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下,大數據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如何做好內部審計工作,成為目前考慮的主要方面。本文分析中,我們在分析大數據含義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大數據的出現給企業內部審計開展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為企業更好做好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對策建議。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一種方式,能夠為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提供保障。內部審計下,企業通過對自身業務予以管控、監督、協調,有助于企業實現價值增值以及實現管理優化。內部審計中,注重企業科學管理,運用規范化的管理模式,確保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轉。審計工作開展中,將必要的審計工作軟件應用到審計工作中,能夠科學合理的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優化企業治理結構。所以,大數據背景下,明確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現狀,做好企業內部審計模式創新,有助于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一、大數據的概念及特征
大數據,即在大量數據的基礎上,很難能夠通過人工及其現有分析軟件等方式對海量數據進行管理并為人們所用的信息。目前,人們很難能夠通過大部分數據庫管理系統來對大數據進行優化管理。大數據對象,除了可能是有限實際數據集合之外,也可能是無限虛擬數據集合。綜合來看,大數據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大體量。之前數據單位僅用TB表示,而目前則達到了ZB級別。按照權威數據統計,全球數據量每年的數據量增幅為40%,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趨勢;其次,多樣性。多樣性具體體現在數據形態以及數據格式多樣化方面。大數據技術廣泛應用于人們生活各個方面,能夠極大提升工作效率之外,也能夠提升工作準確性,提升工作效率;此外,速度快。龐大的數據量下,需要我們要在短時間下對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因此,我們應該提升數據查詢、篩選中的速度水平。最后,價值高。大數據發展中,具有價值含量高的特點。在對大數據分析中,我們能夠了解未來發展趨勢,增強企業盈利水平。考慮到上述特征的基礎上,很容易引起人們日常思維和方式的轉變。
二、大數據下企業內部審計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企業數據量越來越高,為企業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作為審計工作人員,應該不斷提升自身在數據收集、整合方面的能力,有助于推動內部審計工作規范化發展。大數據發展背景下,我們將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與云計算、信息技術等技術結合起來,有助于推動我國審計工作的快速發展。
(一)企業內部審計的挑戰
大數據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開展帶來的挑戰具體如下:一方面,企業審計手段存在滯后性。之前內部審計工作開展,工作內容主要集中在歸納分析審計對象要素內容,了解不同數據之間的聯系。不過,受到技術有限等因素的影響,很難能夠做好外延工作,不利于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加強審計工作創新的基礎上,無疑也使得內部審計數據量增加,由于不良信息的存在影響企業內部審計整體質量水平。另一方面,審計環境面臨較大的挑戰。之前內部審計工作開展中,我們憑借計算機軟件來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即便審計過程具有很大獨立性,不過存在信息獲取不全面的問題。相應的,大數據背景下,我們以及憑借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方式,實現數據同步傳送以及數據共享的目的。不過,這里考慮到互聯網的開放型、虛擬性,海量數據很有可能受到外界病毒的侵入。因此,企業必須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企業內部審計的機遇
大數據背景下,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發展機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審計職能定位更加精準。大數據背景下,傳統審計模式已經不適用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實際,在綜合引入數據倉庫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新型技術模式下,我們能夠深入了解數據之間的關聯,做好審計工作創新,提升審計工作效率。第二,管理決策科學化。大數據背景下,我們能夠實現對信息技術的全面挖掘。在此基礎上,做好數據搜索以及數據分析工作,找出業務流程中存在著的潛在不足,有助于企業合理做好決策。
三、大數據環境下的審計風險
(一)數據質量風險
數據質量風險,即由于審計數據質量較低而使得不能夠系統全面掌握審計單位問題的風險。其中,具體體現在以下不同角度:第一,被審計單位數據質量整體較低。之所以這樣,可能由于數據錄入失誤以及數據存在故意修改等原因導致的,進而影響到后續數據分析結果。第二,受到被審計單位數據不一致問題的影響,由此增添了數據分析風險。例如,部分數據同時在多個系統中存在,同時業務系統數據以及財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存在差異等等。
(二)數據分析風險
數據分析風險,即由于數據分析質量較低、對大數據技術利用不足而產生的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兩點:第一,受到綜合分析關聯度整體較低而出現的風險。例如,在數據分析中,審計人員大多以集中在現有數據層面,而忽略了運用必要的外部數據開展關聯分析等。第二,由于審計人員操作失誤以及專業技能有限而導致的風險。大數據背景下,內部審計工作最為主要的就是要做好數據分析,并且能夠為企業內部審計的實施提供發展發展方向。
