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華 葛波 蔡孟會 劉峰 韋爾東 何天基 梁云霄 葛天宇
[摘要] 2015年起,國家衛計委(現更名為國家衛健委)結合國內醫學教育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在全國推行“四證合一”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這一新模式。然而近3年的實踐過程中,顯露出教學與管理上的問題。該文結合了桂林醫學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現狀,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臨床與科研能力均衡培養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b)-0141-04
Thoughts on the New Mode of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XIA Zhong-hua1, GE Bo1, CAI Meng-hui1, LIU Feng1, WEI Er-dong2, HE Tian-ji2, LIANG Yun-xiao2, GE Tian-yu2
1.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ilin, Guangxi, 541100 China;2.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 Since 2015,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now renamed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Health Commission) has combined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promote the new model of “four certificates-in-one” clinical medicine degree graduate training. However,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of practice,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have emerged.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status quo of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in Guilin Medical Colleg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balanced training of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Medicin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以《關于印發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下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2015]9號)為主體,結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七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衛科教發[2013]56號),對規培進行銜接并統一內容的培養方式,標志著新模式培養正式拉開序幕。這一模式符合我國新時期要求,對培養高層次臨床醫學人才,提高臨床醫療隊伍整體水平和醫療工作質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這也是大勢所趨。新型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還處于初期,這一工作的各個方面還有待完善,需要不斷探索與實踐。
1?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新模式
根據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簡稱“專碩”)培養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自2015年起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發生質的變化,即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培養,意味著專碩在3年學習中既要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又要進行科研。目前,專碩在研二期間需參加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并順利通過且拿到《執業醫師資格證》后,在研三期間才可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試,拿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之后才可以參加畢業答辯,順利通過后可得到《碩士研究生畢業證》《碩士學位證》。這一新模式對于培養高端復合應用型醫學人才起到重要重要,在2017年最新的“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再次被明確為未來醫學人才培養和改革的方向。
該校以國家頒布的關于專碩新培養模式的政策為基礎,結合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況以及研究生學籍管理的相關規定,對不適合或者不愿意繼續進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的學生進行合理的政策改革,即分流機制。若學員在第二學年內沒有取得醫師資格證書或者學員認為科研更重要,學校將根據學員意愿及相關培養政策,安排其轉為學術學位研究生,按照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完成學術研究生培養方案規定要求,并參加學術研究生畢業答辯審核;若學生在學校規定的年限內,未通過學位課程學習及考核、或者未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或者未達到畢業答辯要求,或者未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經過學校批準延長學習年限。這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專碩生不能順利畢業的幾率。這一政策在其他院校也有沿用。
