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都需要利用到大量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一方面,自然資源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自然資源的環境問題又約束、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想推動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就必須要明確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中的經濟關系。
一、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概述
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發展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自然資源,目前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主要有水資源、礦產資源、土地、樹木等等,有些自然資源在開發利用后是可以恢復、再生的,而有些自然資源在開發利用后無法恢復、再生,這些自然資源對人類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為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早在數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來進行生產活動,自然資源是人類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對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利用。
二、我國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人類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有充足的水資源支持。雖然地球的總水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可以被人類利用的水資源是十分稀少的,世界上大約有15億的居民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在生活中得不到充足的水資源。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由于人口數目眾多導致我國人均占有的水資源是十分少的,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國國內水資源的分布也是十分不均勻的,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水資源多,西北內陸地區的水資源少,水資源的年內分配也十分不均勻。我國有著許多的城市缺乏水資源,尤其是我國北方的城市,工業企業在進行工業生產時缺乏生產用水,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生活用水,同時,在開展農業生產,對糧食莊稼進行灌溉時,也缺乏灌溉用水。此外,我國供工業生產、人民生活、農業灌溉的水資源的水質也越來越差。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水資源的總量較少,并且我國的部分地區為了發展生產去盲目、無節制的開采地下水、地表水,造成了水資源的巨大浪費,對地下水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的污染,最終使得我國水資源總量越來越少,水質越來越差。對我國不同地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我國工業生產發達的城鎮地區,其周邊區域的水資源污染問題更加嚴重。這主要是由于工業企業將大量的工業廢水排放到河流、地下水中導致的,對這些可供人類利用的水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污染,并嚴重威脅著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我國農業生產中會用到大量的化肥和農藥,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在農業生產中用到的化肥和農藥數量越來越多,這些使用的化肥和農藥有著相當大的一部分會殘留在土壤中,最后慢慢地滲透到地下,滲透進地下水中,對地下水造成嚴重的污染。由此可見我國在開發利用水資源進行工業、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對水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浪費,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這一問題,并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
(二)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
礦產資源是一種十分稀缺的自然資源,是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而形成的資源,有著不可恢復的特征。我國是一個礦產資源消耗大國,雖然我國的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但是我國人均礦產資源占有量較少。隨著我國工業生產的大力發展,我國的礦產資源也得到了大力的開發利用,為我國工業生產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我國在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比如隨著石油、煤炭資源的大力開發利用,我國的空氣質量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部分城市遭受著霧霾的侵襲,給人們的日常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三、我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
在我國大力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經濟的同時,對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和污染,對自然資源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費。過度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特別是過度開發利用一些不可再生資源,比如石油、煤炭等,不利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還會對我國的環境、空氣質量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壞。環境問題實際上就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不合理開發利用而導致環境變得惡劣、自然資源受到浪費的問題。我國面臨著許多嚴峻的環境問題,我國政府、人民已經意識到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去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我國政府將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出臺了大量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來保護我國的環境。從全人類的角度來看,人類面臨著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問題,而不只是面臨著局部的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大氣污染、植被破壞、水體污染等都嚴重影響著人類的日常生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從我國的角度看,雖然我國的經濟、社會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是這些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犧牲環境質量換來的。我國還存在著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科學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問題,在發展工業生產時,難免會對自然資源造成一定的浪費,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棄物、污染物也難以得到有效、徹底的處理,使得我國的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我國面臨著許多的環境問題,比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體污染等等,我國推進城市化建設、發展工業需要用到大面積的土地,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在對土地進行開發的過程中,會砍伐大量的樹木,這就使得我國面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和土地沙漠化問題,嚴重阻礙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部分工業企業對廢棄物、污染物的處理能力較弱,缺乏有效的處理設備,無法有效、徹底的對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和污染物進行處理,在過去還有一些工業企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不對工業生產產生的廢棄物、污染物進行處理就排放到周邊的河流中,使得河流、湖泊受到嚴重的污染,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還嚴重威脅著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
四、我國對自然資源和環境進行保護的措施
在當前我國已經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注重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針對過去我國工業企業對環境污染嚴重的這一現象,我國加大了對工業企業的檢查力度,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規范去約束工業企業的生產,并建立了專門的管理隊伍去對污染物處理問題進行檢查,有效改善了我國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問題。針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環境問題,我國積極推進造林整地,種植了大量的樹木,力求恢復樹木的覆蓋率,并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會引發的環境問題進行預測,根據預測提前做好準備,提前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進行預防。針對我國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水體污染嚴重的這一問題,我國也加大了對工業企業的監督力度,并加大了對居民的教育力度,確保工業企業在進行工業生產時不會將工業廢水排放到地下水中對地下水造成污染,確保我國居民能夠在生活中自覺節約用水,自覺保護我國短缺的水資源。
五、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中的經濟關系
(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環境提供的空間支持
環境是各種生物生存的空間,是自然資源儲存的空間,也是接受人類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的空間。因此,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環境的,必須要有著環境提供的空間支持。如果對自然資源進行了過度的開發利用,會導致環境受到破壞,繼而使得自然資源的整體儲量變少,接受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棄物的能力變弱,最終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資源利用、保護、經濟三者協調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發展不僅是對自然資源進行索求和向環境進行排放,還會反過來為自然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物質和經濟的支持。因此,協調好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生產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發展經濟來加大對資源開發的研究力度,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并推動可再生資源的培育,最終才能提高自然資源的可開采量。同時,通過經濟發展來加大對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研發更為先進的環境保護技術,最終才能提高環境的承載力,促進可持續發展。
六、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也要注意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協調好自然資源、環境保護、經濟生產三者的關系,最終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