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莉
【摘 要】 目的:探討預防性護理用于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期間的價值。方法:選取80例特重型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觀察組給予預防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營養狀況和存活率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期間護理中采用預防性護理,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有效預防并發癥,提高患者存活率。
【關鍵詞】特重型腦外傷;預防性護理;鼻飼期間
神經外科中腦外傷的發生率較高,發展速度快,病死率、致殘率較高,預后極差[1]。腦外傷多因腦部受到外界沖擊所致,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通常無法正常生活,多數患者伴有呼吸障礙、吞咽障礙、昏迷等癥狀,使呼吸道聚集大量分泌物,若不及時處理,極易威脅患者生命[2]。鼻飼法是維持特重型腦外傷患者每日所需營養的主要方法,是在患者鼻腔內插入導管,通過導管向患者身體輸入食物和水,提供患者所需營養。但鼻飼中,食物誤吸和反流情況常有發生,有較大危害性,因此在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期間實施科學、有效護理措施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康復有重要意義[3]。為了深入探究預防性護理用于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期間的價值,本文作者對80例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特重型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0~70歲,平均(50.6±4.0)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2~71歲,平均(52.3±3.8)歲。對比兩組各項臨床指標,結果顯示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本次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本院知情同意書》;所有納入研究對象均經頭顱MRI或者CT確診。
1.2.2 排除標準 本次研究對象均無合并嚴重傳染性疾病者,無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無入組前應用過細胞毒類、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者,無合并肝硬化、血液病、慢性尿毒癥患者,無既往遺留有神經功能障礙患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通過病情觀察、鼻飼營養支持、體位護理等措施改善患者的病情,促進其康復。
觀察組給予預防性護理。1)預防胃潴留:在輸注前反復抽吸,查看是否殘留、殘留量是多少,老年患者胃液排空時間是123min,延長鼻飼時間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青年患者通常運用胃負壓引流,而發生胃腸功能障礙時則給予胃動力增強藥物。2)鼻飼護理:在鼻飼過程中,適量加深胃導管深度,讓胃管側孔能夠全部達到患者胃部,抬高病床頭30°左右,避免患者在鼻飼過程中發生返流,將患者胃部導管進行固定,防止胃導管脫落,詳細觀察并記錄鼻飼速度、用藥時間,患者在初次進行鼻飼時,食物和水的用量應控制在75mL,此后慢慢增加用量至200mL,鼻飼速度控制為10mL/min以防止誤吸;鼻飼前,應抽取患者胃部溶液,記錄患者胃部潴留量,當患者胃部溶液超過150mL后,應立即停止喂食,若患者發生呼吸困難情況,應停止鼻飼,將患者頭部放低,預防不良現象發生。3)腹瀉護理:患者大便次數增多、水便樣時需要適量減少鼻飼,并減緩鼻飼速度,給予癥狀嚴重者止瀉藥或者腹部按摩。4)預防感染:鼻飼前用20mL溫水對胃管進行沖洗,防止食物發酵、變質或引起管腔堵塞、胃腸炎,每天經無菌操作更換注射器、紗布,保證管道接頭的無菌狀態。5)預防嘔吐:通過輸液泵勻速輸注或逐次遞增(500mL/d增至1000~1500mL/d)防止患者嘔吐、惡心。
1.4 評價標準
1)對兩組的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并比較,分為四個等級:正常(BMI:18.5~22.9)、輕度營養不良(BMI:17.0~18.4)、中度營養不良(BMI:16.0~16.9)、重度營養不良(BMI低于16)。2)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觀察記錄并比較,并發癥包括胃潴留、腹瀉、嘔吐、感染、返流等;并通過對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來了解患者的生存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加強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營養狀況
觀察組的營養狀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及存活率比較
觀察組無任何并發癥發生;對照組出現胃潴留2例、腹瀉1例、嘔吐2例、感染3例、返流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2.5%;在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后得知,觀察組的存活率為100.0%(40/40),對照組的為77.5%(31/4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通常伴有頭暈、頭痛、惡心、意識模糊等癥狀,不能自主進食,使得身體消耗了過量能量,蛋白質大量分解,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4]。特重型腦外傷患者常采取鼻飼法來維持身體營養,幫助患者提高機體對外界的抵抗力,增強免疫力,還能提高細胞黏膜的屏障作用,促進細胞的修復和增生,改善患者身體水腫和細胞損傷[5]。但極有可能引起返流情況,給患者的生命帶來較大威脅。因此在臨床上通常采用預防性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減少營養不良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預防性護理的觀察組,營養狀況、并發癥發生率及存活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期間護理中采用預防性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有效預防并發癥,提高患者存活率。
參考文獻
[1] 趙艷萍.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14):140,148.
[2] 李芳.預防性護理對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并發癥的臨床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38):87,93.
[3] 鄭端桑.預防性護理對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并發癥的臨床作用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9):273-274.
[4] 鐘建平.預防性護理對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并發癥的臨床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1):312,375.
[5] 莫介梅.預防性護理模式對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并發癥發生的作用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6,59(04):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