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建
【摘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兩個布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為了更好推進“兩個布局”,必須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既是相互聯系的,又是相互促進的。在貫徹實施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實現整體推進、協調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
【關鍵詞】“兩個布局” 整體推進 重點突破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刻論述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措施,具有鮮明的全局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標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從這個目標來看,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為順利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奠定堅實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強調的是在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的改革,目標是“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全面依法治國強調的是“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強調的也是“全面”,“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只有全面實施這三大戰略舉措,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首要之義是“全面”二字。“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顧名思義,全面性也非常顯著,涵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五大主要領域。從改革開放之初提出的“兩手論”到現在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反映了黨對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探索和發展,體現了對建成小康社會的認識越來越全面的理論演進過程。可以說,“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規定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同時,更應當看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也都得到了很好體現。例如,全面深化改革,就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的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也都體現在這五大領域。沒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這三大戰略舉措的整體推進,“五位一體”就難以成為一個互相作用、互相促進、有機集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上看,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需要盡快補齊的短板主要是扶貧、縮小收入差距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過,“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最突出的短板”,“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突出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期,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些重點問題,加大投入,提高效率,盡快補齊這些短板。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包括改革和創新兩個方面,一是要積極改革那些現有的已經不適應實踐發展需要的制度和法律法規,二是要積極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的新要求,“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目的就是“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關于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的是,“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可見,不論是國家治理體系建設,還是國家治理能力建設,任務都是非常艱巨的。
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是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用“難啃的硬骨頭”來強調當前在法治領域存在的薄弱環節,特別指出了在依法治國方面存在的一些重要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在某些地方存在的只重視發展而忽視法治的誤區,并且以部分地方存在的黑惡勢力、幾起影響較大的冤假錯案,特別是長春長生疫苗案為例,從廣大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視角深刻論述了全面依法治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全面從嚴治黨部分,從八個方面對黨的建設進行了部署,并且明確提出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論述了黨的政治建設的各項任務,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一個時期以來出現的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時指出,“要解決黨內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充分說明了思想政治建設在從嚴治黨上的重要意義。
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上看,經濟建設的重點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任務十分迫切、十分艱巨。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的大背景下,必須加強實體經濟建設,更加重視科技進步及其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在關鍵技術和關鍵產業上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推進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挑戰可能更多,這是因為改革開放以來,曾一度存在重經濟發展、輕生態環境保護的傾向。直到今天,在某些地區,還存在為了經濟發展或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不惜犧牲生態安全和環境質量的不良現象。同時,由于法律法規制度不夠健全,特別是執法不夠嚴格,不少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重視環境保護、甚至恣意破壞環境的現象屢禁不止。因此,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必須把制度建設和嚴格執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正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轉變而提出的新的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實際的“頂層設計”,已經得到我國經濟發展實踐檢驗并且在將來能經得起實踐檢驗的。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而又共同發展的,這就決定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必須統籌推進,就是從整體上共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個方面的發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調的是發展的整體性,每個部分都是整體的構成部分,五個方面缺一不可。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從局部重點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當前,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的同時,我們黨結合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更加強調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當前的階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結合起來,就具有鮮明的時代屬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當前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重點“局部”。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一整體相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局部”具有歷史性、階段性和發展性。
“兩個布局”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又是相互發展促進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當前階段,甚至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都將在我國發展過程中居于總體地位,主導著“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時候,要服從于“五位一體”這個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協調推進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點。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求是》,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