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寧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基于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社區慢性病防治效果。方法 選取該社區衛生院自2017年1—12月這段期間內接收診治的社區慢性病患者6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將之按照“隨機對照分組法”分成兩組:對觀察組(30例)采取基于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社區護理服務,對對照組(30例)采取常規社區護理服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慢性病規范建檔率、慢性病規范管理率、干預前后的CDSMP評分、疾病知識知曉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以及干預6個月后的血糖、血壓、血脂達標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慢性病規范建檔率和慢性病規范管理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6.584、6.137,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的CDSMP評分、疾病知識知曉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62、0.587、0.543,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CDSMP評分、疾病知識知曉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t=9.568、7.243、7.892,P<0.05)。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達標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χ2=7.755、8.273、7.156,P<0.05)。結論 通過基于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社區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提高社區慢性病防治效果,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 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社區慢性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 R19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b)-0154-02
慢性病指的是那些在社區居民中多發的,疾病期限較長,呈慢性及進展性發展特點的疾病,例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1]。慢性病雖一時不致命,但卻會慢慢消耗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同時也給其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較為沉重的負擔[2]。因此,如何有效防治社區慢性病,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而據臨床實踐發現,基于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社區護理模式在慢性病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該文研究基于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社區慢性病防治效果,現選取了該社區衛生院自2017年1—12月這段期間內接收診治的社區慢性病患者6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社區衛生院接收診治的社區慢性病患者6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將之按照“隨機對照分組法”分成兩組:觀察組(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0~82歲,平均年齡(68.3±4.2)歲;包括慢性心腦血管疾病8例、糖尿病12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7例、其他慢性疾病3例;對照組(30例)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67.6±4.5)歲;包括慢性心腦血管疾病10例、糖尿病10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8例、其他慢性疾病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觀察組采取基于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社區護理服務:①全科醫生簽約模式講解:在雙方同意的前提下與患者簽訂對接服務協議,告知患者雙方各自的權利、責任和義務等,并詳細給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特點、優勢以及具體表現形式、服務內容、護理目標等;②全科醫生簽約模式實施:根據社區衛生院自身的營運力量盡可能地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綜合全面地調查患者的相關信息,詳細掌握患者的生活環境和治療環境,為患者建立規范的健康檔案,并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對檔案信息進行跟進更新,同時通過健康體檢、上門隨訪等多種方式獲取患者的病情變化狀況信息;③全面評估慢性病危險因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全面評估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慢性病危險因素,包括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鍛煉習慣等,然后據此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詳細告知其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注意事項和慢性病防治措施,并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和上門隨訪,指導患者正確的自我管理方法;④定期評估護理服務質量:對社區衛生院的護理服務質量進行月度、季度及年度調查評估,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問題的原因,然后制定有效的改進方案。對對照組采取常規社區護理服務,包括:常規健康教育、診療指導、疾病咨詢、生活指導及用藥指導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慢性病規范建檔率、慢性病規范管理率、干預前后的CDSMP評分、疾病知識知曉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以及干預6個月后的血糖、血壓、血脂達標率。
1.4? 統計方法
利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來分析統計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慢性病規范建檔率、慢性病規范管理率
觀察組患者的慢性病規范建檔率和慢性病規范管理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84、6.137,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的CDSMP評分、疾病知識知曉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CDSMP評分、疾病知識知曉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62、0.587、0.543,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CDSMP評分、疾病知識知曉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568、7.243、7.892,P<0.05)。見表2。
2.3? 干預6個月后的血糖、血壓、血脂達標率
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達標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55、8.273、7.156,P<0.05)。見表3。
3? 討論
慢性病具有病程長、治愈難、復發率高等特點,其的防治往往需要聯合不同的機構及專業[3]。在慢性病的防治過程中,對患者的健康宣教、評估及指導十分重要,因為慢性病的防治需要患者自身的積極配合,若患者不肯配合醫療工作,或者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那么防治效果也不會理想[4]。
在傳統的以社區為基礎的慢性病護理中,多是以形式化的健康教育、診療指導、疾病咨詢、生活指導及用藥指導等為主,其既不夠系統全面,也不夠針對性,因此實際疾病防治效果也不佳。
而基于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社區護理服務則是一種社區護理服務新模式,其是以全科醫生簽約為主,以各專業護理人員為輔,通過聯合患者、家屬、醫生、護士以及信息管理人員等多方力量,來為患者實施更加全面系統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5]。在基于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社區護理服務模式下,患者可以得到更加規范的診療和更加詳細的指導,因此其自身的治療依從性也會大大提升[6]。
該文通過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對同期收治的兩組社區慢性病患者進行了研究,根據臨床結果,可以得出結論:通過基于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社區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提高社區慢性病防治效果,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衛鋒.基于全科醫生簽約模式的社區慢性病防治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8,32(7):45-46,49.
[2]? 田如成.全科醫生團隊簽約服務模式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4):90.
[3]? 陳雙杰,梁權,陳浩庭.基于全科醫生以患者為中心與合理化簽約服務管理模式在社區慢性病患者中的管理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8):151-153.
[4]? 王鶯鶯.全科醫生團隊簽約服務模式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6,14(6):650-654.
[5]? 邵利明.全科醫生簽約制下的“SMART服務模式”探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32):22-23.
[6]? 張玲,裴紅鴿.全科醫生團隊簽約服務模式的探討與思考[J].華西醫學,2015,30(5):947-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