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榮弟


[摘要]目的 探討有創動脈壓監測對危重癥患者病情的觀察情況。方法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危重癥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給予無創動脈壓監測,觀察組則給予有創動脈壓監測。比較兩組危重癥治療效果;血壓監測平均費用;監測舒張壓水平、收縮壓水平和平均動脈壓水平。結果觀察組危重癥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壓監測平均費用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監測舒張壓水平、收縮壓水平和平均動脈壓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有創動脈壓監測危重癥的應用效果確切,操作安全方便,費用雖然較高,但在患者可接受范圍內,對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患者有良好的監護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有創動脈壓監測;危重癥患者;舒張壓;收縮壓;無創動脈監測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9)02-211-03
無創血壓測量是血壓最常用的臨床測量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設備簡單,但患者的體位,袖帶的位置和彈性以及傳感器的質量都會造成測量值的誤差。然而,無創血壓無法實時監測,如果監測頻率較高,會影響其余患者并影響靜脈藥物的輸注率。多數危重癥患者常常有血流動力學不穩定。侵入性動脈血壓監測可以及時,準確,可靠地記錄實時血壓[1],但高成本和侵入性操作導致并發癥使其在臨床應用受到限制。本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危重癥患者分成兩組,分析了有創動脈壓監測對危重癥患者病情的觀察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危重癥患者分成兩組。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43~77歲,平均(61.7±2.2)歲。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有30例,主動脈夾層10例,心源性休克5例。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42~77歲,平均(61.7±2.3)歲。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有31例,主動脈夾層10例,心源性休克4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納入標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危重癥患者。排除標準:排除未良好控制的嚴重感染患者、合并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如合適血管入路等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無創動脈壓監測。觀察組則給予有創動脈壓監測。取橈動脈為穿刺通路。平臥,常規進行Allen試驗,了解患者手部循環,對符合指征的患者采取Seldinger技術穿刺。先消毒腕關節橫紋上兩指后進行利多卡因注射局麻,套進針,管針和皮膚30°和橈動脈平行,在有落空感且回血可見穿刺針進入橈動脈。放低針尾,和皮膚之間10°進針,向前推進2mm,對針芯進行固定,將外套管推送至橈動脈內,達到所需的深度之后將針芯拔除,和傳感器連接。保持壓力傳感器位于右心房同一水平面,在調零后確保三通管和傳感器相通,實現對動脈血管的連續監測。監測和穿刺過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直觀之后給予沖管液進行管道持續沖洗,24h更換一次,每天進行穿刺部位換藥。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危重癥治療效果;血壓監測平均費用;監測舒張壓水平、收縮壓水平和平均動脈壓水平。
顯效:血壓、心率等相關生命體征指標達到正常水平,癥狀顯著改善;有效:血壓、心率等相關生命體征指標改善,但未達到正常范圍,癥狀有所緩解;無效:血壓、心率等相關生命體征指標無改善,癥狀無改善。危重癥治療效果為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危重癥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危重癥治療效果(97.78%)高于對照組(6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監測舒張壓水平、收縮壓水平和平均動脈壓水平比較
觀察組監測舒張壓水平、收縮壓水平和平均動脈壓水平(75.11±1.23)、(110.11±2.41)、(85.13±0.24)mmHg高于對照組(71.42±1.13)、
(101.42±2.25)、(80.23±1.51)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血壓監測平均費用比較
觀察組血壓監測平均費用(8.11±1.41)元/h優于對照組(6.42±2.25)元/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3討論
無創血壓監測是目前最常用的臨床監測血壓法,具有操作簡便,無創傷,重復性好等優點,但只能間歇測量,不能反映體內血壓的變化[3]。與無創血壓測量相比,有創動脈血壓監測可以更快速,準確,直觀地反映患者血壓的實時波動。它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連續監測,結果可靠。在緊急救援過程中,建立的動脈通道也可用作快速血氣分析和急救藥物注射的通路,還可避免反復穿刺[4-5]。
