使會陰周圍肌肉組織放松,達到降低分娩損傷的目的。剖宮產增加了產婦遠期并發癥的風險。
綜上所述,無保護會陰接生聯合會陰阻滯麻醉用于自然分娩可使會陰肌肉松弛,減少分娩時的不適感,有利于會陰的充分擴張,加強對產婦會陰的保護,降低會陰II、III度裂傷發生率,減輕疼痛等,體現出分娩的人性化,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姚尚龍,武慶平.中國產科麻醉現狀及挑戰[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6,32(8):734-737.
[2]石慧娟,李科蓮,劉冬艷,等.側臥與跪趴體位聯合無保護會陰接生在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8,34(5):875-876.
[3]鮑靜影,汪洋,劉穎,等.瑞芬太尼聯合會陰阻滯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探討[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
36(4):599-602.
[4]孫梅玲,賀夢雅,馬玉燕.無醫療干預初產婦自然分娩的妊娠結局分析[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6,25(8):600-602.
[5]唐立春.無保護會陰陰道自然分娩與常規陰道分娩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重慶醫學,2017,46(A01):347-348.
[6]高倩,史宇暉,曾慶奇,等.湖南省自然分娩健康促進干預對嬰兒母親分娩方式選擇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2017,33(4):618-621.
[7]顧曉霞,于紅,閔捷.無保護分娩技術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36(6):966-968.
[8]王智慧,陳文殊,李宇,等.硬膜外阻滯分娩鎮痛下第二產程時長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7,26(3):219-221.
[9]胡靜,肖紅,鄒穎,等.無保護會陰分娩技術用于初產婦會陰分娩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4):413-419.
[10]梁偉珍,應莉,李衛琴,等.兩步法聯合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對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發生率的影響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2):154-157.
[11]喻茂娟.無保護分娩術在單胎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0):2243-2245.
[12]李志萍.無保護接生技術在低危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J].華夏醫學,2017,30(1):61-63.
[13]徐玲娣,馮薇.無保護接生與傳統接生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6,17(1):66-67.
[14]林明影,陳求珠.穴位按壓下自由體位聯合適度保護會陰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7):875-876.
[15]劉丹娜,陳勇,黃紅霞,等.硬膜外阻滯麻醉鎮痛對產婦分娩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6,27(17):2417-2419.
[16]王莉.自然分娩的真正內涵是什么?[J].醫學爭鳴,2017,8(3):46-48.
[17]黃紹強.分娩鎮痛目前的觀點和研究進展[J].上海醫學,2016,39(4):24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