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勝英

[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程度的胎盤早剝對母兒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確診并分娩的96例胎盤早剝孕婦的臨床資料,其中輕度胎盤早剝有70例,重度胎盤早剝有26例,對比分析兩種不同程度胎盤早剝對母兒預后的影響。結果重度胎盤早剝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65.38%、胎盤卒中發生率為53.85%、休克發生率為19.23%、新生兒死亡發生率為15.38%、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為38.46%,輕度胎盤早剝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27.14%、胎盤卒中發生率為17.14%、休克發生率為1.43%、新生兒死亡發生率為0、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為2.8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胎盤早剝的嚴重程度與母兒預后密切相關,臨床醫師應高度重視,積極采取合理措施對母兒結局進行改善。
[關鍵詞]胎盤早剝;嚴重程度;母兒預后;母嬰不良結局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9)02-104-03
胎盤早剝是妊娠20周以后,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之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1],是產科臨產工作中常見的急重癥之一,起病急,進展快,嚴重威脅母兒的生命安全,有關調查研究[2]提示,胎盤早剝在我國發生率為0.46%~2.10%。國外胎盤早剝發生率為1%[3]。超聲檢查是診斷胎盤早剝的重要方法[4]。有國外文獻[5]報道:超聲診斷胎盤早剝的敏感性為57%,特異性達100%。診斷符合率的不同與早剝的嚴重程度、血腫的大小、檢查的時間、儀器的分辨率及檢查者的技術水平有關。輕度胎盤早剝是指剝離面積不超過全部胎盤的1/3,臨床癥狀輕,伴或不伴腹痛,主要表現為陰道出血;1.2胎盤早剝臨床診斷及分組標準重度胎盤早剝是指剝離面超過全部胎盤的1/3,伴有胎盤后較大血腫,臨床多表現為腹痛、腰酸,多無陰道出血,以內出血為主[6]。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胎盤早剝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不同程度胎盤早剝與母兒不良結局的關系,為臨床醫師在今后工作中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分娩并確診為胎盤早剝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21~42歲,平均(30.0±3.4)歲;分娩孕周32~42周,平均(36.5±3.2)周;初產婦80例,經產婦16例。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胎盤早剝臨床診斷及分組標準
參照謝幸等主編的《婦產科學》第八版,并結合患者臨床表現、體征、發病誘因、彩超等初步診斷,確診及分組標準依據產后檢查胎盤母體面壓跡面積大小與胎盤后凝血塊多少,胎盤母體面壓跡面積超過全部胎盤的1/3并有較多凝血塊診斷為重度胎盤早剝,胎盤母體面壓跡面積不超過全部胎盤的1/3伴有少許凝血塊或不伴凝血塊診斷為輕度胎盤早剝。
1.3 方法
回顧性分析胎盤早剝的發病誘因、早剝的嚴重程度與母嬰不良結局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在已存在的誘因方面比較
兩組在已存在的誘因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胎盤早剝的嚴重程度與母兒不良結局比較
重度胎盤早剝組發生產后出血、子宮胎盤卒中、休克、新生兒死亡、新生兒窒息等不良結局明顯高于輕度胎盤早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輕度胎盤早剝早期多無典型臨床表現,以陰道少許出血為主,伴或不伴腹痛,易被忽視,延誤病情及治療,重度胎盤早剝陰道出血不明顯,多為內出血,胎盤后形成較大血腫,患者表現為心率快、腰酸背痛、腹痛、子宮張力過高、胎心音異常等[7],胎盤早剝的發生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臨床多采用彩超作為輔助檢查手段,但檢查時間過早,胎盤可能還未剝離或積血量過少,不能檢出。胎盤早剝的超聲表現與檢查時間及出血情況相關[8],較長時間的胎盤后血腫表現為高回聲,急性出血時表現為低回聲或等回聲,不易與胎盤增厚、子宮肌瘤等相鑒別[9],雖然有客觀的因素制約了超聲診斷胎盤早剝,臨床仍需要提高認識,盡量減少誤診漏診,由于重度胎盤早剝發病急、進展快,患者有腹痛或胎心音異常等典型癥狀,臨床醫師常常為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而直接處理,來不及做超聲檢查。
3.1 胎盤早剝的高危因素及發病機理
有關調查分析[10-12]發現,當孕婦存在宮腔壓力驟降、合并有血管病變或受外界機械性因素影響等情況時,發生胎盤早剝的機率增加,究其原因可能為:(1)羊水過多時,當胎膜破裂后,羊水突然涌出,或多胎妊娠時娩出第一胎兒后,宮腔壓力改變起子宮收縮,導致胎盤與子宮壁錯位而發生剝離。(2)妊娠合并血管病變性疾病時,子宮底蛻膜小動脈痙攣,毛細血管壞死,最后破裂,血液在底蛻膜與胎盤之間形成血腫。(3)當腹部受到外力作用時,胎盤與子宮壁發生分離;臍帶過短時,產程中因胎兒下降牽拉臍帶而出現胎盤剝離。此外,孕婦有代謝性疾病、凝血功能異常、高齡、吸煙等情況時,胎盤早剝的發生率增加。有胎盤早剝史的婦女再次妊娠發生胎盤早剝的機率比其他孕婦高10倍[13]。本研究發現重度胎盤早剝在發病高危因素方面與輕度胎盤早剝近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有關報道[14]相符。
3.2 不同程度胎盤早剝與母體預后的關系
有研究[15]顯示,胎盤早剝導致4.4%~67%圍產兒死亡,20%殘障,1%左右的孕產婦死亡。輕度胎盤早剝多為顯性出血,較少形成胎盤后血腫,而重度胎盤早剝主要為隱性出血,胎盤后形成血腫,隨著壓力的增大血腫侵及子宮肌層,引起子宮胎盤卒中,導致子宮收縮無力,發生產后出血、休克,甚至需切除子宮。本研究發現,重度胎盤早剝組發生產后出血、子宮胎盤卒中、休克的比例明顯高于輕度胎盤早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有關報道[16]相符。
3.3 不同程度胎盤早剝與圍生兒預后的關系