2? 臨床專碩培養新模式的思考
2.1? 課程與教學方面
2.1.1 課程設置方面? 大部分院校(包括我校)關于專碩的培養方案缺乏新穎性,未完全結合學員學習的實際,過于復制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公共必修課比例過大,針對性不強,學員滿意度和積極性不高。
2.1.2 教學方式方面? 絕大分部高等院校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沒有充分考慮學員學習的質量,以教師為中心、灌輸知識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員的創新思維,同時未充分考慮學員的時間分配,出現理論課與科室輪轉發生沖突。
2.2? 臨床與科研能力培養方面
2.2.1 臨床培養方面? ?一部分導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剖析不夠深,將科研及論文撰寫擺在絕對地位,以在北大核心期刊甚至 SCI上發表論文作為畢業要求,而忽視臨床能力的培養,這樣可能會違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關于印發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2015]9號)所要求的目標;部分臨床帶教老師不敢放手,甚至不重視研究生的臨床能力培訓,這可能會導致學員無法順利畢業,甚至學員會淪為外行醫生,阻礙了醫學教育的更遠發展;此外,學員對專碩培養的目標認識不全面及對臨床輪轉產生誤解,不能按時完成輪轉科室常見疾病的培訓,有的在非本專業科室輪轉時不認真,不按期輪轉,工作不主動,造成培養質量差,臨床思維差,基本技能不過關。
2.2.2 科研能力培養方面? 3年的時光中,專碩需要花33個月完成臨床科室輪轉,導師直接指導的時間較少,認為研究生分擔科研任務的精力有限,導師將焦點放在學術型研究生上,過分降低專碩的學術目標,甚至完全忽視專碩的科研能力培養,學員在科研方面一片空白,畢業后與本科生無差別;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臨床醫學即是如此,若要達到一定的臨床水平,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實踐,一些高校過于關注學員的臨床能力培養,而對專碩學術要求過低,犧牲學員科研理論學習的部分時間,阻礙了學員更長遠的發展;當然,部分學員對科研的認識也存在誤區,認為專碩培養最主要的目標是培養臨床能力,忽視或者放棄科研,也有部分學生因臨床轉輪任務繁重,空閑時間不足,而不得不降低對科研的要求。
2.3? 考核與監督方面
2.3.1 導師層面? 一方面,部分院校對導師的遴選把控不嚴,過分看重科研項目數量和科研成果,而忽視對導師的品德的考量;另一方面,高校和附屬醫院在績效考評等方面對導師的臨床教學工作量和質量缺乏有效評估和監督,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的工作沒有進行一定的表彰,這樣導師的帶教積極性可能會有所影響。
2.3.2 臨床科室層面? 部分附屬醫院對臨床帶教老師的帶教工作的監督、管理和考核以及獎懲制度沒有嚴格執行,甚至沒有建立相關機制,同時大多數臨床醫生自身的臨床、科研及教學任務已經相當繁重,帶教老師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甚至對學員的臨床培養完全不負責。
2.3.3 學生層面? 一方面,不少醫院及其臨床科室對學員臨床考核和評價標準的不完善,缺乏系統的統一量化、操作性強的評分標準,沒有明確規定學員掌握的水平,而是抽象性概況,沒有結合科室具體情況去細化考核標準,模式老套,形式主義風嚴重,專業學位型碩士的臨床技能及人文素養無法得到全面的評估,不利于學員的素質教育;另一方面,考核人員對學員的考核執行不嚴格,醫院管理部分對考核缺乏監督,存在人情分等現象,很容易出現學科考核過程走過場的現象,直接影響學員的培養質量;此外,隨著國家醫療體制的完善,在患者身體上操作考試已成過去式,但又沒找到合適的替代方式,使臨床技能考核與預期會有一段差距。
2.3.4 院校方面? 我國東西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促使醫學教育資源不斷向東部地區聚集,從而導致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地區差異明顯。
3? 臨床專碩培養新模式的建議
3.1? 科學設置課程與靈活教學
3.1.1 科學設置課程? 可將公共課程進行精簡,但有關科研課程如循證醫學、臨床科研方法、統計學軟件應用等不應過多壓縮,可適當增加醫療法規、醫患溝通等醫師執業知識與技能培養以及臨床實踐基本技能培養方面的課程模塊,該校增設醫患溝通、循證醫學、醫德醫風等課程,以此提升學員的綜合素質。課程設置注重應用性、系統性和前沿性。
3.1.2 多種方式結合教學? 可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與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case-based learning,CBL)相結合,學員的學習質量將會發現質變;該校結合學員培養實際,以網絡授課為主體,集中授課為輔,以此避免臨床實踐與理論學習發生沖突。此外,可定期開展一些學術講座及交流,學員向大咖們學習經驗,擴展學術視野、開闊思路。
3.2? 臨床與科研能力培養兼顧
導師、管理部門及學生要正確全面認識專碩培養新模式的目標及要求,不應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理念,應該因地制宜,平衡把握。學員與導師溝通協商,將臨床培訓和科研培養時間合理規劃,兼顧兩者;導師應克服“科研就是進實驗室”的錯誤思想,融科研于臨床,這樣更利于高級臨床醫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結合學員個人實際情況,合理設定學術目標,切忌學員科研培養打折扣。在臨床能力培養方面,將專碩的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加以對接,不能降低學員的要求,達到同學科合格住院醫師的臨床診療水平;在科研培養方面,院校應盡可能創造條件,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注重學員文獻檢索及論文寫作的培養。該校部分導師實現任務制,定期給學員安排論文寫作及實驗操作任務,同時每月1~2次進行任務匯報及經驗交流,相互學習科研經驗。只有兩者結合培養、不偏不倚,才能突顯新時代專碩研究生的閃光點,符合國家復合型人才要求。
3.3? 規范考核與監督制度并嚴格實踐