(三)數據安全風險
企業信息化子系統建設中,具有孤立性的特點,由此很容易導致數據安全風險的存在。其中,數據安全風險,即在審計信息數據中,受到安全防護的不足以及操作失誤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出現數據泄露、數據破壞等方面的風險。具體來講,數據安全風險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層面:第一,大數據集中存儲下,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審計數據存在被攻擊破壞的影響。第二,在應用互聯網傳遞審計數據時,工作人員存在操作不規范的情況。內部審計的數據來源非常廣泛,數據信息量大。如果存在數據安全問題,將會導致審計風險的出現。
(四)內審制度風險
法律法規為大數據內部審計工作的推進提供了重要保障。大數據應用不斷擴展的背景下,目前我國內部審計尚且沒有形成與之配套的法律體系。所以,大數據內部審計工作開展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由此很容易產生審計風險。
四、大數據時代我國內部審計的變革之路
(一)工作理念變革方面
之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工作開展大多是建立在工作人員工作經驗基礎上,并以此來選擇對應樣本進行調查分析。這一工作模式下,存在較強主觀性,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具有較高的風險。因此,審計工作中,我們應轉變內部審計思維,做好審計理念創新工作。積極運用信息手段、統計技術來做好數據分析以及挖掘工作,從而能夠最大程度規避審計風險的產生。
(二)管理模式變革方面
隨著企業目前業務量、管理制度的日益嚴格,企業經營管理中,為了提升經營管理效率,采取了多樣化的管理系統。相應的,企業數據可能達到了TB級別。因此,大量電子數據下,之前審計模式很難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此時,我們應該做好模式創新,做好審計業務管理工作,加強不同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擴寬內部審計范圍,做好審計工作監督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適應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審計方式方法變革方面
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有助于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審計的優勢。其中,在計算機審計技術的基礎上,內部審計人員可以更加高效的做好數據挖掘、提取以及分析工作,提升審計工作的連續性。針對企業發展中面臨著的風險,及時做好防范工作,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最大化提升企業內部審計價值。同時,企業應按照自身實際,做好審計辦公軟件開發工作。將企業其他系統以及審計系統實現對接,做好參數優化工作。
(四)推行內部審計對外開放
做好企業內部審計對外開放工作,做好內部審計信息的公開化,通過多種方式全面提升企業員工對于做好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認知,提升其他部門對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配合度。同時,在輿論監督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內部監督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升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水平,提升內部審計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出具相關問題情況并由權威人士做好業務指導工作,發揮好企業內部審計服務工作。另外,積極宣傳推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開展中的先進經驗和方式,提升內部審計職業形象水平,進而起到對于企業內部審計增值的效果;加強與企業不同層次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積極聽取他們在為做好內部審計工作中的先進意見,不斷優化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
(五)建立協作配合機制
內部審計機構應該積極加強與監察部門、人事部門以及財務部門之間的配合,重點做好在資產管理、監督管理以及資源運用等方面的工作,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由此形成一種監督合力。在提升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技能面、知識面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水平,全面提升內部審計工作效率水平。
(六)加大內部審計工作成果運用
內部審計工作中,成果應用是其中主要內容之一。作為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在第一時間內找出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不足,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根據有關規定,將內部審計查出的不屬于自身職權范圍內的問題移送給主管部門負責,提升審計工作責任;做好審計整改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效果,從體制層面上,分析出現問題的根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
作者簡介:張振(1996—),男,漢族,遼寧沈陽人,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15級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