由于胎盤早剝直接導致胎盤血液供應中斷,發生胎兒缺血缺氧,引起新生兒窒息率,凝血功能障礙,使患兒的預后不良[17]。隨著胎盤剝離面積的增大,胎盤向胎兒輸送的血液越來越少,引起胎心音異常,發生胎死宮內或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死亡等[18-19]。本研究發現,重度胎盤早剝組發生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死亡的比例明顯高于輕度胎盤早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有關報道[20]相符。
綜上所述,胎盤早剝是產科的急危重癥,胎盤早剝的嚴重程度直接影響母兒的結局,臨床醫師應提高警惕,發現存在胎盤早剝高危因素的孕婦時,要認真詢問病史,仔細進行體檢,并結合彩超正確診斷,一旦發現胎盤早剝,及時正確處理,把對母兒的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蘭喜月.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孕婦及圍生兒胎盤早剝的影響診斷分析[J].臨產超聲醫學雜志,2014,1(6):423-424.
[2] Pariente G,Shoham-Vardi I,Kessous R,et al.Placental abruption a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long –term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a follow–up period of more than a decade[J].Paediatr Perinat Epidemiol,2014,28(1): 1245-1246.
[3] Berhan Y.Predictors of perinat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placenta previa and placental abruption:an experience from a low income country[J].J Pregnancy,2014,2014(6): 307043.
[4]徐曉珠.輕型和重型胎盤早剝超聲診斷的不同特點分析[J].微創醫學,2015,10(3):402-403.
[5] Shinde GR,Vaswani BP,Patange RP,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ultrason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abruption and its clinical correlation and maternal and foetal outcome[J].J Clin Diagn Res,2016,10(8):QC04-QC07.
[6]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29-132.
[7] Lgwegbe AO,Eleje GU,Okpala BC.Management outcomesof abruption plancentae at Nnamdi Azikiwe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Nnewi,Nigeria[J].Niger J Med,2013,22(3):234-238.
[8] Jha P,Melendres G,Bijan B,et al.Trauma in pregnant women:assessing detection of post–traumatic placental abruption on contrast–enhanced CTversus ultrasound[J]. Abdom Radiol(NY),2017,42(4):1062-1067.
[9]GueneucA,CarlesG,LemonnierM,etal.Placentalabruption:back–groundandrevisitedprognosticfactorsaboutaseriesof171cases[J].JGynecolObstetBiolReprod(Paris),2016,45(3):300-306.
[10] Hin JE,Shin JC,Lee Y,et al.Serial change in cervical length for the prediction of emergency cesarean section in placenta previa[J].PLoS One,2016,11(2):149-151.
[11] Suzuki S.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dverse outcomes of placental abruption developing at home[J].J Obstet Gynaecol,2015,35(4):433-434.
[12]崔芳,黃永芳,徐珊,等.91例胎盤早剝臨床處理時限與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6):1150-1152.
[13] Aghamohammadi A,Zafari M.Crack abuse during pregnancy:maternal,fetal and neonatal complication[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6,29(5):795-797.
[14]賈世珍,李健.胎盤早剝嚴重程度與處理時限對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6):1260-1263.
[15]彭婷,李笑天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胎盤功能障礙性疾病及其治療[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7(12):902-905.
[16]劉久英,王琳,蔡曉楠,等.胎盤早剝程度及母嬰預后的臨床危險因素[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5):1000-1002.
[17]朱靖,汪菁,陳玲,等.胎盤早剝的高危因素及妊娠結局分析[J].安徽醫學,2016,37(12):1472-1474.
[18]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胎盤早剝的臨床診斷與處理規范(第1版)[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47(12):957-958.
[19]楊慧霞,李笑天,王子蓮,等.電子胎心監護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5,18(7):486-490.
[20]胡磊.胎盤早剝的新生兒臨床特征及凝血指標變化[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9):1924-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