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爾東 毛 慶 遲曉峰 楊曉鳳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模式不僅深受企業青睞,同時也有效推動了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本文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系審計專業“東審”訂單班為例,探索高職院校實施“訂單培養、定向就業”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國家教育“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高職院校要推行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模式,推行校企一體化育人,推進“訂單式”培養。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規定》,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 《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就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而言,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務就是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培養符合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向發展。通過校企合作,學校了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信息及動向,從而調整專業結構、重新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并對課程體系進行相應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企業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自身的進一步發展找到智力支持,為人才提供相應儲備。
高職院校各專業均擁有一定數量的校企合作單位,學生在第六學期頂崗實習時,這些校企合作單位會提供相應的實習崗位給學生,由于每一年提供的實習崗位有限,而且不能保證所有的崗位都和學生所學專業相關,導致大部分學生需要自行聯系。盡管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率高于本科院校,但是基于上述原因,就業質量很難保證,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量也大量增加,需要大量的審計人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系現有的校企合作單位中有一部分是會計師事務所和稅務師事務所,分布在秦皇島市、唐山市和北京市。每年年審期間,都會從畢業生中挑選優秀的學生去進行頂崗實習,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畢業后留在該企業工作。但是受各種條件限制,每年提供的崗位數量不夠穩定,錄用畢業生的標準也不夠統一,導致經濟系和這些用人單位始終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校企合作。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系審計專業2016年被確定為河北省教育廳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建設項目。基于以上契機,審計專業與“東審事務所”經過深入交流研討,簽訂了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合作協議,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2017年、2018年各組建2個自然班,成立“東審”訂單班,采用訂單式培養,定向為東審事務所培養審計人才,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員工培訓同步進行的新模式。該訂單班特點:
1.訂單班學生整體素質較高。該班在招生時,按高考成績進行首輪篩選,然后由東審事務所人事主管和專任教師組成的團隊對成績符合要求的學生進行面試,按照事務所的要求從各個方面進行選擇。因此,訂單班學生的專業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在同年級學生中都較為突出,為實現培養符合東審事務所要求的高素質、高技能審計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成立“東審班管理委員會”,建立校企共育培養機制。成立了由東審事務所代表、系領導班子成員、專業教師代表組成的“東審班管理委員會”,研究制定了“東審”訂單班學員的選拔與考評機制、管理機制、人才培養方案等相關制度和文件,并對“東審”訂單班人才培養質量和管理運行進行協調監管。由東審商學院講師團隊與學院專業教師進行師資互認,組成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共同制定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技術標準,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共同評價學生,實行“雙主體”育人。校企雙方共同負責學生三年的專業學習及實習實訓。
3.訂單班學生在培養過程中采用了“四階遞進、五元評價”的人才培養模式。系部結合東審事務所的具體情況以及對員工的各項要求,為“東審”訂單班學生制訂了專門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了項目化管理機制,實現人才培養過程項目化、課程教學活動項目化、學生管理與考核項目化,對不滿足訂單班要求的學生進行淘汰,對其他班級有強烈意愿、符合要求的進行二次錄取。同時,東審事務所為訂單班學生設立了以審計專業2012級優秀畢業生常大鵬名字命名的“大鵬助夢基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審計專業學生,使得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積極性得到大幅提高。
4.校企合作,共育職業文化。訂單班學生經過前期的面試、行業介紹環節,對東審事務所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入學后,通過校企聯合舉辦的“開班典禮”,了解了東審事務所的發展歷程以及今后的發展藍圖,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同時,審計專業與東審事務所共同發起了“東審杯”我愛審計主題征文活動,學生積極踴躍投稿,規劃作為一名審計人對未來職業生涯的美好藍圖。事務所還邀請3名優秀學生參加其舉辦的“青春有夢、注資未來”半年會演講比賽,和事務所的優秀員工同臺交流。這一系列的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審計專業的認識,明確了未來奮斗的方向和目標,責任感、使命感都得到了增強,執業意識和職業自信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全面貫徹了培養具有東審文化理念、適應東審管理制度、符合東審人才標準的高素質審計人才的培養目標。
5.校企深度融合,提高學生就業質量。不同于以往的校企合作,在第四學期,訂單班打破常規教學安排,所有學生由東審事務所統一安排跟崗實習,確定實習崗位,并指派項目經理進行工作指導,對每名學生跟崗實習情況作出評價。學生將在第五學期重返校園,教師根據校外指導教師的反饋,針對學生在跟崗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理論知識補充,進一步夯實基礎,促進第六學期的頂崗實習。由此可見,“東審”訂單班這種校企合作新模式以“訂單培養”為依托,以“定向就業”為保證,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校企之間緊密銜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質量。
6.與東審事務所共同打造“蒲公英計劃”,創新校企合作項目化管理模式。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與東審事務所依托東審商學院共同打造“蒲公英計劃”,聯合南京審計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系列校企合作項目,合作過程中采用項目化管理模式,開發了訂單班項目、師資培養項目、課程開發項目、實習實訓項目、技術服務項目、文化活動項目。通過合作項目的實施,逐步完善各項項目化管理制度,協助東審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全面系統的校企合作工作,為校企合作新模式進一步拓寬思路。
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改革實踐過程中,通過“訂單培養、定向就業”新模式,實現了學生、學校、企業和社會的多贏。對于學生,通過訂單培養,入學即就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對于學校,在全面提升專業內涵建設水平、提高專業實踐教學水平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學生就業質量;對于企業,校企深度合作按照企業要求培養人才,大大降低了用人成本,訂單班的持續性也解決了企業人才儲備問題;對于社會而言,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避免了對學生“錯位培養”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