研究顯示,有創動脈血壓監測值明顯高于無創血壓監測。雖然兩種方法測得的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動脈壓的平均值相差不是很大,但部分患者收縮壓的實際差異很大,而這為危重患者首次判斷是否存在休克判斷及用藥策略提供了有力依據[6-8]。可能是因為有創動脈血壓監測的收縮壓包括血壓靜態壓力和血流能量轉換的動態壓力,而無創血壓監測收縮壓不包括動態壓力,而血壓越高,動態壓力越大,差異越大。從整體上看,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是安全的,該技術簡單,易于操作,對于危重患者病情有敏感的診斷作用,有助于及時治療和改善患者預后[9-13]。李剛等[14]的研究顯示,有創動脈壓監測在危重肝膽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可為患者提供更為敏感的診斷價值。覃桂榮的研究顯示,基層醫院ICU實施有創動脈壓監測的可準確、及時、持續反映患者瞬間的血壓變化,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水平及搶救成功率[15]。
本研究中,對照組給予無創動脈壓監測,觀察組則給予有創動脈壓監測。結果顯示,觀察組危重癥治療效果(97.78%)高于對照組(6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監測舒張壓水平、收縮壓水平和平均動脈壓水平(75.11±1.23)、(110.11±2.41)、(85.13±0.24)mmHg高于對照組(71.42±1.13)、(101.42±2.25)、(80.23±1.51)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壓監測平均費用(8.11±1.41)元/h優于對照組(6.42±2.25)元/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有創動脈壓監測危重癥的應用效果確切,操作安全方便,費用雖然較高,但在患者可接受范圍內,對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患者有良好的監護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陽,劉松,胡俊,等.拇指血流灌注指數試驗與改良Allen試驗的比較[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2):252-254.
[2]周小丹.有創動脈監測在危重患者手術麻醉中的應用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7,28(6):680-682.
[3]張婷婷,鄭馨,孫微微,等.新型有創動脈壓傳感器固定器的應用[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6,50(2):178,181.
[4]Doh Il,Lim Hyun Kyoon,Ahn Bongyoung,et al. Calibration of oscillometric non-invasive devices for monitoring blood pressu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Metrology,2015,52(2):291-296.
[5]祝立陽,韋涌初,林琦.不同濃度肝素沖管液在體外循環術后有創動脈壓監測中的應用與預見性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68-69.
[6]莊燕,陳明祺,戴林峰.危重癥微創/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36(5):872-876.
[7]周麗萍.體外循環術后病人連接有創動脈壓傳感器側口監測中心靜脈壓的研究[J].全科護理,2014,12(2):139.
[8]
Hatz Lea-Annina, Hartnack Sonja,Kuemmerle Jan,et al.A study of measurement of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with the oscillometric device,Sentinel,in isoflurane- anaesthetized horses[J].Veterinary Anaesthesia and Analgesia,2015,42(4):369-376.
[9]羅建軍,孟根其其格,張毅.老年患者側臥位術中雙側上肢無創血壓與有創血壓測量的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7):4142-4144.
[10]張丹丹.加壓輸液袋在PICU有創動脈壓監測患兒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1):145-146.
[11]李春霞,陳靜.同一壓力傳感器監測有創動脈壓及中心靜脈壓在重癥監護中的應用及護理[J].貴州醫藥,2013,37(2):189-190.
[12]Department of Surgery,Hartford Hospital,Research
Administration.Increasing use of less-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 in 3 specialty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A 5-year experience at a tertiary medical center[J].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5,30(1):30-36.
[13]楊書娜,王盈兵.有創動脈壓監測在冠心病患者非心臟手術麻醉中的應用[J].西藏科技,2017,2(3):48-49.
[14]李剛,胡彬,馬濤,鄭軍,等.有創動脈壓監測在危重肝膽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5):4886-4888,4961.
[15]覃桂榮.基層醫院ICU實施有創動脈壓監測的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