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倩

【摘 要】 目的: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6月本院行聽力篩查的105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干預方法將受試兒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25例,對照組新生兒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新生兒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及家長滿意率。結果:研究組患者首次篩查通過率及家長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假陽性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新生兒聽力篩查假陽性率,對提高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及家長滿意率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干預;新生兒;聽力篩查;家長滿意率
聽力障礙是臨床新生兒常見的一種先天性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避免新生兒言語與認知發育障礙具有積極作用。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指通過聽力學測試來查出可能存在的個體聽力損失,并根據篩查結果開展進一步的診治或進行追蹤觀察[1]。因此積極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對提高新生兒聽覺水平至關重要。但臨床實踐證實,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率受環境因素、篩查技術、新生兒自身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在篩查期間還應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來保證篩查效果[2]。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至6月本院行聽力篩查的105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的影響,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6月本院行聽力篩查的105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所有新生兒均足月出生,經臨床檢查身體健康,無明顯的器質性功能障礙,家長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根據不同的干預方法將受試兒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25例,對照組新生兒中,男性患者312例,女性患者213例,日齡2~8d,平均日齡(4.58±1.27)d,出生體質量2.4~4.9kg,平均出生體質量(3.47±0.53)kg;研究組中,男性患者308例,女性患者217例,日齡2~9d,平均日齡(4.72±1.32)d,出生體質量2.3~5.0kg,平均出生體質量(3.52±0.49)kg。兩組患兒的的基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新生兒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為向新生兒家長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創造安靜舒適的檢查環境等。研究組新生兒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為:1)分析影響篩查質量的相關因素:根據以往的護理經驗,總結出影響自動聽性腦干誘發電位(AABR)測試質量的相關因素,具體包括篩查適應癥、篩查時間不合理、新生兒篩查狀態不佳及篩查操作不規范等,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3]。2)安撫新生兒:保證新生兒每日睡眠時間在18~20h,要求家長把孩子哄睡著,使新生兒自然睡眠狀態下行聽力篩查,期間多撫摸新生兒頭部,提高其安全感,保證檢測效果。3)減少外界環境干擾:環境噪聲控制在40dB以下,3個電極分別貼于新生兒的前額(記錄電極)、耳廓上方(接地電極)及乳突上(參考電極),采用短聲刺激聲,刺激速率控制93次/s,強度40dBnHL,固定好耳機,自動完成測試[4]。4)降低內噪音:檢測時協助新生兒處于后仰體位,于肩下放置軟枕,托起下頜以控制內噪音。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新生兒首次篩查通過率及假陽性率,篩查通過即新生兒雙耳耳聲發射顯示信息為Pass,并與新生兒出院時采用滿意度調查問卷以不記名的形式評價兩組新生兒家長滿意率,總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篩查質量比較
研究組患者首次篩查通過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假陽性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家長滿意率比較
研究組家長滿意率為94.4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聽力障礙是新生兒出生缺陷中的常見類型,不僅影響新生兒的語言形式,后期還可能影響兒童的心理及情感發展,給家庭帶來沉重的心理及經濟負擔。目前臨床上常通過聽力篩查來發現新生兒可能存在的耳道堵塞、狹小或耳蝸異常,從而通過后期進一步診治來保證聲音傳導[5]。近年來,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查在臨床上大面積應用,篩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日益增多,尤其是在首次篩查未通過,加之新生兒哭鬧時常易導致家長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不利于產婦產后康復[6]。針對性護理主要通過分析影響篩查質量的相關因素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來提高篩查通過率,在本研究中通過安撫新生兒、減少外界環境干擾及降低內噪音來改善新生兒狀態,使其在安靜狀態下接受篩查,盡可能減少外部環境因素、內噪音及篩查技術的干擾,提高首次篩查通過率,保證篩查準確真實。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首次篩查通過率及家長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假陽性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假陽性率,對提高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及家長滿意率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呂廣娟.影響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的相關因素及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8):230.
[2] 劉春麗,王芳,都海英.探討多方位護理干預在提高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降低假陽性率的臨床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06(31):212-213.
[3] 劉華.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醫學信息,2016,29(35):190-191.
[4] 顧英姿.新生兒聽力篩查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05):317.
[5] 郭珊珊.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的影響因素與護理方法探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15):122.
[6] 賈玉敏.影響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的相關因素及針對性護理干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7,23(0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