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巍
[摘 要] 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在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身處價值認同、文化自信的時代,要想借助教育培訓服務國企黨的建設和企業戰略執行,引導干部員工正確理解學習對個人和組織成長的價值意義,積極推動干部員工養成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前提是企業必須明晰新時代教育培訓的形勢與任務。
[關鍵詞] 新時代 企業 教育培訓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志碼:A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同過去相比,我們今天學習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這是由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決定的”。
一、背景介紹
當前,企業不可能依靠簡單復制過去的模式獲得成功,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臨深淵、履薄冰的危機感,要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而產生危機感與緊迫感的根源來自本領恐慌。從某種角度來看,有本領恐慌是有利處的,正是因為人們認識到自身能力與組織發展要求存在的巨大差距,同時又有著迫切解決問題、做好事情的渴求,才會出現本領恐慌,而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從組織到個人在能力上與時代發展要求不完全適應,但卻渾然不知,既缺乏能力自信,又缺少本領恐慌,導致分析與解決問題時談客觀多、講主觀少,指望別人拿方案,自己不擔當,既沒有變革的勇氣,也沒有創新的動力,使許多工作停留在“不出錯”“差不多”“剛剛好”的“半吊子狀態”,延誤了變革的時機,阻礙了持續發展。同時,這些問題也暴露出干部員工很多時候不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自己的能力已固化,工作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而非提升能力,因而缺少持續成長的信念,缺乏持續學習的激情,而這些問題可以依靠教育培訓加以解決。為此,學習常態化將成為新的要求和新的趨勢。
二、新時代企業教育培訓的形勢與任務
(一)強化價值認同
戰略是一種選擇,宣貫戰略不僅僅要告訴大家要干什么,更要解決好為什么這樣干的問題,真正有效的戰略不在于多么復雜、詳盡,而是能夠激發大多數人的共鳴,因此,要講好戰略任務背后的故事,講好自己的故事。同時,戰略也是互動迭代的過程,自上而下的頂層規劃要與自下而上的有效做法相結合,才能使戰略在執行過程中不斷校準和豐富,更具可操作性。目前,企業在戰略宣貫與決策反饋方面的渠道和方式相對單一,通過行政命令或會議方式可以確保戰略有效傳達到各級單位,但有時鞭長莫及,很難解決基層主動作為、積極落實的問題,甚至還會出現斷章取義、曲解戰略的情況,因此,有必要通過教育培訓,在更大范圍內宣貫、解讀并統一戰略思想,幫助廣大干部員工明確戰略部署,做好本職工作。
(二)樹立文化自信
企業文化要成為所有干部員工的價值標準。文化不完全等同于宣傳,文化是一個組織的核心價值體系,是在處理重大問題矛盾時做出的共同價值判斷,要經過長期的淬煉、揚棄、積淀、凝聚,是一件件事的結果顯現,是一個個人的行為解讀,是組織的氛圍營造,是個人的習慣養成。因此,企業文化需要長期持續反復地引導與灌輸,企業教育培訓要在員工全職業生涯周期的學習活動中,將企業文化與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所有干部員工,在對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剖析中,讓干部員工領悟企業文化的內涵與價值,知高線、明底線,認同核心價值體系。
(三)服務國企黨的建設,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教育培訓姓黨,這是國有企業教育培訓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同時,加強教育培訓也是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的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的重要體現。在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而教育培訓是加強黨的思想領導、宣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效載體。通過教育培訓,一是要使廣大干部員工能夠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提高政治洞察力與鑒別力,增強政治自覺。二是要深化對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的理解和認識,解決好“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的思想動力問題。三是要貫徹兩個“一以貫之”的要求,在吸收借鑒現代企業治理模式與管理方法的同時,融入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確保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認識深化、理論成熟、制度完善、實踐有效。四是要努力培養“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加強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黨性修養,同時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動力,引導他們學習和思考治企興企的路徑與方法。五是要對廣大黨員、職工群眾開展廣泛的教育培訓,為他們講清楚、說明白黨在治國理政進程中的戰略選擇與工作舉措,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并踐行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弘揚社會主義優秀文化。
(四)服務企業戰略,牢固樹立“四觀”,統一價值取向
教育培訓應成為戰略的支撐點、變革的策源地、思想的能量場、文化的傳播源,通過教育培訓,一是要面對現代化經濟體系逐步構建、軍民融合戰略加速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持續深化、“瘦身健體”提質增效要求不斷提高的新形勢,幫助企業突破傳統思想觀念與思維模式的束縛,從認識到行動,更加積極開放地擁抱市場、接受競爭,瞄準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完善治理架構、經營方略和管理模式。二是要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進入世界產業鏈高端、應對新一輪產業革命與技術跨代的挑戰,強化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育,積極營造創新氛圍,引導創新文化。三是要使新時代企業教育培訓成為一個“場”,不同的思想、信息、能量在此匯聚、碰撞、融合,將個體與組織連接成一體,在突破了個人利益、部門壁壘、上下隔閡的基礎上,在人與人的聯系、事與事的促動中,對個人的思想行動產生積極的影響力,從而進一步增強組織整體效能。
三、結語
要實現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必須堅持以推進偉大事業為鮮明導向,著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和員工隊伍。通過教育培訓,一是要培養專業能力、弘揚專業精神,干部隊伍的專業化是政治過硬、具有領導能力的專業化,培養干部首先要提高政治素養、政治能力,同時提高專業能力,要打造又博又專、推陳出新的素養結構,引導干部努力提高專業本領。二是要加強領導力與創新力的培育,弘揚企業家精神,根據國企領導人員“二十字標準”,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家隊伍,強化忠誠意識、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戰略思維、增強創新精神、鍛造優秀品行,同時增強領導者帶領團隊、使眾人行的素質與能力。三是要造就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基于企業發展實際,面向全體干部員工開展教育培訓,人盡其才、挖掘潛力,普遍提升崗位勝任力與戰略執行力。四是要增強持續學習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八種本領”,首要的就是增強學習本領,要在全黨營造善于學習、勇于實踐的濃厚氛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推動建設學習大國,習總書記多次指出不僅要善于學習,還要善于重新學習,教育培訓要引導干部員工正確理解學習對個人和組織成長的價值意義,積極推動干部員工養成學習自覺,使持續學習、終身學習成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