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倩
金銀匠在歐洲的存在至少有一兩千年的歷史,就像裁縫、鞋匠一樣,是十分古老的行業。科技在什么時候介入,以怎樣的方式介入,這種平衡點十分重要。從設計來說,固寶琳家族的珠寶工作室也已經早就引入3D設計軟件以及3D打印,但與此同時,珠寶的質量依然取決于工匠們的專業知識和手工作業。
“真正一腳踏入寶石貿易,就發現這一行水很深,極富挑戰,沒有些專業知識是很難涉足的”。固寶琳集團總裁及董事會成員,家族第六代傳人拉斐爾的曾祖父專門到維也納參加一位寶石學大師的課程,但依然覺得自己的寶石知識根本不足以在運營一家珠寶店時贏得客戶的信任。當時的寶石學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這門學科隨著一戰后假冒寶石涌入市場而越來越重要。
第四代的愛德華-約瑟夫-固寶琳(Eduard Josef Gubelin)成了這個家族企業的轉折點,他的學術氣質多于商業氣質,反倒成了一種家族優勢。如果沒有愛德華,固家在1923年成立的寶石鑒定所(Gübelin Gem Lab)也不可能最終在全世界收集了超過2.5萬顆樣本寶石,很多都是愛德華本人跋山涉水在一些礦區找到的。
通過第三代和第四代的努力,到1988年,當家族第五代接過企業時,固寶琳已經從100多年前那個小小的鐘表修理作坊發展成瑞士首要的高級珠寶品牌。一直到今天,寶石鑒定所的員工依然會深入一線礦區和珍珠養殖廠,為參考寶石采集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