3.3.1 導師層面? ①建立并嚴格實踐雙導師組制,第一導師即研究生報考的導師,主要負責學員的學術研究培養;助理導師即臨床科室帶教老師,主要負責學員的臨床能力培養;②嚴格導師遴選機制,在臨床診療、學術研究及為人處世、醫學人文等方面均要嚴格要求,促使導師給學員起到示范作用,定期舉辦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培訓班,提升導師業務水平及教學能力;③建立并嚴格執行導師考核制度,實現淘汰制及獎勵制。
3.3.2 臨床科室層面? 醫院管理部門可建立并嚴格執行帶教老師考核制度,并實行獎懲制,激發帶教老師的責任感,調動其積極性;同時定期舉辦帶教老師研討會,相互學習經驗,完善學員臨床培養制度。該校臨床醫院針對科室帶教情況每月不定時進行巡視,核查教學工作,并設立考核及獎勵制度。
3.3.3 學生層面? 醫院管理部門及臨床科室共同商討構建科學、合理的臨床考核體系,依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細則要求,結合科室具體情況,設置全面、科學的理論和實踐考核;同時科室成立學員考核小組,醫院管理部門派出監督人員,嚴格執行考核制度。此外,醫院可建立學員輪轉獎懲制,提高學員培訓的積極性。
3.4? 建立院校聯盟
打破學校間壁壘,結合院校教學實際,成立院校聯盟,共同合作,共享資源,共同發展,縮小區域間院校教學差距。
4? 展望
縱觀中國教育發展史,我們有理由、有信心相信醫學專碩研究生培養這一結合中國醫學教育國情的模式將會更完善、更有中國特色,引領中國醫療衛生事業走向未來。
[參考文獻]
[1]? 戴麗娜,宋錦璘.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的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3):8-9.
[2]? 顧衛平,陳崗,張棟華,等.能力導向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規培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1):58-62.
[3]? 張毅.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制度改革帶來的困惑與挑戰[J].醫學教育管理,2015,1(3):205-207,210.
[4]? 朱紅,王德偉,鞠學紅,等.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考核體系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21-222.
[5]? 葛炳辰,黃華興,夏添松.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1):67-69.
[6]? 姚若斯,劉琳琳,時梅林,等.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6):505-508.
[7]? 任延剛,袁本濤.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9):32-36.
[8]? 王立茹.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培養中問題的思考[J].醫學教育管理,2016,2(4):607-609,616.
[9]? 覃兆軍,向春艷,占樂云,等.新政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5):129-130.
[10]? 薄海美,李建民,苑杰,等.以卓越醫生培養為背景,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管理[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6, 33(1):66-67.
[11]? 袁軻,侯延斌,陳地龍,等.研究生導師組制度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30):4300-4301.
[12]? 唐子人,杭晨晨,邵瑞,等.急診醫學專業學位“雙軌合一”培養的現狀及建議[J].中國病案,2015,16(2):85-87.
[13]? 許逢明,李明意.新醫學人才培養方式的探討與思考[J].中國高校科技,2015(8):13-15.
[14]? 魏曉麗.有關臨床醫學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幾點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2):4-6.
[15]? 賈金忠,王志鋒,段麗萍,等.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5):58-61.
[16]? 楊瑞青,付秀華,劉艷陽,等.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3):246-248.
[17]? 汪玲.“5+3”模式下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J].中國高校科技,2016(Z1):65-67.
[18]? 牛亦農,張琦,邢念增.關于外科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思考[J].醫學教育管理,2016,2(3):527-530.
[19]? 肖志波,張淼波,滕雯,等.規范化培訓制度下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新思路[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3):103-104.
[20]? 陸松鶴,田丹,蔡志華,等.臨床醫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對策[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4,21(6):577-579.
[21]? 胡光麗,李海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26(11):1196-1198.
[22]? 李然,張偉國,熊坤林,等.淺談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以醫學影像學為例[J].重慶醫學,2014,43(7):887-889.
[23]? 李晨曦,羅希,劉璐,等.醫學研究生教育結構優化問題研究—基于13所醫學院校的深度訪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8(5):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