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艷霞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導我國扶貧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構建了完善的扶貧制度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扶貧道路。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扶貧工作更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貫徹因地制宜原則,走出一條符合國情、區情、省情的特色化脫貧攻堅道路;要分層分步分類實施,使扶貧資源配置科學化、高效化;要把幫扶個人與發展集體經濟相結合,使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事業。
【關鍵詞】精準扶貧 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體現了其為民情懷。貧困人口脫貧是習近平總書記最為關心的工作之一。“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是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最深刻、最集中、最生動的闡釋,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人民的深情厚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逾50次赴各地考察,從黃土高坡到茫茫林海,從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區,從西北邊陲到云貴高原,走遍了中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每一次調研,都要到貧困村了解情況,交流脫貧攻堅的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破解深度貧困之策。“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第一位,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好。言語行動之間無不透露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困難群眾的關心和牽掛。
其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的充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就是為了徹底解決無產階級貧困及其背后的制度性原因,進而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現全人類的解放。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圍繞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新境界。
再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他指出,扶貧工作要始終以消除貧困為首要任務,以改善民生為基本目的,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方向,這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實現共同富裕,除了要讓有能力、有條件發展經濟的所有人實現富裕,也不能讓沒有或者暫時沒有能力、條件的人被忽略,這就需要對每個貧困人口進行幫扶。因此,實施精準扶貧,就是要把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貧困群眾,不斷筑牢黨的執政根基,矢志不渝地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最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地為廣大共產黨人作出了指引。“帶領億萬人民群眾構建偉大的中國夢”靠誰去推動去實現?關鍵還是要靠黨員干部。走在廣大基層農村,隨處可見駐村干部忙碌的身影:有的千方百計幫助村里引進項目,有的俯下身子帶領村民發展產業,有的東奔西走協助村民銷售農產品……他們扎根農村、心系群眾、艱苦奮斗,用盡辦法讓貧困群眾邁上幸福的康莊大道。一批又一批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共產黨人,自覺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集中體現。
隨著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扶貧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越來越大。越是面對復雜局面,越是面對困難形勢,我們越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在學懂弄通做實上狠下功夫,堅定信心打贏脫貧攻堅戰。
首先,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狠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涵蓋了扶貧工作的方方面面,指明了脫貧攻堅的工作方向、工作任務、工作目標、工作原則、工作方法。無論是黨政部門還是社會機構,都要從中找到工作動力以及工作思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政治優勢,強力開展脫貧攻堅”。這不僅是治國理政的雄才大略,也是脫貧攻堅的堅定意志和決心。進入脫貧攻堅決勝階段,我們必須要全面、系統、深入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并努力與基層工作實踐相結合。
其次,要貫徹因地制宜原則,走出符合國情、區情、省情的特色化脫貧攻堅道路。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特色化道路。中國貧困地區覆蓋面廣,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體現了貧困的不同形態,有的自然資源富裕但缺乏人力資源,有的既無基本生存條件又無改變惡劣條件的人力資源,有的地區水草豐茂但沒有形成可以規模化的經濟類農林業,等等。事實上,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考慮貧困地區的產業現狀,也要考慮地方的人力結構;既要考慮地方的醫療條件,也要考慮地方的教育條件;既要考慮當前貧困地區能做什么,也要考慮下一步該怎樣發展,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找到符合貧困地區實際的脫貧攻堅之策以及長期致富之路。

再次,要進行分層分步分類的具體實踐,使脫貧攻堅資源的配置更加科學化、高效化。每個貧困地區的生產要素都具有特殊性,而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幫扶力量又具有相當的廣泛性。因此,如何將政治資源、社會資源很好地配置到貧困地區,需要探索一種分層分類分步的實施思路與舉措。所謂分層,就是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進行分層,不同的貧困人群需要不同的幫扶資源。所謂分類,就是對貧困地區的產業結構以及人力結構進行分類,從而采取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不同方式。所謂分步,就是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可以先進行“短平快”的幫扶,實現脫貧達標,然后再開展長期性的扶貧項目,不斷提升扶貧工作的內涵、質量,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富有地區特點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道路。
最后,要把幫扶個人與發展集體經濟相結合,使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因此必須要打好打贏。當前時期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啟動期,也是脫貧攻堅的完成期,因此必須要做好有效銜接。要實現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我們既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保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以脫貧攻堅的扎實成果為鄉村振興開局奠基;又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鞏固和擴大脫貧成果,從而形成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互支撐、有機銜接、協調融合的良性互動格局。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國家治理智庫特約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
②《習近平再赴廣東考察的幾重“心意”》,央視網,2018年10月28日。
③《2018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人》,國家統計局網站,2019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