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


【摘 要】 目的:探討個體化產后盆底康復護理的實施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陰道分娩產婦200例,所有產婦均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隨機分為觀察組(n=100)和常規組(n=100)。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觀察兩組盆底肌力改善情況、盆底測壓相關指標。結果:干預前兩組VRP(靜息壓力)、MVCP(盆底收縮力)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RP(靜息壓力)、MVCP(盆底收縮力)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VRP(靜息壓力)、MVCP(盆底收縮力)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干預前兩組盆底肌力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盆底肌力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盆底肌力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開展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能夠使產后產婦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進產婦更快康復。
【關鍵詞】盆底肌力;盆底測壓;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
陰道分娩過程中產婦盆底肌肉、神經組織會因壓迫而受到損傷,出現盆底功能障礙,最終出現盆腔臟器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等疾病,對產婦產后生活質量和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產婦產后盆底康復護理方法包括電刺激、盆底肌肉鍛煉等,其能夠使患者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1]。基于此,本研究選擇收治盆底功能障礙產婦200例,在其中部分產婦中開展個體化產后盆底康復護理,收獲了顯著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收治盆底障礙產婦200例,所有產婦均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隨機分為觀察組(n=100)和常規組(n=100)。納入標準:年齡20~40歲;行陰道分娩;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陰道出血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泌尿系統感染或陰道炎患者。常規組年齡22~37歲,平均(29.6±4.6)歲;孕周37~42周,平均(39.4±0.6)周;其中70例為初產婦,30例為經產婦。觀察組年齡23~38歲,平均(29.8±4.7)歲;孕周37~41周,平均(39.2±0.5)周;其中69例為初產婦,31例為經產婦。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接受基礎護理、健康宣教,觀察組同時接受個體化產后盆底康復護理。產后42d開展生物反饋療法、電刺激療法、盆底肌肉康復訓練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讓產婦對其形成全面認識,進而在具體治療中積極配合。方法:1)Kegel鍛煉:Kegel鍛煉即盆底肌肉訓練,即通過患者有意識地以恥骨尾骨肌肉群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鍛煉,以增加尿道的阻力,從而一邊收縮一邊加強控尿能力:方法:①產婦平臥或者站位、坐位皆可鍛煉,最好采用臥位;②進行尿道口、肛門的反復收縮及放松訓練;③每個動作維持5s,每次10組動作,每天2~3次;④每日進行2~3組。2)應用生物反饋神經功能重建治療系統(AM1000B盆底康復治療系統)進行低頻電刺激和生物反饋訓練,指導產婦保持平臥,在陰道中插入電極棒,對腹肌收縮、盆底肌點活動狀況進行觀察。給予條件電刺激,刺激為患者無痛感能接受的程度為宜,使產婦Ⅰ類肌纖維收縮曲線穩定,使患者接受肌電或者生物反饋信號,通過肌電圖,壓力曲線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動的信息轉化成聽覺和視覺的信號反饋給患者,患者根據反饋信號學習調節,經過反復的訓練,使患者能根據反饋信號學習調整自己內臟機能及其他軀體機能,從而達到改善肌肉緊張,治療身心疾病的目的,采用電參數4~10mA,波寬1~5ms,頻率20Hz,時間10~20min,每周進行2次,治療7周。
1.3 觀察指標
護理干預前后對比兩組VRP(靜息壓力)、MVCP(盆底收縮力)、盆底肌力。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盆底測壓對比
干預前兩組VRP(靜息壓力)、MVCP(盆底收縮力)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RP(靜息壓力)、MVCP(盆底收縮力)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但觀察組VRP(靜息壓力)、MVCP(盆底收縮力)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盆底肌力對比
干預前兩組盆底肌力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盆底肌力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盆底肌力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女性妊娠過程中,其子宮重量會逐漸增加,脊柱向前彎曲,并產生向下的壓力[2]。盆底支持組織在向下壓力作用下受到一定影響,陰道分娩會使盆底神經和肌肉組織受到過度牽拉或斷裂,最終造成盆底支持結構損傷及功能障礙等[3]。個體化產后盆底康復護理中護理人員依據腹肌收縮、盆底肌力、盆底肌電活動檢查結果確定具體盆底功能康復鍛煉、電刺激療法、生物反饋療法治療方案,通過個性化護理干預,針對性、計劃性改善產后產婦盆地功能[4]。個體化產后盆底康復護理改變過去一概而論的護理方式,充分重視產婦個體差異,同時能夠避免過度治療引發的不必要傷害[5-6]。另外個體化產婦盆底康復護理能夠強化產婦認識,提升產婦對治療及護理的認知、了解,使其能夠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保證治療依從性和效果[7]。
本研究中,干預前兩組VRP(靜息壓力)、MVCP(盆底收縮力)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RP(靜息壓力)、MVCP(盆底收縮力)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VRP(靜息壓力)、MVCP(盆底收縮力)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干預前兩組盆底肌力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盆底肌力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盆底肌力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這主要是因為個體盆底康復護理可依據患者病情、相應影響因素、生理特點進行針對性護理服務,保證康復護理干預的科學性、有效性。
綜上所述,開展個體化盆底康復護理,能夠使產后產婦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進產婦更快康復。
參考文獻
[1] 岳潔雅,侯睿,吳婉華.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產婦盆底康復認知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08):883-886.
[2] 周慧.綜合盆底電刺激護理對產后42天女性盆底康復作用效果的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0):228-229.
[3] 張紫琪,廖碧珍,楊光靜.盆底康復延續性護理模式對初產婦產后性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14):2256-2261.
[4] 王桂英,張莉,黃沛清.延續性圍產期運動對分娩方式及產后盆底康復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02):121-122.
[5] 蘭紅霞,成玲芳,鄧燕妮.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及盆底肌鍛煉對產婦盆底康復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2):74-75.
[6] 馬秀芝,郭莉萍,孫鵬.生物反饋盆底康復治療儀在腦卒中尿失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7,12(10):14-16.
[7] 冷秀蘭,董玉楠,阮莉妮.盆底肌康復訓練聯合護理在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中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11(14):8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