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秀
◆摘 ?要:教學成功與否,與教學活動設計師的質量高低緊密相關。統計與概率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在教學活動中如果融入當地特色產業信息,那么統計活動教學不再單是一個教學活動,而一個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學活動。
◆關鍵詞:家鄉;特色;激活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中注重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設計有效的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經歷數學的發生發展過程,是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教學成功與否,與教學活動設計師的質量高低緊密相關。統計與概率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在教學活動中如果融入當地特色產業信息,那么統計活動教學不再單是一個教學活動,而一個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學活動。
“在統計教學中,設計有效的統計活動,使學生經歷完整的統計過程,包括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展示數據、從數據中提取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說明問題。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統計活動經驗,加深理解統計思想與方法。”《數學課程標準》為我們指導了方向。
我在進行簡單的統計教學時,結合所在我鎮近年大力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龍蝦和柑橘)進行饒有興趣的教學活動。龍蝦和柑橘,學生家中就有的產業,熟悉、親近,學生易于接受,遠遠比用書本上已有的例子或高大上的形式主義的“探究”來得直接、生動。特色產業中的統計活動特色倍增。
一、新知識源自熟悉的生活
首先,課題引入自然,不生疏。我用龍蝦新聞短視頻引入,學生大呼:“我家的”“我家都養有”,興趣一下就來了。幾個釣龍蝦的畫面更激起了學生求知欲望。
其次,小組活動成了完成為家鄉出主題的活動。我順勢拋出:“面對一個兜子里的龍蝦,你該怎么來賣?”學生各出主意:“按個頭大小賣”、“按養殖田的水質來賣”、“可按顏色來分類賣”……小組討論后認為:應該先選擇一個標準進行分類,然后再數數每一類有多少龍蝦,再把它們填到相應的表格中。統計表很順利復習完成了。
同時,完成教學任務不再是任務,而是一件愉快的事兒。面對“如何把這個統計表上類別、數量用圖來表示呢?”提問,學生小組合作想辦法完成格子的統計圖。學生在展示與互相評價中,知道不涂出邊框線、涂色均勻才好看;從下往上便于比較;分類要統一,數量要準確,等等。
家鄉的特色產業進入課堂,學生不抵觸易于接受,課堂氣氛活躍又緊扣教學內容要點。把原本枯燥的統計教學變成了活生生的想辦法、出主意的學生活動了。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團結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得到鍛煉。
二、提升感性知識到理性認識
知識源于生活,但這畢竟是低級的感性知識,還需進一步提升才能讓原本粗糙感性知識精細化。接著看柑橘短視頻中,學生面對壓滿枝頭、鮮艷欲滴十多個柑橘品種,學生又一次歡呼雀躍起來,有幾個學生從書包或課桌里還拿出從家里帶作加餐的柑橘與同小組的同學分享起來。我沒有制止他們的分享,我問他們:“你們最喜歡吃什么品種的柑橘?”學生們一下子象炸了鍋似的。我順勢讓他們說說:“面對班上大家有這個多最喜愛的柑橘品種,我們該如何來統計呢?”有說:“舉手統計”的,有說“列隊統計”的,有說“抱團統計”的……接下來,讓小組內先討論分類,再討論如何分類和統計。小組討論后,小組長們又聚在一起,教師適當加以引導,商量出一個辦法:把全班最喜歡的柑橘品種分為“紅柑”、“血橙”、“柚子”和“其他”四類;
“出謀劃策”在這里得到了有力運用,學生想辦法了,他們用作業紙動手制出了“紅柑”、“血橙”、“柚子”和“其他”四塊簡單的牌子;然后列隊分類統計……《數學課程標準》中“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里得以實質性體現。
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的難與不難,在于教師找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突破口。數學教學離不開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離開活動載體的政治思想情感教育是空洞無效的。用當地特色產業來進行教育倍感親熱:原來我們的家鄉、我的家鄉中還蘊藏著這多么數學知識!也感受到數學學習不再是枯燥單一的事,數學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家鄉的特色產業上了電視,本身也是一件自豪感倍增的事,讓愛家鄉不再是一句空話。
同時,用家鄉特色產業進行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還讓學生感受到精準扶貧在當地帶來的活力。在精準扶貧中,特產倍出,以前難見的東西再也不再是稀罕物品,特別是學生家中都有的產業,更是教學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難得好教材、教具。這就需要教師去挖掘、去設計了。
四、活用還得活用
讓學生在親身參與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用學生熟悉又曾沒有認真思考過事物讓其親自參與、自主探索來獲得知識,問題得到解決,情感、態度得到發展。只有教師設計得活,學生才可能學得活。這就需要教師用學生身邊熟知的事物來進行教學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能有效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精準把握一節課所授數學知識的實質和學生的年齡、思維、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確定出一個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再選擇一個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
五、特色產業載體與傳授知識的有機整合
作為活動載體的特色產業要與本節課欲傳授的知識有機高度一致,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讓我們“玩”家鄉特色產業,而不是逼迫讓我們學習。在親切,自然在活動中自然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和學好本領為家鄉建設作貢獻的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情是最好的動力。學生有了這一好“老師”和“動力”,學生小組合作進行統計活動,完成統計表,就成了學生自己想干、愿意干的事了。播放家鄉特色產業新聞新穎、有吸引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設計類比方法的運用、引導發現問題特別是自主學習,讓學生體驗到小組合作獲取知識的喜悅感、成功感。小組合作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精神得以充分體現。在教學中,對問題的提出、對問題的思考和對問題的解決都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合作學習在這里得到完善詮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學生學會了統計表數據、條形統計圖的制作基礎上,讓學生們自己想辦法來完成班上學生喜歡柑橘統計的方法、并自己設計出活動方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進行生活實際操作的能力。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兒歌結尾,既豐富了整堂課的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更是對全節課的知識要點進行了歸納和識記,再次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啟發性思維、自主探索知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得到加強和提升。
當然,用活用靈家鄉特色產業進行有效數學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多思多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