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 鄭智山
計劃經濟中的薪酬稱為工資,實際上是企業支付給職工的生活保障。當時,員工的工資水平與員工的工齡成正比。當時的工資制度主要考慮員工的生活負荷,為了平衡生活負荷與服務年限的關系,通過困難補助的形式,基本平衡了生活負荷與服務年限的關系。本文討論全面薪酬管理在企業中應用。
一、什么是全面薪酬
面對未來商業環境的激烈競爭,人力資源管理將成為影響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健全的薪酬體系是吸引、激勵和留住人才的有力工具。設計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已成為企業薪酬管理的難點。全面薪酬管理是目前薪酬體系設計的發展趨勢,它將經濟薪酬與非經濟薪酬相結合,在多個層次和多個方面滿足員工的需求。
全面薪酬包括工資、福利、職業發展和工作生活平衡。全面薪酬戰略與實踐不僅利用物質資源(工資、貨幣化福利等),而且利用精神資源(增長、平衡、關懷等)來完成薪酬發放,從而幫助企業以最小的資金投入實現員工激勵最大化的目標。但是,根據美世的調查,與外商投資企業相比,中資企業的工資總額定義相對狹窄。大約40%的中資企業將工資總額定義為“工資”或“工資福利”,而只有23%的外資企業將工資總額定義為“工資福利”。
公司支付給員工的薪酬分為外部和內部兩類,兩者的結合被稱為“全面薪酬”。外部激勵主要是指提供給員工的可量化貨幣價值。例如:基本工資、獎金等短期激勵性工資、股票期權等長期激勵性工資、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貨幣性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貨幣性費用,如住房補貼、俱樂部會員卡、公司配車等。“內部”激勵是指不能以貨幣形式量化的激勵價值。例如,工作滿意度、培訓機會、吸引人的企業文化、工作環境、公司對個人的認可和感激等。
二、我國中小企業薪酬管理現狀
當前中國大多數企業都深感宏觀環境的惡化,并高呼“危機”即將來臨。宏觀形勢嚴峻,加上市場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力成本高、節能環保等社會責任,各種壓力迫使中小企業面臨新一輪轉型升級。一般來說,中小企業薪酬管理存在三大弱點:
首先,工資支付的概念是模糊的。一些企業高管并不認為薪酬管理是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員工在公司,不知道企業薪酬的概念,不知道企業的愿景是什么,只知道今天有工資,明天和后天不知道,員工不會對企業死心塌地。
其次,工資的確定依據不明確。薪酬策略確定后,再進行薪酬確定的依據。至于依據,員工不知道公司是以什么為基礎來確定工資的,因為老板從來不告訴員工確定工資水平的標準是什么,更不用說他們的收入水平是否與過去的努力有關了,至于未來,他們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來獲得高薪。
第三,結構性薪酬缺乏統一性。確定工資基數后,需要確定工資結構,以區分工資的健康和激勵效應,幫助企業正確計算工資成本和相應的投入產出率。但雇主會隨意給出不同的工資水平和結構,很少考慮工資結構應該統一。員工內部的公平性,尤其是每個人結構的相對公平性,由于缺乏結構性薪酬,難以實現。工資在引導員工行為中的作用不明顯,企業難以建立統一規范的工資制度。
三、企業如何實施全面薪酬管理
全面薪酬管理體系的實施是一個困難而復雜的工程,這一制度既有程序性,也有非程序性。它不僅是一種管理理念,也是一種管理思想。關鍵問題是如何實施全面薪酬管理體系,因此相應的管理策略非常重要。
第一,構建以工作為中心、以人為本的組織結構。全面薪酬管理應以開放、扁平、動態的組織結構進行。組織結構應突出標準、橫向和國際的開放性。只有這樣,組織結構才能保持信息的對稱性,實現全面薪酬管理的激勵和溝通功能。
第二,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全面薪酬管理以“人力資源”為“資本”,不斷克服傳統人力資源管理中以所有權為主、以勞動產權為主的弊端。
第三,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構建員工培訓體系。教育培訓應被視為一種報酬手段,使員工獲得智力資本,保證“人力”成長為“資本”,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四是完善激勵機制,獎懲是薪酬綜合管理的基本手段。獎勵應遵循典型性、及時性、適度性、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獎勵相結合的原則,使獎勵產生積極的反饋效果,促進薪酬綜合管理工作的開展。
五是完善內部薪酬制度,第一,使工作更有吸引力,通過工作充實、工作輪換、工作拓展等工作設計手段,使工作更有趣,以滿足員工的成就感需求;第二,為員工的個人成長提供機會;第三,擴大獨立工作的權利,使企業能夠只有通過金錢、加薪和加薪才能擺脫激勵員工的周期。
四、結語
在企業的員工眼中,工資不僅是他們自己的收入,更是對員工過去業績的肯定和認可,未來通過努力工作獲得更高的工資也是員工的預期目標。這將鼓勵他們更努力地工作,并在未來提高他們的表現。因此,運用激勵理論進行科學合理的薪酬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緊密的協作團隊,反而會阻礙員工的積極性。薪酬管理是一把雙刃劍,適當有效的管理可以促進員工在企業發展中的凝聚力。相反,它會嚴重阻礙企業的發展,使企業無法經營,同事也會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作者單位:江西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