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兆美 李本峰

【摘 要】 目的:探究外科腹外疝患者行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及意義。方法:擇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人民醫院普外科接受治療的74例腹外疝患者,根據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包括對照組(n=37)及觀察組(n=37)。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開展快速康復護理。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圍術期相關指標進行記錄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用時、下床活動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相比對照組均顯著更短,數據差異明顯,在統計學中有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40%,與對照組的21.62%相比數據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外科腹外疝患者行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縮短患者下床活動、排便及住院時間,規避并發癥風險,對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快速康復理念;腹外疝;護理干預
腹外疝是臨床常見疝氣之一,其臨床定義為腹腔內某一臟器或某組織偏離正常軌道,同期壁層腹膜在患者薄弱腹壁處突起,以患者的實際情況該疾病可主要分為腹股溝疝、臍疝、切口疝等類型,臨床中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和預后。但是手術療法具有機體創傷性和術后并發癥風險,因此在圍術期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其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1]。本次擇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人民醫院普外科接受治療的74例腹外疝患者,進行分組行不同護理模式,探究常規護理與快速康復護理對患者的不同影響。現做出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人民醫院普外科接受治療的74例腹外疝患者,根據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包括對照組(n=37)及觀察組(n=37)。對照組中男23例,女14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37.3±2.1)歲;包括腹股溝疝30例,臍疝3例,切口疝2例,股疝2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2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38.1±2.3)歲;包括腹股溝疝29例,臍疝2例,切口疝3例,股疝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疝氣類型數據差異相近,經統計學比較無意義(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觀察并檢測患者生命體征,術前開展健康教育和準備指導,術后實施常規抗感染治療和預防性干預,同時做好患者病房環境護理等。
觀察組開展快速康復護理:1)術前護理:告知患者疾病發生的原因、臨床癥狀、影響因素、治療方法、預后方案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增強患者對自身情況的了解,以提升其治療依從性。積極與患者進行主動溝通,了解并評估患者心理狀況,針對存在負面情緒的患者開展心理指導,緩解其不良心理,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針對腹外疝患者術前需禁水禁食至少6h,術前2h通過聚乙二醇電解質散進行腸道清潔和準備,為手術開展奠定基礎。2)術中護理:術前準備好手術器械,提前調整手術室內溫、濕度,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幫助其進行體位調整,給予患者覆蓋毛毯等方式的保溫護理,避免低溫對患者的不良影響。麻醉后輔助醫生進行手術操作和神經系統保護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發生異常時及時匯報。3)術后護理:術后疼痛是常見并發癥,應根據患者疼痛閾值為患者實施不同的疼痛護理,針對疼痛輕微可忍受者通過聽音樂、看視頻、聊天或閱讀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針對疼痛較為嚴重無法忍耐的患者,遵醫囑行鎮痛藥物或鎮痛泵處理[3]。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指導患者進行床上四肢運動康復鍛煉,下床康復運動包括慢走等,以促進患者胃腸蠕動。出院前叮囑患者進行適當運動,但是避免提取重物或長期站立,以免對手術效果造成不良影響。飲食以半流食為主,避免便秘。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用時、下床活動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均行統計學軟件(SPSS 17.0)計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用時、下床活動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相比對照組均顯著更短,數據差異明顯,在統計學中有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40%,與對照組的21.62%相比數據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快速康復護理是新型外科護理模式之一,是通過在患者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以達到減少患者圍術期不良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規避并發癥風險,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時間的目的[4]。腹外疝患者多行外科手術治療,該種治療方式難免對患者機體組織造成一定的創傷,可能延長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增加術后并發癥風險,導致患者手術效果不理想,因此針對腹外疝外科手術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腹外疝手術患者,通過術前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及腸道清潔準備,術后保溫護理及生命體征觀察,術后疼痛護理、康復鍛煉、出院指導等多種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形式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增強其治療信心和依從性,減少疼痛應激對手術療效的不良影響,及早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進而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縮短患者下床活動、排便和住院時間,有利于提升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5-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圍術期指標及并發癥情況相比對照組顯著更優,說明該種護理模式有利于促進腹外疝手術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腹外疝手術患者行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因此該種護理模式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閆華.探討快速康復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6(16):115-116.
[2] 曾惠珠.快速康復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31):148-150.
[3] 郭莉萍,謝麗娟.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外科腹外疝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8):168-170.
[4] 陳倫霞.快速康復理念在外科腹外疝病人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S1):18,20.
[5] 易艷萍.外科腹外疝患者護理中快速康復理念的臨床應用體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02):162-163.
[6] 尹秀紅.腹外疝病人護理中快速康復理念的應用意義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